昨日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下发了《郑州市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都市生态农业强市实施方案》。根据《方案》,我市将以“十大工程”为抓手,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培育提升农业品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都市生态农业强市,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努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工程
启动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5年,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达到120万亩以上。推进农作物绿色高产优质高效建设项目,建设技术攻关田1.5万亩以上。稳定蔬菜种植面积,建设高标准 “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3万亩以上。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广使用高性能、智能化、复式作业农机机械装备。发展节水型农业,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1万亩。
质量兴农工程
树立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发展理念,统筹调整种养业生产结构。扩大优质作物种植规模,到 2025年,优质粮食作物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优质花卉苗木达到5万亩以上,优质林果达到5万亩以上,新增林下经济1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全市生猪、肉鸡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85%以上、90%以上,肉蛋奶总产量保持在38万吨左右,其中猪肉产量9万吨。推广稻鱼综合种养等生态养殖模式,优质水产品种占比达到60%以上。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到2025年,扶持培育6~8家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建成相对稳定的小麦、玉米、蔬菜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各区县 (市)全部创成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县 (市)。
品牌强农工程
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重点,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推广农业可追溯标准化生产,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气候品质认证,增强品牌附加值。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努力打造一批国际知名的农业品牌。到2025年,打造2~3个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20个国内外知名的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企业价值品牌。
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工程
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理念,积极培育好想你大枣、三全速冻食品、思念速冻食品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各类优势产业开展特色产业集群创建,推进绿色食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力争到2025年,实现食品企业产值50亿元以上超过10家,10亿元以上超过20家。搭建产销平台,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批对接活动,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实现全市现有社区及行政村 “菜篮子”零售网点全覆盖。
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建设工程
加快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完善农业生产设施,提高园区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调整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加快建设一批市级、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到 2025年,创建 3~5个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市级、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000个。
农业产业强镇培育工程
以乡镇为载体,聚焦1~2个农业主导产业,聚集资源要素, 大力发展“一乡 (村)一业 (品)”,推动产村产城一体,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主导产业突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活跃的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带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到2025年,创建3~5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农业绿色发展工程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扎实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蔬菜、果树、粮食作物等为重点,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现代植保机械,打造5~10个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区。推进水产和畜禽规模养殖场 (区)标准化、生态化建设,实现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到2025年,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4%以上。
农业科技创新支撑重大工程
引导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等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建立不同模式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到2025年,争取省级以上农业研发平台达到30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计划等,到 2025年,累计组织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次以上,培育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1.5万人以上。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工程
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到2025年底,全市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000家,其中国家级、省级示范社100家。加快培育家庭农场,推进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构建农业观光休闲体系,依托二七区樱桃、黄河鲤鱼等特色农业资源和种植、养殖优势,发展更加注重观光、体验的都市生态农业,培育一批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普示范基地,提升一批休闲农庄,创建一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发展一批乡村旅游民宿。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特色村建设,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到2025年,全市培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60个,创建农业科普基地20个,打造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美丽乡村精品村100个、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5条,力争实现全市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5%以上。 本报记者 武建玲
头条 22-01-20
头条 22-01-20
头条 22-01-18
头条 22-01-17
头条 22-01-13
头条 22-01-11
头条 22-01-11
头条 22-01-06
头条 22-01-05
头条 22-01-05
头条 21-12-31
头条 21-12-31
头条 21-12-29
头条 21-12-27
头条 21-12-27
头条 21-12-23
头条 21-12-23
头条 21-12-22
头条 21-12-20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09
头条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