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的话
泥土与烈火的融合,红白黑色彩的勾勒……
1921年,在三门峡渑池县仰韶村,瑞典人安特生发掘了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这些彩陶再次重见天日,构成穿越千年的时空走廊,向世界诉说着中华大地史前文明的古老和神秘。也是这一年,中国考古学正式诞生。
时间前进百年,2021年,是仰韶文化发现一百周年暨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以下简称“双百周年”)。届时,纪念活动将在三门峡隆重举办。
为迎接这一重大活动,大河报特策划推出系列报道“仰韶文化发现一百周年暨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走访探寻一个个考古文化项目,勾勒过往的历史,描述当下的文旅融合,让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在三门峡新老城区的交融处,一座公园静谧绽放。这便是三门峡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人群的喧闹、公园的静谧、现代的建筑、传世的文明……都在这里交相融合。
2012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庙底沟遗址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备案,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的思路。2020年10月,庙底沟考古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展露芳容。
8年的磨砺,一座公园的“诞生”。这背后,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一座公园,阐释遗产的价值
4月23日一大早,乔长江便开始忙碌。
他在四下打听,试图寻找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通到三门峡的陕县火车站遗址。“资料记载,专家曾乘火车到这里后发现了庙底沟遗址,之后挖掘出土公布于众。”电话里,乔长江满心期待,力邀记者一同前往寻找。在他看来,将庙底沟遗址的“前身”挖掘清晰,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今年50岁的乔长江,是庙底沟考古公园现场施工负责人,熟悉这座公园的“诞生”。
1953年,庙底沟遗址被发现,专家于1956-1957年进行第一次发掘,确定庙底沟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器物以彩陶为主。该遗址的发现解决了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时期的文化特征及关系问题,在我国考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001年,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世纪中国百大考古发现”之一。
2002年,为配合三门峡城市建设,庙底沟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面积2万多平方米,出土的遗迹和文物,对第一次发掘的各项成果又一次给予了佐证和扩大。
2003年,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发布《庙底沟遗址保护管理办法》。2012年,《河南省三门峡市庙底沟遗址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备案,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的思路。
2016年3月,三门峡市召开庙底沟遗址公园建设专家研讨会。同年5月、6月,庙底沟遗址公园暨庙底沟博物馆分别召开设计方案第一次论证会、第二次论证会,清华大学设计团队代表对公园景观设计方案、博物馆概念性设计方案进行介绍。
2016年7月,三门峡市2016年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公布,庙底沟文化旅游产业园赫然名列其中。
2016年11月,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庙底沟文化旅游产业园一期工程顺利开工。
2020年10月,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
从2012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公园思路,到2020年公园展露芳容,8年磨砺,在众多和乔长江一样的人不断努力下,一座公园得以诞生。“以一座公园的形式,将庙底沟真实、完整的遗产本体和文化空间得以包含,以此来阐释遗产的价值,是三门峡人对庙底沟遗址最大的尊敬和保护。”乔长江说。
人气公园,让文旅融合发展落地
眼下,对三门峡人来说,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成了假期周末休闲的“打卡地”。大门处,几个巨大的造型,如彩陶片一般“破土而出”。园区内鲜花怒放,新绿拂面,自带“温柔”气息的公园属性,将人群的喧闹、都市的繁华,一并消融收纳。走在其中只觉静谧与放松。除此外,随处可见的彩陶花纹,如火如荼建设的博物馆,都宣告着这座公园的与众不同。
处在新旧城区之间,“闹中取静”的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被赋予了与众不同的功能定位。
乔长江介绍,考虑到商务中心区发展,该公园作为一座开放式的公园向公众开放。同时按照规划,项目建成后,游客不仅能在此赏花赏景,还能够在公园其他功能区,近距离观察考古场地、考古发掘等全过程,身临其境感受考古的魅力。
“考古遗址公园不仅仅是遗址保护,还需要兼具公园的属性,还需要满足旅游发展的需求。”乔长江说,尽管考古遗址公园的首要功能是展示历史、传承文脉,但它也应当是一个人们可以享用的公园,而不仅仅是个毫无生气的历史容器。
除了考古遗址公园,在这片占地663.54亩的区域内,还有博物馆、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等工程,共同组成了庙底沟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
“目前遗址公园仍有部分收尾提升工程正建,主要包括游客服务中心、部分设计遗漏区的补栽补种等。群众关心的博物馆项目,目前建筑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后续的完善,预计在‘双百周年’活动举行前,完成建设并对外开放。”乔长江说,届时一个集参观、教育、科研、展示等为一体的产业园将向公众呈现。
如今,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下,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正借助2021年“双百周年”纪念活动的机遇,乘风而上,探路先行。市民在这里休闲嬉闹,传世彩陶在这里依旧璀璨,文旅融合的发展也在这里落地实践。 □房琳闾斌刘社刚文图
头条 22-01-20
头条 22-01-20
头条 22-01-18
头条 22-01-17
头条 22-01-13
头条 22-01-11
头条 22-01-11
头条 22-01-06
头条 22-01-05
头条 22-01-05
头条 21-12-31
头条 21-12-31
头条 21-12-29
头条 21-12-27
头条 21-12-27
头条 21-12-23
头条 21-12-23
头条 21-12-22
头条 21-12-20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09
头条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