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许昌这里的灯笼获过国家专利,产品远销海外

时间:2022-02-15 19:33:15 来源: 河南大小事儿官方百家号


百年“守艺人”,本庄“匠”

一盏红灯笼,寓意着新年红红火火,寄托着手艺人的美好祝愿。夜晚,一盏盏灯笼点亮,红光四射,显得隆重热烈、喜气洋洋。2月13日,记者走进长葛市古桥镇本庄村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庄灯笼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本的厂房里,感受灯笼里的红火年味儿。

“本庄灯笼”年产量曾达20万对。

本改性的灯笼厂里到处挂着造型多样、尺寸不一的灯笼,透着喜庆祥和。“灯笼虽小,零部件多,工序也多,每一步都不能省。”今年75岁的本改性说,临近元宵节,买灯笼的客户络绎不绝,他厂里的工人大多在外帮客户安装灯笼。 本改性家几代人都是“灯笼匠”。本改性的曾祖父本海潮曾在开封学习灯笼制作技艺,后来传授给本改性的祖父本法河,以及他的父亲本狮子。本改性初中毕业后,跟随祖父和父亲学做灯笼。 灯笼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本庄灯笼制作技艺起源于1912年前后,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通过口传心授代代相传。2019年,“本庄灯笼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本改性是传承人。

灯笼寓意新年红红火火。

“我曾祖父1912年开始做灯笼,并传承灯笼制作技艺,我是第四代传人。”本改性介绍,现在,他的孙子本世豪跟随他学做灯笼,是第六代传人。 过去,本改性做的都是传统手工灯笼。这些灯笼的“骨架”多是竹条,也有高粱秆,灯笼布则是红布或宣纸。年轻时,本改性常用高粱秆做出鸡、猪、鸟、狗等造型的灯笼。胡萝卜切开,中间挖洞,倒上煤油点着后装进灯笼,做灯笼里的灯。孩子们提着灯笼走街串巷,喜气洋洋。 本改性说,传统手工灯笼制作包括穿笼、缝制、装笼、粘金条、缠头等工序。 第一是穿笼。纸灯笼比较简单的形状是球体、立方体或圆柱体,最好用可以弯曲的竹条做成框架,衔接的地方用细线绑紧。 第二是缝制。灯笼布的剪裁、缝制是个技术活儿,需要将宣纸或者红布裁成匹配框架的长度,然后在上面绘画、写字。 第三是装笼。灯笼布缝好后套在框架外面。 第四是粘金条。在灯笼外面每根竹条突出的地方粘上金条,装饰灯笼。 第五是缠头。用窄条的仿绫纸上下镶边,既能固定灯笼布,又能让灯笼显得更精致、典雅。 第六是安装灯笼盖和底座。 经过六道工序,一个寓意吉祥的大红灯笼就做成了。 1999年8月,本改性创办了长葛市民间工艺厂。2005年,他制作的走马转灯获国家专利。2010年,该厂更名为三红灯笼加工厂,产品远销安徽、山东、湖北等省份和美国、法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近年来,他制作的灯笼参加了灯节、开封菊展、开封灯展、鄢陵花博会、淮阳庙会、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亳州药交会等。 本改性说,现在,本庄村有走马转灯、大红灯笼、、八角灯、折叠灯、刺绣灯等款式的灯笼。宫灯最具特色,配有狮子、龙灯、花车、旱船、高跷等,被广泛用于重大节日和活动。 “我准备建立一个手工制作灯笼的体验展示厅,让后辈们能看到百年前的灯笼制作技艺,建立完善的灯笼制作技艺档案,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本庄灯笼制作技艺。”本改性说。 来源:许昌晨报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