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季度,郑州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实现“开门红”进一步做好惠企纾困有关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旨在进一步做好惠企纾困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拿地即可开工”、推行“一件事”政务服务改革、涉企经营事项“证照分离”,一个个“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无一不是在向企业传达这样一个声音,郑州正在欢迎他们的到来。
【政策】
减税降费、挖潜增效,围绕企业需求郑州当好“服务员”
郑州市发布的《通知》围绕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工业企业挖潜增效、鼓励建筑业企业加快发展、加大服务业企业支持力度、强化重点外贸外资企业帮扶、加强企业融资支持、强化惠企政策靠前发力、做好重点企业用工服务、加强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十方面出台一系列惠企举措。
其中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郑州市将发挥“容缺办理”“区域评估”“联合审验”等改革创新举措叠加效应,将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60个工作日以内,实行承诺制的备案类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压减至40个工作日以内。
优化特定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对县级以上政府相关规划已经明确的政府投资项目,可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对改扩建项目和建设内容单一、投资规模小、技术方案简单的项目,可合并编制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在房屋建筑工程领域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实施分步施工许可。
对开发区备案类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实现“拿地即可开工”。持续推行“一件事”政务服务改革,实施涉企经营事项“证照分离”全覆盖,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和“互联网+监管”系统,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互通互认。
积极参与河南省全域营商环境评价,开展重点指标攻坚行动,创建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区)。
不仅如此,2月13日,郑州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安排中小企业纾困资金、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落实稳岗扩就业政策、降低数字化转型成本等32条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动作】
华为、百度,为何纷纷落户郑州?优质的营商环境是答案
2021年9月16日,在郑州中原科技城项目集中签约现场,包括华为河南区域总部、阿里云中原研发交付中心、百度自动驾驶基地、东软华北区域总部、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有赞(河南)总部基地等项目将落户郑州中原科技城,涵盖信息技术、自动驾驶、商用密码、软件开发、文创科技等领域。
多个行业龙头企业区域总部集中签约,是近五年来郑州市总部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随着郑州市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其在交通、金融、信息、产业和人才领域的吸引力逐步释放。
全球科技产业孵化巨头启迪科服也在2020年落户启迪郑东科技城。
去年6月7日,郑州市财政局发布信息显示,郑州市已认定总部企业37家,其中不乏中机六院、中铁七局、郑州太古可口可乐等一些行业影响力较大的企业。
为何众多企业纷纷选择落户郑州?优质的营商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吸引力。
“更好的营商环境,是近五年行业龙头热衷布局中原总部的关键。”河南省政府参事张占仓表示,郑州还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庞大的消费人口和人力资源供给优势。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类是用翅膀来投票的;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会用脚来投票。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战略性基础工程紧抓不放,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以‘环境好’体现‘制度优’、以‘硬措施’托底‘软实力’。”张占仓说。
【声音】
服务好企业,我们就应该是他们的“店小二”
“群众至上、企业至上是我们的宗旨,企业无论大小,都期盼有更好的营商环境,让自己轻装前行、加速奔跑,我们就应该是他们的‘店小二’。”
郑州上街区工业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秦清宇表示,街道为辖区每家企业配备一对一服务专员,每天到企业走访排查,了解企业需求,倾听企业呼声,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推行“零距离”贴心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沟通交流环境。
推行“街道社区、区直部门、企业项目、服务专员”“四方联动”体系,实施“因企施策”、专员对接的“多元服务”,通过微信群交流、电话拜访和上门了解等形式,聚焦企业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变“企业要服务”为“专员送服务”。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每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能够促进企业更好地创新发展。上街区工业路街道是郑州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一个侧面。
为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吸引集聚高端创新人才,郑州市全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黄河人才计划”,制定出台“1十N”政策文件,健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次培育机制;集成办理人才引进“一件事”,推动头部企业与驻郑高校联合实施“十万码农”培养计划。
数据显示,2021年,郑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3.4%,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达到32.7%,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100家以上。((记者 宋向乐))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7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
头条 2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