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考古发现距今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早期遗址 还原千年前先民的生活风貌

时间:2022-06-27 09:10:37 来源: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6000多年前的新乡是啥样?“这里发掘的就是距今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早期遗址,也是新乡市区发现的最早的房基。”6月23日,在新乡市牧野区牧野镇大朱庄的新飞大道北延工程考古发掘现场,考古队员们正顶着烈日和高温进行抢救发掘。

发掘工作的深入进行,掀开了新乡地区仰韶文化早期的“神秘面纱”,一幅越千年的立体画卷正徐徐展开。

填补了新乡仰韶文化早期遗址的空白

“这座房屋遗存,有屋外门道、房基、灶台、红陶罐、红陶钵等,基本可以确定是一处民居。”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郭强说。在灶台周围,有一些烧过的兽骨、炭粒。可以推测,当时一家人围着灶台烤肉吃的场景。

在灶台旁的一处灰坑内,出土了一些红陶鼎足、红陶钵、红陶罐底部的残片,正是这些遗存,有力证实了这是一处仰韶早期的遗址。

“这些红陶的残片,在器型、陶质、陶色等方面,与安阳后岗一期的仰韶早期遗址出土的遗存比较吻合。”郭强说,经过首都师范大学袁广阔教授等专家分析,可以确定这是仰韶文化早期的遗存。

“此次考古发现的遗址,年代上溯至仰韶文化早期,填补了新乡市没有仰韶文化早期遗址的空白。”郭强说,此次发掘之前,在新乡市辖区内发掘的距今最久远的遗址,是位于新乡县的一处仰韶文化晚期遗址。

这次仰韶时期遗址的发现与挖掘,为研究新乡地区仰韶文化早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和资料。

现场发掘的遗存还原千年前先民的生活风貌

与仰韶文化早期遗存仅一步之遥的,是一口唐代水井。在发掘过程中,井内发现了较为完整的鳖甲。

在古代,人们有在水井里养生物来监测水质的俗。如果水质发生变化导致无法饮用,或者瘟疫污染水井,这些鳖类动物会首先受到影响,作为提示人们的信号。其次,鳖类也会吃掉井内的苔藓和昆虫,能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唐代水井北侧,有一处东汉的墓葬。由于环境变化、人为破坏和城市建设等因素,完整墓室已不可见,仅存部分地砖和低矮墓墙。

在发掘现场的几处宋代灰坑内,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陶瓷残片。其中,青瓷碗和瓷盘的残片,根据其“脂灰釉青、瓷质细腻”的特征,推测为安阳相州窑的瓷器。白瓷碗、碟的残片,根据其装饰的篦纹等特征,推测为鹤壁磁州窑的瓷器。

发掘现场的北侧,有一处3个相连、阶梯呈现的灰坑。所谓灰坑,就是古代人们利用废弃的窖穴、水井或建筑取土后的凹坑倾倒垃圾,垃圾中土壤变成灰色,所以称为灰坑。

现场考古人员表示,这3个灰坑虽然连在一起,但它们使用的时期不同。从其中的一个灰坑里,发现了杂乱的人骨和兽骨,推测可能是二次埋葬。

500方米的发掘现场有着跨越6000年的遗存

仰韶早期的陶片、汉代的墓葬、唐宋的古井、明清的瓷器……在这处占地500方米的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已发掘了40余个灰坑、2座墓葬和2眼水井等。这些遗存,有仰韶文化早期的,有汉代的,有唐宋的,还有明清时期的,时间跨度6000年。

现场考古人员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根据出土的遗存,可以推测出上述时代这里都有人居住过。在发掘现场的东北侧,有一处湖相沉积,判断为湖泊,这也符合千年前先民“滨水而居”的惯,推测这里当时可能是一处村落。

今年4月下旬,新乡市新飞大道北延工程正在大朱庄施工,发现了这处遗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立即组织考古队员进场,开展了抢救发掘。现场考古人员表示,发掘工作正在继续,范围还在外扩。对于遗址的处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决定。(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宋红胜 实生 罗旭阳 崔月娇 文/图)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