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报道:二里头遗址:我国“多学科研究作战”最全面的古代遗址

时间:2022-08-24 17:59:21 来源: 洛阳市文物局_工作动态


陶连体鼎


(相关资料图)

二里头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多学科研究作战”最全面的一个古代遗址。近年,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通过考古一线工作人员公布的考古资料,开展了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环境考古、冶金考古等多学科研究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已能为我们勾勒出一幅较为清晰的夏代生活画卷。

异常洪水事件,造就二里头区域地理环境新格局

在约4000年前那个没有空调、暖气的时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十分重要。具体到二里头遗址,自然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更加直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介绍,2006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工作人员在二里头遗址南侧附近的四角楼村南一条人工灌渠中发现了古洪水的沉积遗迹,研究表明,这是一次发生在距今4050年至3800年的异常洪水事件。

这场洪水直接导致了古洛河的决口和改道,使得古洛河在二里头遗址西侧注入伊河,古伊洛河从二里头遗址南侧流过。该情形一改二里头遗址所在区域先前被两河相夹、地域狭小的封闭状况,让二里头遗址所在区域及以北地区成为一个完整的平原,这片区域北邻邙山,南临古伊洛河,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为二里头居民建立居址及发展壮大创造了极好的自然条件。

此外,在日前召开的“2022夏文化论坛——多学科视野下的夏文化探索”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环境考古实验室主任、副研究员张小虎介绍了他对当时中原地区气候环境的研究成果。

张小虎通过对相关遗址的孢粉遗存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在龙山文化晚期,气候温暖湿润,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气候趋于干冷。数据分析显示,从龙山文化时期到二里头文化时期,气候逐步由温暖湿润向干冷转变。

“二里头人”有跪坐习惯,常与“外地人”交流、融合

“二里头人”的身体状况与当今的我们有何区别?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孙蕾开展的体质人类学分析结果表明,龙山文化时期至二里头文化时期,多个遗址的人骨下肢存在高比例的跪踞面,说明当时的人们有跪坐习惯。

孙蕾对这些人骨的颅骨进行形态分析后认为,龙山文化时期,中原地区人群与仰韶文化核心区域人群接近,至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原地区人群的颅面更多地表现出北方、西北方人群的颅面特点,反映出当时中原地区人群与北方、西北方人群的交流、融合现象更普遍。

资料显示,龙山文化时期,中原地区相关遗址的女性最高身高在168厘米左右,男性最高身高在175厘米左右;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原地区相关遗址的女性最高身高在155厘米左右,男性最高身高在170厘米左右。

“五谷”齐全,家猪是主要肉类来源

“二里头人”吃什么?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地区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粟、黍、稻、麦、菽“五谷”的传统农业格局已经形成。

二里头遗址各期土样浮选(将遗址土样放入水中,使较轻的炭化物浮起)结果显示,炭化粟粒在各种炭化农作物中数量最多,出土概率最大;炭化黍粒数量相对少一些,但出土概率不小。可见,当时的二里头居民的旱地农业生产施行以粟为主、以黍为辅的种植制度。

赵海涛说,炭化稻谷的发现,说明“二里头人”曾在二里头遗址周边种植稻谷,或从其他地区调入稻谷。不过,二里头遗址绝大多数人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显示,当时普通居民主要食用以小米为主的碳三类植物,而不是食用以水稻为主的碳四类植物。因此,专家推测,稻谷可能是专供少数贵族食用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第三任队长许宏在其著作《最早的中国》中介绍,遗址出土的动物种属鉴定结果表明,“二里头人”获取的肉食资源以家畜为主,其中家猪一直占大宗。

此外,从二里头文化一期至四期,黄牛、绵羊数量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可见当时的居民越来越懂得利用草本植物来饲养食草性动物,显示出当时的畜牧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旧石器时代,先民已经学会用火把肉类烤熟。日本学者冈村秀典的研究成果表明,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烤肉仍然盛行。目前,考古人员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不少烧焦了的兽骨,约占兽骨总数的1/5,表明当时仍然有烤肉的行为。此外,陶器发明以后,也可以用来煮肉。因此,专家分析,二里头文化时期,烤肉和煮肉是较为普遍的肉类烹饪方法。

青铜戈

掌握青铜器制造“黑科技”,铜原料可能来自多地

人工合金技术的掌握,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突破。在二里头遗址,青铜礼器是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研究发现,在从二里头文化一期到四期的铜器中,纯铜所占比例不断减少,青铜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合金材质中砷、银、铅、锡等元素的含量不断变化,这体现出“二里头人”冶金技术从发端迈向成熟的过程。

此外,青铜器的铅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二里头遗址青铜器的铜原料,可能来自山东、内蒙古、辽宁等多个区域,显示出二里头文化广阔的影响范围。

“目前,有学者认为东亚地区的青铜和纯铜制造技术,是通过欧亚大陆的文化交流自西向东传播而来,但上述青铜制造技术,只限于锻造或石范铸造的范畴,这就决定了这类青铜制造技术只能制作一些简单工具、兵器、小件乐器和装饰品等。这与始见于二里头文化时期,用陶质复合范制造复杂的青铜容器的高超铸造技术形成了鲜明对比。”赵海涛说,“二里头人”掌握的青铜器制造“黑科技”,让二里头文化成为中国青铜时代的第一匹黑马,也让二里头青铜器成为后世历代青铜器的“先祖”。(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刘嘉仪 文/图)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