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洛阳市印发《洛阳市“十四五”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发展规划》,力争到2025年,全市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基本建立,全市流通规模再上新台阶,流通转型取得新突破,流通效率获得新提升,对“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的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规划》提出:
推进中心城区商贸核心区建设。依托被列入“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重要机遇,充分用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战略叠加优势,积极吸引现代商贸流通高端资源要素在中心城区集聚,构建以西工、涧西、洛龙为一体的区域级核心商业区,优化提升老城、瀍河、伊滨商业中心和大型商贸批发园区布局,推动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协同发展。加强与济源、平顶山、焦作、三门峡文商旅优势资源整合,建设洛阳商贸流通联动发展都市圈。
打造环都市区区域性集散中心。依据城市发展定位和布局,将中心城区零散布局的专业市场逐步外迁,发挥孟津、偃师、新安、伊川、宜阳等周边县区的区位交通、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等比较优势,完善提升物流通道、园区等基础设施,强化区域集散分拨和物流配送功能,在环都市区形成服务本地、辐射周边的区域性集散中心。加快传统市场转型升级,引导在建及新建专业市场与重点物流园区紧密结合,促进展示批发、物流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化等功能联动发展。
健全南部地区专业流通节点。依托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建设,支持洛宁、汝阳、嵩县、栾川等南部地区立足自身优势和本地特色,重点发展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专业流通业态,加强流通体系与本地产业联动融合发展。着力突出“文化+旅游+生态”三位一体、深度融合的消费特色,打造彰显本地特色、聚拢消费人气的网红打卡地。
实施龙头企业引育行动。积极引进世界和国内龙头企业、4A级以上物流企业来洛布局。支持物流企业提档升级,加大国家A级物流企业和河南省物流“豫军”企业的培育力度,争取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龙头物流企业发展。到2025年,力争新增10家左右国家A级企业和物流“豫军”企业。
壮大商贸流通市场主体。加大重点商贸流通企业招引力度,积极引进全国知名领军企业来洛落户。支持一批本土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参股控股、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拓展经营网络,发展成为影响力大、辐射范围广的商贸领军企业和平台。引导特色小型商贸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分工合作,培育竞争新优势。利用我市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培育壮大一批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市场竞争力强的老字号品牌,到2025年,力争洛阳市“中华老字号”“河南老字号”企业达到30家以上。
构建域内骨干交通网络。加快实施高速铁路多向拓展工程,建设呼南高铁焦洛平段,形成“十”字形高速铁路骨架;开工建设登封至洛阳城际铁路,积极推进郑巩洛、洛济焦等城际铁路建设,完善与中原城市群其他地市的快速直连,基本实现洛阳与周边省辖市以高铁或城际铁路直接连通。着力实施高速公路“13445”工程,提高路网覆盖深度、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构建“三纵三横三环”高速公路网络。谋划建设枢纽机场,实施洛阳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适时启动洛阳第二机场选址研究等工作,打造河南航空“双枢纽”,力争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空中交通枢纽。科学谋划通用航空机场,建成洛阳龙门(万安)通用机场。
附:
洛阳市“十四五”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发展规划
现代市场流通体系是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与通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构建现代市场流通体系是我市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赋予的战略任务,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要求,着力优化流通网络、完善流通市场、做强流通企业,推动商贸、交通、物流、金融、信用等有机衔接,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战略部署,根据《洛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商贸流通空间布局、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等,着力推进流通体系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流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商贸流通蓬勃发展,流通潜力加速释放。全市现有大型商业网点95个,2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购物中心3处,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2处,年交易额上亿元的市场65处。持续推进省级品牌连锁便利店试点城市建设,形成了以建业凯旋广场、王府井购物中心、万达广场、泉舜购物中心、大张实业等为代表的大型流通企业主体。“十三五”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5.6亿元、年均增长5.6%,位居全省前列。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56.3亿元,货物运输量达到1.6亿吨,货物周转量达到365亿吨公里。
流通网络体系加快完善。“十”字形高铁加快构建,“三纵三横三环”的高速公路网加速形成,机场改扩建二期工程建成投用,在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率先进入“地铁时代”。“十三五”末,全市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约20000公里,基本形成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航为骨架,普速铁路、普通干线公路为依托,农村公路为基础的交通运输网络。我市成功获批全国城乡高效配送第二批重点推进城市、国家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省级综合试点城市,流通转型发展有力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有序推动,市场规模化程度和规范化管理持续提升,构建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电商网络体系。
流通枢纽地位持续强化。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将我市列为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正式入选国家建设名单,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正在积极申报。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铁路国际货运枢纽功能不断增强,开通洛阳至中亚五国、洛阳至俄罗斯等班列,实现中亚、中欧班列(洛阳)零的突破。积极推动各县综合客运枢纽和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开工建设中储洛阳综合物流产业园、洛阳华晟物流园等项目,多层次枢纽体系稳步推进。
流通平台载体快速壮大。持续推动中心城区大型批发市场外迁和商贸物流培育工程,现代物流业逐渐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大张配送中心、容威物联物流中心、华润医药物流园、宏进农产品物流中心等一批流通平台投入运营,整体实力不断壮大。拥有A级物流企业10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1家,4A级物流企业5家。共有10家园区获评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1家企业获评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建成9个县级电商运营中心、9个县级电商物流配送中心,以及113个乡级电商服务站、1308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初步形成覆盖全市乡村的电商服务网络。
同时,我市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从流通主体和市场看,传统商贸亟待转型,流通市场有待升级,流通主体规模小、业务单一,竞争力不足;从流通质量和效益看,流通信息化、网络化、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不高,效率低、成本高的矛盾依然突出,智慧物流、冷链物流、应急物流和网络货运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薄弱,流通先导性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从流通服务和环境看,流通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应用不充分,商贸流通领域标准体系还不完善,制约现代流通体系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
(二)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市场流通呈现区域分工深化和一体化发展趋势,我市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发展机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全球分工体系加快重塑,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更加注重扩大内需、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我省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体系健全、现代基础设施完善等蓄积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省委省政府支持洛阳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一系列政策机遇交汇叠加、各方面资源要素竞相集聚,有利于我市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能级,打造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新引擎,为我市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临挑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新矛盾新挑战,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大变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内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国内统一大市场尚不健全,商品和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仍面临隐性壁垒。全省流通现代化程度仍不高,流通行业适应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消费需求的供给能力有待提升。我市发展能级总体偏低,与城市定位不相称,对全省发展的支撑作用、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动现代市场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数智、快捷、安全、绿色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强化现代供应链支撑、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现代物流体系支撑、提升现代流通金融服务能力和现代流通信用支撑能力为重点,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软件建设,培育壮大现代流通主体,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为“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重振洛阳辉煌”提供强大支撑。
(二)基本原则
——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物流要素配置效率效益;更好发挥政府在建设现代市场流通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引导现代流通规范有序发展。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全面深化流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坚持以创新作为推动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力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流通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
——统筹兼顾,协同推进。紧抓现代市场流通体系的关键性问题和突出矛盾,理清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坚持科学布局,集中力量引导资源向重点领域集聚,分步骤、分阶段、切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稳步实施,推进商贸流通、交通体系、物流体系、金融服务和信用支撑的协同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基本建立,全市流通规模再上新台阶,流通转型取得新突破,流通效率获得新提升,对“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的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流通规模再上新台阶。立体化多层次流通网络体系更加完善,综合运输通道能力显著增强,商品和资源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商贸、物流设施更加完善。
——流通转型取得新突破。流通市场主体更具活力,流通业态模式更加丰富多元,交通承载能力和金融信用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流通效率获得新提升。流通主体竞争力增强,流通成本持续下降、效率明显提高,以大流通带动大市场、大产业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显著提升。
展望到2035年,全面建成竞争有序、智慧高效、协调畅通、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流通运行效率和质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形成高效支撑,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实保障。
(四)战略导向
——科技赋能,推进流通体系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流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强化流通资源的市场有效整合,发挥流通对市场配置的组织作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和高效适配。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流通体系绿色低碳转型。推进流通领域国际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强基固本,构建高效现代流通网络。依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建设具有战略影响力的国家级物流枢纽,汇聚各类交通、物流要素,适应区域一体化发展需求,建设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统筹公路、铁路、航空发展,重点支持多式联运物流项目,加快城乡配送体系建设。
——统筹推进,发展高效现代流通市场。规范市场规则和制度体系,打造类型丰富、统一开放、公平有序、配套完善的高水平现代流通市场,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顺应生产和消费升级趋势,挖掘供需潜力,带动新零售、新电商、国际消费中心等加速发展,扩大流通市场容量,提升市场活跃度。优化流通领域金融供给和信用支撑,完善市场保障功能。
——内联外延,完善现代流通生态体系。多策并举,大力培育流通领域市场主体,支持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跨界融合发展,通过嵌入工农业产业链,实现商贸物流融合一体化发展。鼓励流通供应链、数据链、价值链融合对接,引导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完善现代流通生态体系。
三、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完善商贸基础设施,集聚优质资源,推进线上线下、内贸外贸融合创新,打造数字化、智慧化、开放型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着力建设中原城市群商贸流通副中心,为我省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商贸流通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一)优化现代商贸流通布局
1.推进中心城区商贸核心区建设。依托被列入“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的重要机遇,充分用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战略叠加优势,积极吸引现代商贸流通高端资源要素在中心城区集聚,构建以西工、涧西、洛龙为一体的区域级核心商业区,优化提升老城、瀍河、伊滨商业中心和大型商贸批发园区布局,推动中心城区商业综合体协同发展。加强与济源、平顶山、焦作、三门峡文商旅优势资源整合,建设洛阳商贸流通联动发展都市圈。
2.打造环都市区区域性集散中心。依据城市发展定位和布局,将中心城区零散布局的专业市场逐步外迁,发挥孟津、偃师、新安、伊川、宜阳等周边县区的区位交通、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等比较优势,完善提升物流通道、园区等基础设施,强化区域集散分拨和物流配送功能,在环都市区形成服务本地、辐射周边的区域性集散中心。加快传统市场转型升级,引导在建及新建专业市场与重点物流园区紧密结合,促进展示批发、物流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化等功能联动发展。
3.健全南部地区专业流通节点。依托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建设,支持洛宁、汝阳、嵩县、栾川等南部地区立足自身优势和本地特色,重点发展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专业流通业态,加强流通体系与本地产业联动融合发展。着力突出“文化+旅游+生态”三位一体、深度融合的消费特色,打造彰显本地特色、聚拢消费人气的网红打卡地。
4.完善乡村现代流通网络。推进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加快社区便民商业网点建设,推广“电子商务平台+社区智能便利店+集成网络终端”社区商业模式,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引导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连锁品牌零售企业向乡镇下沉,建设一批乡镇商贸中心、乡镇特色街区和农村生活综合服务中心。围绕生鲜农产品优势,加强农产品初加工、保鲜预冷、冷藏配送等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
(二)推动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
1.促进农产品市场转型升级。推动实施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提升行动,完善农贸市场布局,推动农贸市场硬件、软件、管理提升。支持农产品市场加快完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标准化冷库等配套设施。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全流程应用,加强农产品市场全方位智慧化管理。积极推进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优化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布局。依托现有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大型商超,建设提升万邦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大张冷链物流产业园等配套冷链物流设施。
2.推动工业消费品市场转型升级。在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市场积极推广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应用,完善商品购买、使用、维修、保养、报废等全周期服务,全面提升智慧消费体验。支持大型企业建设区域性仓储和配送中心,为工业消费品短途高效配送提供支撑。引导带动农村汽车更新换代、城市汽车报废更新、新能源汽车推广、绿色智能新型家电消费。鼓励建材家居、服装服饰、户外休闲、中医药材等快速消费品市场,探索“文化旅游+休闲体验+创意研发+工业设计+会展博览”等多业态跨界融合模式,向展贸一体化平台、采购集散分拨中心、消费体验中心、电商直播基地等现代市场形态转型,打造线上线下协同的新型商品供货基地,更好地服务消费升级。支持华耀城、五洲国际工业博览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我市工业消费品市场。
3.促进生产资料市场转型升级。推动生产资料市场加快技术应用和管理创新,与企业开展供需对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定制化生产、一体化服务功能,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上下游协作的生产资料流通体系。依托洛阳华晟大宗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推动新材料、煤炭石材、大宗商品等生产资料市场整合生产、采购、物流、销售等各类资源,放大市场集聚效应。创新发展“物流+贸易+金融”模式,支持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国能黄河物流园区等构建集仓储、加工、多式联运等功能于一体的生产资料物流配送中心、交易集散中心,提高价格影响力。
4.壮大商贸流通市场主体。加大重点商贸流通企业招引力度,积极引进全国知名领军企业来洛落户。支持一批本土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参股控股、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拓展经营网络,发展成为影响力大、辐射范围广的商贸领军企业和平台。引导特色小型商贸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分工合作,培育竞争新优势。利用我市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培育壮大一批文化特色浓、品牌信誉高、市场竞争力强的老字号品牌,到2025年,力争我市“中华老字号”“河南老字号”企业达到30家以上。
(三)推动现代商贸设施建设
1.提升城市商贸设施水平。依托西工、涧西、洛龙为一体的商业核心区建设,提升商业中心规划、设计、建设水平,推进新型数字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塑造城市商业名片和地标性商圈。推动地铁沿线、南昌路商业带、中州东路沿线等传统商圈商业设施迭代更新和提档升级,加快新兴业态补充和功能优化,促进商旅文娱体融合发展。依托学府街、玉泉街等青年群体集聚区域,提升新兴商圈消费凝聚力,布局建设“一站式”商业综合体,培育新兴活力商圈。推进铜驼暮雨步行街、关林步行街等商业街区改造提升,积极创建省级示范步行街。有序推进社区商业合理布局、管理服务模式创新,全面提升社区商业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数字化、品质化水平,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
2.推动县域商贸设施升级。开展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提质行动,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下沉供应链网络,改造提升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推动乡镇供销合作社、邮政站点深化“多站合一、一站多能、服务共享”综合服务提升改造,强化县乡综合商业服务能力。改造一批农村传统商业网点,发展新型乡村连锁店、便利店,推动县、乡、村商业联动。优化布局智能商务终端和适老型商贸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完善县、乡、村物流共同配送运营机制。到2025年,各县至少建有1个消费业态集聚、满足县域居民大件和高端消费需求的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综合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满足居民实用消费和一般生活服务需求的乡镇商贸中心实现全覆盖。
(四)加强商贸流通融合创新
1.促进商贸流通跨界融合发展。迎合消费方式转变,挖掘青年消费动向,依托新都汇、泉舜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培育一批体验化、情景化、沉浸式的商贸消费场景,打造商贸流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建设青年友好型消费城市。支持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等传统商业向文化创意、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等复合型业态发展,加快向“商品+服务”混业经营转型。推动实体商业合理发展跨界零售、社区零售、无人销售、无接触消费等新模式。突出消费品质升级和创新模式打造,促进商旅文体等跨界互动。引导老字号企业搭建数字化销售场景,促进老字号品牌提升与创新发展。依托洛阳自贸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发展跨境购、保税购,建设保税产品展示交易中心。
2.加快商贸流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大型超市、实体商店、社区生鲜连锁店等将线下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优化门店服务体验,提高全渠道布局能力和数字化管理水平。引导生产消费、文旅文创等领域企业不断创新,发展在线定制、网络预售、众筹团购等个性化消费,促进线上线下消费高效融合。充分发挥洛阳ITC培训孵化平台、洛阳863创智广场等河南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及企业孵化平台作用,加强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推进国家、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畅通“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的双向流通渠道。
3.促进内外贸一体化融合。以洛阳综合保税区建设为契机,推进环球自贸港商业中心建设,以体验为核心,前店后厂,打造“一站式”“全智能”“国际化”的商业综合体。推动有条件的内贸企业“走出去”,布局建设境外展示中心、分拨中心、海外仓,构建海外生产、营销、物流服务和售后服务网络,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推进洛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探索开展“跨境电商+空港+陆港+邮政”运营模式,推动布局一批双向跨境电商贸易平台,打造内陆电子商务进出口基地。实施“洛阳品牌”走出去战略,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和“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布局设立洛阳名优产品展示、体验、交易中心,推动我市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
四、强化现代供应链支撑
充分发挥现代流通业整合资源要素、优化供应流程、提高供应效率作用,推动流通与制造业、农业联动发展和跨界融合,促进生产、批发、运输和销售整体谋划、协同推进,构建现代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打造立足中部、辐射全国的现代供应链中心。
(一)提高农业供应链服务质量
1.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网络建设。立足各县区特色农业,加强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提升产地初加工、批发和零售等环节功能,支持在产地就近建设改造集配中心、冷库、产地仓等设施,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完善跨区域产销链条,以县、镇为重点,不断延伸农产品供应链,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统一的仓储、分拣、运输、配送等供应链服务,促进农产品“出村进城”。统筹布局建设、改造一批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菜市场、社区直供店(点)、生鲜超市、平价店,完善层次分明、功能衔接的农产品销售网络,畅通农产品流通“微循环”。加快鲜活农产品零售终端网点布局,鼓励连锁超市企业、产销一体化龙头企业和具备一定规模的鲜活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合作,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
2.提升优势农产品供应链支撑能力。在我市果蔬、花卉、药品、乳制品等优势县区大力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连锁企业、生鲜农产品电商平台等市场主体与产地对接,建设中转冷藏保鲜设施和配送中心,构建智能温控仓储、冷链运输、加工配送、终端销售、全程可追溯的“无断链”冷链物流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宏进、通河等农产品专业市场,加快建设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枢纽。积极推动快递物流企业构建农产品销售网络,服务产地直销、订单生产等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为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提供专业化、标准化、定制化服务,推进“一县一品”特色农产品进城项目,打通农产品外销渠道。
3.促进农业供应链组织形式创新。大力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经营主体间通过订单、合同等契约方式,以入股分红、利润返还、贷款担保、土地流转等方式形成紧密的供应链利益共同体。优先选择我市优质林果、杂粮、瓜菜、草畜、中药材、花卉苗木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等组织模式,打造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于一体的供应链体系。大力推广“原料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等模式,发展“厨房经济”“餐桌经济”,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供给模式。
4.发展农产品供应链平台。依托特色农业基地和农产品供应链龙头企业,建立全市农产品供应链联盟。着力培育一批全程物联、全链可溯、全域可视的覆盖主要农产品的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探索建立智慧农业云平台,构建云端协同、全程覆盖、开放共享的农业供应链大数据体系。鼓励建设大宗农产品交易平台、统仓统配供应链服务平台,发展农产品电商零售终端,推进农产品产销线上对接交易。支持农产品专业市场不断完善平台功能,为市场商户提供线上展示、网上支付、订单管理、统一结算等电子商务服务,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产品供应链交易平台。
(二)提升制造业供应链服务能力
1.推动流通与制造设施协同。支持在产业集聚区、大型工业园区新建或改扩建铁路专用线和仓储、配送等基础设施。推动制造企业与流通企业密切合作,在生产基地规划、厂内设施布局、销售渠道建设等方面引入专业化物流解决方案,结合生产制造流程合理配套物流设施设备,具备条件的可共同投资建设专用物流设施。统筹开发区内生产制造设施与流通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功能设计,充分考虑产品生产、调运及原辅料供应保障等需要,确保紧急情况下物流通道畅通,增强制造产业链在受到外部冲击时的快速恢复能力。
2.推动流通与制造业务协同。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流通企业专业服务能力,为我市制造企业量身定做供应链管理库存、线边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等解决方案,增强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能力。支持流通企业针对纺织、现代家具等消费品制造产业提供差异化、定制化寄递服务,加快连接消费者“最后一公里”建设。支持我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等行业龙头企业以技术合作、配套服务为纽带共建区域物流中心,提升“点对点”直达运输供给能力。鼓励铁路运输企业与制造业大客户签订量价互保协议。推动和支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新材料等制造企业和工业园区提高煤炭、原油、矿石等大宗商品中长期运输合同比例以及铁路、水运等清洁运输比例。实施“快递进厂”工程,推进一批入厂物流、仓储配送一体化、订单末端配送、区域性供应链服务、嵌入式电子商务等项目。
3.推动流通与制造海外协同。加强国际航空、海运、中亚(中欧)班列等国际干线物流通道与物流枢纽、制造业园区统筹布局和协调联动,支持外向型制造业发展。围绕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鼓励骨干制造企业与物流、快递企业合作开辟国际市场,积极培育具备全球采购、全球配送能力的国际供应链服务商。以中亚(中欧)班列、多式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协同为重点,加大本地流通企业培育和龙头企业引进,依托重点产业布局的比较优势,与西安、郑州形成差异化发展。
4.发展制造业供应链平台。依托“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聚焦我市农机装备、轴承及零配件、机器人、铝钛、耐火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优势制造领域,积极打造一批数据多元集成、服务全链共享、资源跨域协同的特色行业供应链平台,提升我市优势产业集群资源配置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支持建设基础性、功能性、具有明显公益属性的行业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重点集聚政策咨询、信息汇聚、经济预警、研发支持、物流配送、金融服务、技术推广等服务功能。
(三)打造全国供应链重要支点
1.提升流通供应链支撑能力。协同整合市县两级流通资源,探索建设全市统一的多式联运物流平台。鼓励有条件的流通企业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围绕医疗健康、餐饮住宿、文化旅游等行业,建设一批数据智能驱动、线上线下协同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支持流通企业、服务供应商与服务业企业实现系统对接,构建流通与服务、生产、消费各环节深度融合的供应链协同平台,引导服务供应端围绕消费需求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2.对接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推进“陆上丝绸之路”提质扩量,拓展中亚(中欧)班列沿线境外集疏网络,充分利用沿线国家的境外集散分拨中心,实现班列扩容提质。织密“网上丝绸之路”,拓展“跨境电商+空港+陆港+邮政”运营模式,布局一批双向跨境电商贸易平台和海外仓,打造“买全球、卖全球”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品牌。畅通融入“海上丝绸之路”,聚焦东向铁海班列发展,加强与宁波、青岛、连云港等港口对接合作,深化铁海联运班列线路拓展,开辟多种联运出海新通道。
五、强化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
围绕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不断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互融,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覆盖水平,全面增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承载能力。
(一)打造国家级对外通道
在国家“六轴七廊八通道”和全省“米+井+人”字形综合运输通道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洛阳市区位特点,紧扣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求,着力强化与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成渝等发达城市群的联系,提升与关中平原、山西中部、宁夏沿黄等重要城市群的联系,打造以洛阳为中心的“四轴”国家级对外通道。
1.新亚欧大陆桥发展轴。依托陇海铁路、徐兰高铁、连霍高速、G310等,形成连接东中西的综合运输通道,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承载通道。向东联系东陇海地区,向西联系关中平原、天山北坡城市群,省内串联郑州都市圈、黄河金三角等,支撑郑洛双引擎、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打造,助力洛阳更好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2.二广发展轴。依托呼南高铁豫西通道、焦柳铁路、二广高速、G208、G207等,形成连南贯北的综合运输通道。向北衔接山西中游、呼包鄂榆城市群,向南联系长江中游、珠三角城市群,省内联系焦作、济源、平顶山,打造服务全国的综合运输通道。
3.沪洛银发展轴。依托沪洛银通道、洛平漯周高铁,三洋铁路,宁洛高速、G344、S242等,打通西北至东南地区对角联系新通道,向西北连接宁夏沿黄城市群,向东南连接长三角城市群,省内联系平顶山、漯河、周口等,促进与豫东南、长三角城市群、沿黄城市群的要素资源高效流通。
4.济洛渝发展轴。依托郑济高铁、呼南高铁豫西通道、郑万高铁、洛济焦城际、嵩县至内乡高速、沁伊高速等,打通东北至西南地区对角联系新通道,向东北直通京津冀、山东半岛城市群等环渤海地区,向西南连接成渝城市群等,省内联系南阳、焦作、新乡等,实现沿线商流、物流的循环畅通。
(二)完善市内立体交通网络
加快构建布局完善、立体互联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统筹一体布局和高效衔接,有效提升域内交通网络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
1.构建域内骨干交通网络。加快实施高速铁路多向拓展工程,建设呼南高铁焦洛平段,形成“十”字形高速铁路骨架;开工建设登封至洛阳城际铁路,积极推进郑巩洛、洛济焦等城际铁路建设,完善与中原城市群其他地市的快速直连,基本实现洛阳与周边省辖市以高铁或城际铁路直接连通。着力实施高速公路“13445”工程,提高路网覆盖深度、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构建“三纵三横三环”高速公路网络。谋划建设枢纽机场,实施洛阳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适时启动洛阳第二机场选址研究等工作,打造河南航空“双枢纽”,力争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空中交通枢纽。科学谋划通用航空机场,建成洛阳龙门(万安)通用机场。
2.提升城乡基础交通网络。统筹城市乡村交通网络整体布局,加强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县乡公路高效衔接,优化进出城道路网络。完善农村公路连通融合,推动农村公路连通村组,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实现公路由村与镇的线性连通向村与村的网状连通拓展、由满足群众基本出行需求向引领产业发展拓展。优化城市内末端共同配送节点和城乡交通枢纽体系末端节点布局,提升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交通支撑水平。
3.加快市内枢纽场站建设。完善提升龙门高铁站、洛阳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功能,高标准建设谷水、机场、白马寺等一批综合交通枢纽场站,促进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形成层次清晰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提升铁路货运枢纽综合服务能力,优化大型工矿企业、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布局,打造由货运综合物流中心、综合货运站和小型货运场组成的多层次货运场站格局。
(三)提升交通综合承载能力
1.提升通道货运服务能力。提升综合运输通道服务能级,基本形成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双高速”与普速铁路、普通干线公路“双干线”,共同构成多方式、大容量、快速化的复合型干线交通设施配置,提升运输通道对资源配置的系统效率和整体效益。推行客货分线,分类完善主干运输通道货运功能,发挥不同运输方式比较优势,提升组合效能,发展规模化、网络化多式联运。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和“散转集”,提高煤炭、建材和粮食等大宗货物绿色运输方式比例。
2.推动交通设施智能化升级。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北斗导航等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与融合,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和网联化发展,有序推进智慧公路、智能铁路建设。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建设,提高车路协同信息服务能力,探索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行业应用。构建主动感知、预警和控制系统,实施关键基础设施及有关安全设施的动态监控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筹建市交通运输运行监测与协调调度中心,实现跨地域、跨部门、跨层级的交通运输信息数据融合共享。
六、强化现代物流体系支撑
着眼建设现代化物流强市,持续强化物流枢纽功能,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积极培育新业态,强化应急物流保障,全面提高现代物流体系对市场流通的支撑能力。
(一)完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1.健全物流枢纽体系。加快推进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两大物流枢纽建设,推动资源要素向物流枢纽集聚,构建设施紧密互联、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的现代物流枢纽网络。以涧西的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伊川的洛阳华晟物流园为核心,完善铁路口岸、海关综合监管和集装箱多式联运等枢纽功能,加快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大孟津、西工物流资源整合力度,以中储洛阳综合物流产业园为核心,依托商贸集聚区、大型专业市场、城市消费市场等,加快申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利用存量资源改造提升一批综合物流园区,在铁路、公路等交通场站和专业市场等物流需求集聚地,培育壮大一批专业物流园区,打造立足本地、辐射周边的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
2.完善城乡物流网络。实施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加快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建设,布局建设一批公共型城市配送中心,推进末端设施共享共用。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以“县级农村物流服务中心、乡镇物流配送站、农村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城乡物流三级配送网络。探索“交邮融合”“客货同网”等协同发展模式,开行同仓共配、统一配送、定时定点定线的农村物流“货运班车”。
3.健全联运转运网络。聚焦中亚(中欧)班列提质增效,提升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的国际集散服务能力,拓展国际铁路联运网络,做强拼箱业务和回程货运组织。以“洛阳-青岛”、“洛阳-宁波”公铁海联运为基础,加强与沿海城市的港口、航运、货代等相关企业合作,积极探索多式联运“大通关”模式,建设内陆无水港。实施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工程,提高转运衔接能力和集疏运效率。
(二)积极培育现代物流新业态
1.发展智慧物流。实施物流枢纽智能化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升我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智能化建设水平。鼓励现有物流园区开展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引导在建园区采用先进智能装备。推广应用自动化分拣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应用,构建城市内部各环节,县、乡、村各层级的智慧物流体系,推动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依托重点物流园区建设,打造智慧型物流示范基地。
2.发展网络货运。大力支持交通物流新业态发展,积极发展“互联网+货运”高效物流组织模式。研究制定支持政策,创造一流营商环境,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建设网络货运产业园。引导传统物流企业向网络货运转型升级,鼓励实体企业与网络货运实现融合发展。不断探索完善网络货运市场准入、运营监管、诚信考核等工作机制。培育一批理念创新、运作高效、服务规范的网络货运品牌企业。依法查处平台企业排除和限制竞争、损害货车驾驶员合法权益等行为。
3.发展绿色物流。实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推广新能源汽车在物流领域的替代应用,大力发展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配套建设充电桩、加氢站等绿色交通能源设施。以绿色物流为突破口,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绿色供应链,推广循环包装,推行邮政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依托洛阳循环经济园区加快发展逆向物流,健全回收物流网络,优化废旧家电和汽车等再生资源回收物流组织模式,建设完善线上线下融合的逆向物流服务平台和回收网络。
4.发展冷链物流。围绕果蔬、肉蛋奶、花卉、药品等冷链需求,高起点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打造全链条、“无断链”、可追溯的冷链物流体系。依托洛阳大张、丹尼斯、正大食品、宏进批发等本地冷链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冷链配送+连锁零售”“生产基地+电商+冷链快递+智能菜柜”等新模式,引导冷链物流企业统一组织、按需配送、共同配送,推动供货、运输、配送终端无缝衔接,形成“干线运输+神经末梢”的冷链共同配送网络。加快建设万邦农产品冷链物流园、伊川县城南综合物流园区等一批冷链物流项目,积极争取列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
5.发展高速铁路物流。统筹考虑高铁动车所物流服务功能,建设邮政快递专用处理场所、运输通道、装卸设施。培育高速铁路快货运营商,依托洛阳龙门站开展多批次、小批量、高价值的货物运输服务。推动中铁快运、顺丰、京东、中国邮政等大型快递电商企业在洛阳建设与高速铁路物流高效衔接的分拨与配送中心。探索建设“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高速铁路物流云平台系统,促进高速铁路物流行业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三)强化应急物流保障
1.优化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物资需求特点,依据国家和省储备物资名录,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储备、分级管理、分级保障的原则,加强粮食、能源、抢险救援、救灾救助、医疗用品等物资储备。统筹考虑重点物资需求、产能分布和运输能力,引导应急物资储备向便于开展干线运输、快速集散、多向调运的物流枢纽集聚,并重点布局灾害易发频发地区。规划建设洛阳豫西区域性物资储备中心,提升设备现代化水平、装卸搬运效率和应急响应时效。
2.提升应急物流组织水平。探索建立突发事件分级、分类应急物流预案和响应机制,推进建立航空、铁路、公路综合交通紧急运输管理协调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打造协同衔接、快速通达的综合交通紧急运输网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应急物流队伍,健全物流企业“平急转换”机制,实现平时服务、灾时应急的应急物流响应机制。建立应急物流保障重点企业名单,支持建设应急物流大数据平台,完善应急物流“绿色”通道管理制度,保障应急物资运输车辆优先通行,提高应急救援运输效率。
3.加强应急物流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物联网、5G技术、大数据管理作用,高水平建设应急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逐步实现应急物流的标准化、模块化、高效化,构建畅通高效的应急物资中转配送网络。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应急物流数据库,依托GIS平台支撑,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存、管理、调拨和使用的部门联动保障机制,实现机构、人员、设施、物资、装备的全方位数字化管理。
七、提升现代流通金融服务能力
着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供给的针对性、有效性,满足流通领域各类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保障现代市场流通体系高效运转。
(一)高质量发展供应链金融
1.丰富供应链金融产品。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开展仓单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票据贴现、保理、信用证等供应链金融服务。鼓励各银行业分支机构按照总行科技发展规划,通过运用区块链等技术整合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信息,构建“核心企业+协同企业+链网式金融”综合金融服务,提供数字化、场景化、生态化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深化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供应链票据平台建设,推广应用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区域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提高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融资效率。鼓励保险业金融机构积极嵌入供应链环节,增加营业中断险、仓单财产保险等供应链保险产品供给,提供抵押质押、纯信用等多种形式的保证保险业务。
2.健全供应链金融健康运行机制。强化金融行业自律管理,坚持交易背景真实、交易信息可得、全面管控风险的原则,引导金融机构合规经营、严控风险,规范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完善供应链金融业务管理体系。加强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强化交易真实性审核和全流程监控,防范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贴现等风险。鼓励金融机构、核心企业、第三方机构等相关主体加强信息协同和共享合作,提高信息透明度和金融服务效率。
(二)加强流通领域融资支持
1.拓展流通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动态选择一批优秀流通企业作为上市后备企业,实行针对性精准培育。实施流通企业上市、挂牌“绿色”通道制度,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加强与沪深北交易所的沟通、对接、合作,不断拓宽企业上市渠道。支持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积极参与流通企业股份制改造、上市、并购重组,提高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和资源整合能力。建立常态化路演对接机制,将优质流通企业纳入重点项目储备库,引导基金投向优质流通项目。加强宣传培训,提升符合条件的流通企业利用债券市场直接融资的意识和能力,引导有发债潜力的流通企业开展资信评级,灵活运用优先股、永续债、可转债、REITs等多种方式直接融资。
2.创新流通企业间接融资方式。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放力度。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基于流通行业特点,开发针对性金融产品,加强对流通行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与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对接,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流通企业开展相关业务政策培训,支持流通企业高效融资。推动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工作,为市场主体提供统一、便捷、高效的动产抵押登记、变更、查询、注销等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动产和权利担保融资业务,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三)优化流通领域金融环境
1.提升流通领域金融服务。积极对接国内外贸易规则,推动流通领域跨境支付结算和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提高涉外金融机构、法律会计机构、行业协(商)会等服务协同,构建支持流通企业海外发展的金融服务网络。运用国际银团贷款、内保外贷、跨境担保等工具,为跨境贸易、投资、并购等提供全链条金融产品和精准服务,助推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优化新型消费相关支付环境,规范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引导平台企业适当降低商户服务费和支付手续费,降低流通交易成本。
2.强化流通领域金融保障。建立健全流通领域保险、融资担保等配套机制,多渠道拓展流通领域金融保障。引导保险业金融机构继续完善流通领域货物运输等保险服务,为流通企业提供优质保险保障。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创新,缓解产业链外贸企业融资问题,防范企业外贸风险,助推重点产业链外贸企业“走出去”。引导辖区保险分支机构向上争取,为重点流通企业和项目提供股权、债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鼓励设立服务于供应链金融的特色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商贸、交通物流、农村流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八、提升现代流通信用支撑能力
推动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营造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现代流通市场环境。
(一)推进流通信用信息归集共享
1.强化流通信用信息归集整合。加强市场监管、税务、海关、交通运输等部门联动,充分归集流通领域各市场主体的全生命周期、全活动过程的信用信息,完善相关数据库,推动产品生产、流通、消费、质量追溯等各类信息互联互通。利用大数据充分采集互联网公开信息,多维度汇集流通活动中产生的信用信息。支持流通领域行业协会商会依法归集流通企业经营全过程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信用行为信息。支持信用服务机构、专业数据企业依法采集、整理、存储、加工市场主体在流通领域活动中的信用信息。
2.推动流通信用信息开放共享。加强流通领域信用信息开放共享,将事前承诺、事中评价分类、事后激励约束融入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全过程。推动企业、中介机构、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等各类社会组织整合和开放流通领域信用数据资源,实现可公开信用数据资源全部开放。鼓励金融机构依托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立流通领域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依法依规使用纳税、社保、水电气暖、仓储物流,知识产权等信息,助力流通企业信用融资。
(二)加快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1.加强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追溯管理制度,拓展流通领域追溯系统产品范围,推动生产、交通运输、流通、仓储、销售等相关领域建立全程追溯系统。推进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品等重要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加快推动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获证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全面入驻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到2025年,80%以上的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基本实现农产品可追溯,有效保障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引导专业机构建设第三方平台追溯体系,研究制定重要产品追溯通用性标准,推动追溯管理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不断扩大追溯体系覆盖面。
2.拓展追溯体系应用。拓展追溯系统应用,鼓励流通企业推进追溯体系与检验检测体系、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对接,通过追溯体系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充分挖掘追溯数据在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和品牌塑造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可追溯产品推广力度,鼓励追溯体系建设主体在依法加强安全保障和商业秘密保护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公众提供追溯信息查询服务,方便消费者识别。逐步建立与认证认可相适应的标识标记制度,探索建立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和质量失信“黑名单”,营造有利于可追溯产品消费的市场环境。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菜市场等集中交易场所结合追溯体系建设,发展电子结算、智慧物流和电子商务,实现创新发展。
(三)建立健全流通信用监管体系
1.推广事前信用承诺制度。建立完善流通企业信用信息归集、披露和应用制度,依托“信用中国(洛阳)”门户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洛阳)对外进行公示。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在行政许可和证明事项办理中,提高办事效率。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健全行业信用承诺制度,建立会员企业信用档案,加强行业自律管理。支持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保险等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创新流通信用产品和服务,引导流通企业在金融信贷、招标投标、商业合作等市场活动实施信用承诺,营造诚信经营氛围,提升信用评级。
2.推进事中分类信用监管。建立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制度,将信用承诺及履约状况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以信用风险为导向科学配置监管资源,优化监管框架。统筹使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行业信用评价、市场化信用评价结果,将各类信用评价结果作为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的重要参考,不断提升监管效能。提升信用监管运用深度广度,通过“信用+追溯+监测管理”等方式,在流通领域更多行业和部门实施以信用为基础的差异化监管措施。
3.实施事后信用奖惩机制。建立健全流通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不断完善流通企业经营异常名录,逐步实现失信主体认定全覆盖、名单全归集。依托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流通领域产品服务全流程查询,开展市场星级评定、“红黑榜”发布和诚信商户评选,全面提高市场规范管理水平。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建立市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商务、工信、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参与的综合协调工作机制,统筹指导协调规划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各司其职,加强分工协作、协调配合,不断完善配套政策,细化落实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二)持续深化改革
深入推进流通领域“放管服”改革,推动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政务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不断优化“互联网+流通”“一网通办”等业务流程,深化流通领域“证照分离”改革,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完善流通领域数据资源确权、交易、应用等规定,健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加快培育流通大数据交易平台,促进数据资源交易和高效利用。引导国有资本参与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推行农贸市场产权国有化试点工程。
(三)强化政策支持
加强建设现代市场流通体系政策支持,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工作,合理安排用地计划,探索增加支撑新业态发展的混合产业土地供给,重点支持各类流通公共服务平台、物流配送、物流园区、批发市场及冷链设施等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统筹各级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类资金,加大对流通关键领域、重点项目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完善政校企联合培育机制,加强流通从业人员培训,多渠道引进流通领域专业高端人才。
(四)完善监测评估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测和动态评估机制,及时做好规划评估和调整工作,提高规划阶段性评估实效。鼓励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开展行业标准、行业统计等前沿性课题研究,加快建立行业数据调查统计分析制度,提升大数据在行业预测预警中的应用。
头条 22-09-13
头条 22-09-13
头条 22-09-13
头条 22-09-13
头条 22-09-13
头条 22-09-13
头条 22-09-13
头条 22-09-12
头条 22-09-12
头条 22-09-12
头条 22-09-12
头条 22-09-12
头条 22-09-12
头条 22-09-12
头条 22-09-12
头条 22-09-12
头条 22-09-11
头条 22-09-11
头条 22-09-11
头条 22-09-11
头条 22-09-11
头条 22-09-11
头条 22-09-11
头条 22-09-11
头条 22-09-11
头条 22-09-10
头条 22-09-10
头条 22-09-10
头条 22-09-10
头条 22-09-10
头条 22-09-10
头条 22-09-10
头条 22-09-10
头条 22-09-10
头条 22-09-10
头条 22-09-10
头条 22-09-10
头条 22-09-10
头条 22-09-10
头条 22-09-10
头条 22-09-10
头条 22-09-09
头条 22-09-09
头条 22-09-09
头条 22-09-09
头条 22-09-09
头条 22-09-09
头条 22-09-09
头条 22-09-09
头条 22-09-09
头条 22-09-09
头条 22-09-09
头条 22-09-09
头条 22-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