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上午11点30分,急促的电话声响起,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感染科五病区妇产科主任袁雪莲迅速接听。
(相关资料图)
“一名新冠肺炎感染孕妇即将到达医院!”
“收到,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挂上电话,患者接应准备工作紧锣密鼓......27岁的孕妇小琳(化名)被顺利送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手术室。
产妇持续发热、胎儿宫内窘迫
10月21日上午11点45分,袁雪莲带领妇产科团队启动“战斗”。“产妇孕36周、体温38.7ºC,胎膜早破、随时可能分娩!”“胎动频繁,上胎心监护。”“胎心基线持续在170次/分以上,胎儿宫内窘迫。”“吸氧输液、退热治疗!”“胎心仍持续保持在165-170次/分之间……”继续待产可能会让胎儿承受更大的风险,易发生感染、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危及母婴安全的情况。经过科学研判、反复研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医生决定立即对患者实施剖宫产手术。
术前,产科、新生儿科、感染办、护理团队等进行多学科讨论,全面考虑风险问题,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为避免剖宫产手术中气溶胶扩散、血液污染、羊水喷溅等感染风险,全力保障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精心救治,全力守护母子平安
下午2点,袁雪莲带领手术团队,迅速就位;早产保温箱、手术器械、产包、无创呼吸机等医疗器械,就位;助产士、照顾产妇和新生儿的医护团队,就位。
“不要紧张啊!很快就能和宝宝见面了!”袁雪莲耐心地安抚着小琳的情绪。“嗯!大夫,我不怕,我相信你们。”虽然隔着正压头套,看不清每个人的脸庞,但在医护人员的围绕下,产妇小琳满怀信心。
下午2点18分,手术正式开始。全程三级防护、巨大的正压头套、鼓鼓的防护服、起雾的护目镜、双层手套……这套“繁琐装备”让一台普通的手术难度升级,让曾经无往不利的手感变得些许陌生。
呼吸费力、听力下降、触感下降,对医生的精细操作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全力守护母子平安”的信念让每一个人都更加专注仔细。
凭着丰富的手术经验和已经形成肌肉记忆的手术操作,历经42分钟,袁雪莲、刘荣欣带领团队顺利完成手术。
一声啼哭,婴儿顺利出生
下午3点,一名女婴顺利出生,重3480克。“哇……”随着一声婴啼,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宝宝……”听到孩子的哭声,小琳的眼泪夺眶而出。“不要哭、不要哭,你刚做完剖宫产手术,伤口刚缝合好,情绪不能太激动。孩子很健康,粉嘟嘟的小脸,特别可爱!放心吧!”听到刘荣欣的安慰,小琳的眼泪渐渐止住。“谢谢你们!谢谢大家!太感谢你们了……”小琳激动地向每一位医护人员道谢。
“孩子核酸阴性,不要担心啦,好好休息吧!”助产士王保云护士长亲切地对小琳说。为避免交叉感染,宝宝娩出后,很快被转移到特定房间,由新生儿医护人员进行照护。此时,厚重的防护服下,袁雪莲、刘荣欣、王保云等人早已汗流浃背……
此刻,在新生儿医护人员的呵护下,襁褓中的小婴儿喝完奶粉,酣然入睡。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红 通讯员 刘荣欣 胡秋含 文/图
头条 22-10-31
头条 22-10-31
头条 22-10-31
头条 22-10-31
头条 22-10-31
头条 22-10-31
头条 22-10-31
头条 22-10-31
头条 22-10-31
头条 22-10-31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