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河西走廊上寄宿园的“铃声”

时间:2018-04-09 14:05:18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可爱的小不点想妈妈了,甘肃省金塔县鼎新镇幼儿园保教主任王玲娜像妈妈一样把她抱起来,逗她开心。

孩子们休息了,老师把弄湿的鞋子放到暖气片上“烤”。

由于天气干燥,一名孩子流鼻血了,老师发现后马上处置。

老人高兴地说:“现在幼儿园可好了,孙子比跟我们老两口生活好多了。”

每天三次检查并认真记录,确保孩子们平安健康。

午休时,一名孩子情绪烦躁,王琛玲老师俯下身查看他是否感冒了。

孩子们吃饭时,老师拿出手机拍摄一段小视频,向远方的家长们报平安。

休息前,老师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把衣服叠齐、放好。

“你做得真捧!”权紫雯老师点评孩子的手工作品。

“宝宝们,我爱你们!”这是每天早上甘肃省金塔县鼎新镇幼儿园保教主任王玲娜醒来后的第一句话,也是孩子们的“起床铃声”。今年年初的一个大清早,伴随着《幸福拍手歌》欢快的音乐,孩子们自己起床,互相配合穿衣服、叠被子,排队洗漱。

“我们是农村寄宿制幼儿园,孩子周一至周五都和老师在一起。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体验爱的独特方式,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幼儿园也像家一样温暖。”鼎新镇幼儿园园长闫珍介绍说,目前幼儿园有在园幼儿78名、教师7名。幼儿园要求教师,一方面,根据孩子不同的需求,用适宜的方式去对待每一名幼儿;另一方面,在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的同时,更加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感受和体验爱的方式有着“听得见,摸得着”的相同,又有着“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同。为此,在鼎新镇幼儿园,教师充当起“妈妈”的角色。比如,进餐时,对于吃饭慢的幼儿,教师会蹲下身来鼓励、帮助他;午睡前,教师会给幼儿讲故事,亲亲、抱抱、摸摸他们,等等。

在课程设置上,鼎新镇幼儿园把养成教育内化在日常教学之中,采取一个月培养一个好习惯的系列化教育,通过讲解要求、示范演练、效仿学习、监督检查、评比评价等形式,将幼儿好的行为习惯固化下来,促进幼儿的知行转化。

走进鼎新镇幼儿园,“绿色风”扑面而来,除了园内的多种花卉植物,每个班级外的走廊上都有各自的“绿色园地”,这是幼儿园开发的园本种植课程。王玲娜介绍说,幼儿园充分挖掘农村本土教育资源,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园本课程,促进了保教质量的提升,也使幼儿园课程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

鼎新镇幼儿园十分注重家长工作,各班都建立了班级QQ群、微信群,便于老师和家长交流,形成了幼儿园、村组、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孩子的父母在外地打工,我们两个老人也顾不上。孩子在幼儿园吃得好、住得放心,比家里好多了,老师比我们还操心呢!”今年70岁的老人吴金城开心地说。

金塔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北部边缘,受历史、自然条件制约,农村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条件差、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突出。2007年以来,金塔县着眼于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启动实施了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程,城乡教育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截至目前,金塔县共有幼儿园24所,其中寄宿制幼儿园10所,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了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8.40%。

关键词: 河西走廊 甘肃 铃声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