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常州市博爱小学六年级学生万谦豫带回来一份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报告书(2020年度),上面详尽列出了身体质量指数、肺活量等7项指标的测试与评价,以及针对测试分数提出的每日膳食营养建议与运动项目建议。“寒假我们多了一项任务,就是监督他跳绳。”妈妈张蔚说,最近每年都收到这样一份报告书,家里一直据此对饮食做调整,“几年下来效果很好,孩子以前是个小胖子,今年很争气,体育成绩拿了优秀。”
一份薄薄的体质健康报告书,牵动着江苏数百万家长的心,影响着无数家庭的日常生活,也改变了很多学生的体质状况。从2009年至今,江苏连续十多年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并从省市层面逐步走向“每一个”,向全省所有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体质健康成绩单”,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持续动态干预体系,有力推动了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提升。
“倒逼机制”促进体质监测
2020年12月11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9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监测范围覆盖全省所有设区市。这份报告不仅包括力量耐力有所提高、呼吸机能有所改善等亮眼“成绩”,也坦然披露了包括近视率仍维持高位水平等问题。这样的新闻发布会,江苏省已连续开了10年。
2007年,江苏在省级层面最早颁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率先开展大学一年级江苏籍新生身体素质测试。省教育厅每年分别对30余所高校1万多名江苏籍大一新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监测,测试结果按照13个设区市生源所在地进行排名,并正式反馈给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高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还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纳入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和对设区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指标。”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张鲤鲤说,回看这一制度,十几年来江苏一直坚持做好公示和排名,并配套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全社会聚焦学生体质情况,倒逼政府和学校做好学校体育工作。
张鲤鲤告诉记者,根据江苏省中小学体育专项督导评价方案要求,从2020年起,全省所有中小学校每年以班级为单位公示学生体质健康总体优秀率、良好率、合格率和近视率,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全面推动体质监测与公示制度走向个性化时代。
实际上,为了个性化,江苏已整整努力了10年。从最早的江苏籍大一新生身体素质监测,到率先在全国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体系,再到100%覆盖全省中小学生;从省级报告以及公布设区市排名,到全省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库建立,实现每一名学生体质监测的精准化与可追踪;从最初4个测试项目,拓展到20多个项目,既包含国家所有监测项目,又增加了“俯卧背起”等江苏特色项目;监测队伍从主要由高校体育教师参加,逐步增加有关专家、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教研员、巡视督查员、家长代表等,推动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监测工作……
一步步探索的脚印,走出一条坚实的体质提升之路,体育活动、营养膳食、健康卫生三大干预体系构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
“评价标准”扭转教育生态
1月18日,无锡市教育局发布2021年无锡市教育局直属院校(单位)引进优秀青年人才第三轮公告。与以往人才计划有所不同的是,这一轮引进音体美教师占据了很大比例。“重视素质教育,配齐配足音体美教师,绝不是一句空话。”无锡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华莉莉说,学校体育的开展不仅需要学生的热情参与,还需要更多的专业师资和硬件配备。以校园足球为例,现在全市中小学拥有各式足球场共计297片,基本满足了青少年校园足球普及开展的需求。
一直以来,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家长,重文轻体的现象比较普遍,归根结底还是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作怪。随着各项倒逼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从大学到中小学的各项评价标准也悄然发生变化,推动体育赛事、体育课程、体育活动全面铺开。
在江苏各地,体育中考已成常态,并逐步走向五个“统一”,即统一分值权重、统一测试内容、统一技能标准、统一免试条件和成绩认定、统一场地设置。南京等地还规定,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才能参加各种评优评奖等,引导学校、家长转变重文轻体的旧观念。
“当前我们提出,中考体育的分值权重原则上不低于各设区市中考总分值的10%。”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金泉介绍说,江苏省正探索建立学生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综合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重要内容。
南通市体育中考开始于1992年,经历了从小范围试点到全面铺开,分值从小到大,考试项目从固定三项到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从2014年起,南通中考体育科目总分值达到60分。“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通过体育中考力量、速度项目的设计,最近几年来,初高中的孩子肥胖率下降了,近视率下降了,大一学生的体质监测整体指标上来了。”南通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说。
江苏不少高校已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并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形成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指挥棒’的变革,给各地各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李金泉介绍说,评价标准的转变,让体育项目进校园的步伐大大加快,不仅有传统的三大球、乒羽等项目,击剑、冰上、水上项目等也纷纷走进校园,成为普通学生的校本课程。这两年不少学校还将游泳等课程列为必修课、必考科目。“我们的愿望就是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希望学生在毕业时,能学会一到两门体育技能,这是让人终身受益的。”李金泉说。
“教会勤练常赛”指向立德树人
2020年12月24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梁河镇第一中心小学开展“跑起来、动起来、乐起来”冬季趣味体育活动。通过趣味横生的竹竿舞、趣味足球、韵律体操、手铃铛舞、“车轮大战”和“捉尾巴”等自创的课间体育活动,师生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现在有的孩子体弱,大多数是缺乏锻炼。农村的孩子锻炼基础条件要差一些,但是可以利用自身特色制作锻炼器材,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具备强健的身体和意志力。”该校校长臧传强介绍说。
随着“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的推进,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已成社会共识,但体质改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家校合作和全社会持续投入。
“我们这些年做体质健康的干预工作,有政策干预、标准干预和具体实施方案的干预,但要产生效果,还得学校、家长和学生一起努力。”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干预行动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体育学院教务处处长陈海波告诉记者,仅体能提升这项工作,干预实施就需10年才能见成效。比如,早在2010年江苏省就监测发现学生耐力素质比较差,此后,先出台教师体能标准与技能标准,解决干预者水平问题,再逐步在课堂增加体能训练,开展项目试点、素质达标通讯赛,最后针对个别薄弱学生实施个性化训练方案,采取一系列举措才带来今天的显著改善。
在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储志东看来,做好体质健康工作,离不开“教会、勤练、常赛”六个字,其中教会在课堂,常赛在政府、社会和学校,而勤练则绕不开家长。
“通过体育这一载体,让学生动起来、练起来、赛起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奋勇争先的体育精神,形成各方面的运动能力和精神品质,最终指向的是全面发展的人。”储志东说,单纯追求数值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体质健康工作不能立竿见影,要走得对、走得稳,导向人格的塑造。
如今,江苏省连续推出了一系列改进体育教学的教材教法,每年系列阳光体育运动联赛参赛师生达3万余人次,亲子体育活动与学生家庭体育作业有机结合,受到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体育正成为江苏省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之一,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焕发出巨大的生命活力。在常州市,自2017年开始,全市积极进行体育课程“私人定制”改革,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学习内容,常学常练。比如,常州国英小学低年级实行教师走班,学生两年内体验12个运动项目;中高年级实行学生走班,在前两年选课的基础上每学期选择一个项目“进修”,进修项目细分为“启蒙”“提高”两类,每次两名教师同时上课,深度培植学生兴趣,让学生养成保持运动的习惯。(记者缪志聪 李小伟)
头条 22-01-21
头条 22-01-20
头条 22-01-20
头条 22-01-18
头条 22-01-17
头条 22-01-13
头条 22-01-11
头条 22-01-11
头条 22-01-06
头条 22-01-05
头条 22-01-05
头条 21-12-31
头条 21-12-31
头条 21-12-29
头条 21-12-27
头条 21-12-27
头条 21-12-23
头条 21-12-23
头条 21-12-22
头条 21-12-20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