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教育“十四五”规划的着力点 提升中西部教育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时间:2021-04-20 11:02:10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教育高质量发展强调的是全面发展,只有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国家教育事业的整体高质量发展,从而把我国真正建成教育强国。因此,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找准中西部教育发展的着力点,提升中西部教育发展的层次和水,是“十四五”时期及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的重点。

正视中西部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可喜的是,“十三五”时期,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西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以及落后边远地区的教育发展突飞猛进,教育扶贫成效显著,为未来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包括: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基本实现,教育普及程度水明显提高;大力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资助范围不断扩大;乡村教师待遇明显提升,教师学历结构渐趋合理;加强高等教育协同招生,中西部地区上好大学难的问题得以缓解;“组团式”“万名教师”对口支援支教力度加大,受援地师资短缺问题明显改善。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中西部教育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中西部经济发展整体偏弱,影响教育的持续发展;区域教育发展不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因历史与社会原因,中西部地区教育与东部地区教育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普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义务教育办学活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存在发展困境,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依然突出,高中教育办学特色与内涵发展需进一步彰显,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育人理念有待进一步凝练和加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单一,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水亟待加强,高水大学数量亟须扩大,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有待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亟待提升,专业化程度有待加强。中西部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整体素质和水尚需进一步提升;中西部教育投入需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与赋能教育力度偏低。

“十四五”时期中西部教育的发展动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是未来“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根本遵循。比如: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提出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城市与人口发展方面,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在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了要深化教育改革,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努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等。以上关于经济社会、城市与人口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为中西部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新动能。

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在人才,根本在教育。“十四五”期间,我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的职责。建立健全政府教育履职责任清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突出问题。

找准中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借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要彻底改变城镇拥挤、乡村薄弱的境况,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规范农村办园行为。加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确保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高中办学条件达到所在省份确定的基本办学标准。不断提升办学质量,积极探索与优化学校布局、经费保障、师资配置、办学条件、质量标准和管理模式等,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规划与行动,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要充分利用国家正在大力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及行动计划,全面布局与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需求。

创新教师编制配置机制,动态解决学科教师结构缺乏难题。学科教师结构缺乏是中西部地区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根据中西部教育发展实际需求,制定和规范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精简机构编制,集中资源发挥规模效益。将调剂出来的各类事业编制资源优先用于补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并按照相关编制标准配备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加大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跨市县调整力度,根据各地生源变化情况随时调整。深化后勤服务改革,对各级中小学校现有安保、保洁、食堂等能够市场化和社会化的事项,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提供,逐步压缩使用编制的非教学人员比例,优先用于补充专业教师。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管理制度,配齐配足音、体、美教师,大力发展中小学美育,使所有中小学能开齐开足规定课程,积极创造条件解决中小学校学科教师结构失衡的状况,多方面满足中小学教育发展需要,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方式,健全教师管理与评价体系。推进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创新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前移培养起点,大力培养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实施校长国培计划,重点开展乡村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和名校长研修活动。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引领带动各地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搭建高校的校级教师发展台,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领导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示范培训,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健全教师管理与评价制度,严格实施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深化县管校聘改革,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进一步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建立符合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加大中西部教育经费投入,完善资源配置与供给机制。要进一步确保财政教育经费稳定增长,建立完善教育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保障财政教育经费依法依规投入到位,稳步提升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并向中西部地区适当倾斜。加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资源配置力度,缩小义务教育班额,为教育优质发展提供更多保障;逐步提高高中、中职和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水,为学校特色发展、服务产业发展提供财政支持。积极鼓励扩大社会投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民办教育领域,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民办园,鼓励、支持企业举办职业教育。要创新教育筹融资方式,在高等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阶段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通过市场竞争,政府以合适的价格到市场上购买满意的教育产品和服务,提升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丰富教育资源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各种教育资源的需求。

以教育信息化填区域教育发展鸿沟,助力中西部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年来,国家在教育信息化工程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积极推进“三通两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等工程建设,在基础设施配备、科技教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致力于用新技术手段促进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教育信息化对于促进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完善、促进优质教育资源覆盖、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最终促进区域教育差距的缩小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让中西部乘上教育信息化的快车,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助力贫困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应该进一步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进行有针对的倾斜,实施一地一策、一校一策、一事一策,依据特情合理地配置资源,确保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同时要加强教育信息化行政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充分调动和发挥学校作为教育信息化运用主体的作用,不断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

(作者吴霓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定玉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贵州师范学院教授)

关键词: 中西部教育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