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习进入“收费模式” 高额费用“买”实习经历走得通吗?

时间:2021-07-13 10:22:11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暑假来临,不少大学生踏上了实的道路。在人们以往的认知里,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实赚一笔零花钱,一些勤工俭学的大学生甚至靠实可以为下一学期攒下学费和生活费。然而,最“付费实”“天价实”等屡屡成为网络热点,要想得到一个亮眼的实经历,有些大学生甚至不惜花费高额费用。

在就业竞争压力的作用下,不少大学生执着于找到一个好的实经历,为自己的简历加分。然而,付费实的边界在哪里?天价实究竟是骗钱的“天坑”还是就业的“捷径”?不少大学生和高校教师认为,应理看待实机会,实单位收取费用也应有一定的监管机制,用高额中介费“买”实经历更是不可取。

大学生实进入“收费模式”

紧张的毕业季刚刚落幕,热火朝天的“实季”又到来了。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另据中国青年网不久前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76.29%的大学生认为缺乏实践和工作经验是就业中最令人困扰的事情。实,成为大多数大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在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直接的办法。

,大三学生张瑛到一家省级电视台实。对于学广电专业的她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对口和难得的机会。

“这家电视台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我觉得这是我的第一选择。”一进台,张瑛就进入到一档节目的导演组工作。虽然工作忙碌,有时甚至要加班到凌晨,但每每看到自己参与的节目成为大家口中的热议话题,张瑛感到“累并快乐着”。

这段日子里唯一让张瑛感到迷惑的,就是每月电视台收取500元的实管理费。“这个也没有明文规定,他们也不会一开始就告诉你要交费,我们都是道听途说知道有这么个事情,虽然心里有疑虑,对方说要交我们就自觉地交了。听同学说,有的人要交,有的人就没交。”

然而,对于不少大学生来说,张瑛的每月500块的实管理费只能算作“毛毛雨”。

日有新闻报道称,大学生付费实市场火爆,有学生甚至花费数万元购买互联网“大厂”的实机会;很多从事于留学等工作的中介同时身兼互联网、投行、会计师事务所等受大学生欢迎的岗位实中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调查发现,一般来看,传媒、经济、医学等专业付费实较为常见。在传媒领域,不少公司或电视台会收取“实管理费”。在医学领域,学生们去医院实交纳一定费用也是十分常见的现象。这些费用有的需要自费,若是学校对口的实单位,则会由学校承担全部或部分费用。

高额费用“买”实经历,走得通吗?

然而,如果一些大学生的专业对口的工作单位正是这些“大厂”,或是投行、券商等知名公司,“天价实”就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刷实经历的“捷径”。而对于身在国外,打算回国工作的留学生来说,付费实更是他们选择打开国内求职市场的“敲门砖”。

“19998元冲刺大厂offer”“金融、券商、快消实内推”“1对1服务,世界500强名企实内推”……在淘宝、小红书等网络台上,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发现这样的“商品”随处可见。不少商家声称,自己的“导师”覆盖多家知名企业,均为在职员工,只要进行专业指导,并交纳几千到几万不菲的费用,就可以拿到一份亮眼的实机会。

那么,用高额费用“买”实经历,是“天坑”还是“捷径”呢?

刘玥如今在美国一所大学留学,她所学的专业是政治学。不久前,为了找到可心的实单位,她花了两万元中介费。

之所以要花钱找实中介,刘玥坦言“是因为没时间也没精力自己找”。刘玥每天功课都很多,加上还有12小时的时差,找国内的实确实不太方便。“忙的时候都是我爸妈在和中介联系,他们觉得只要能帮忙找个好公司的实就行。”她说。

至于中介的定价,刘玥也认为“价格过高”,不过她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毕竟‘大厂’或头部公司大家都挤破头了”。

刘玥表示,和中介签订合同后,中介会将自己的简历推给对方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并保证对方公司一定可以看到自己的简历,也会提供一些有针对的面试辅导。“成功率并不是100%。但找了中介的成功率应该比不找中介的要高一些,接下来还要靠自己面试。我们签订的合同里面有一个公司的清单,如果是知名度、客户反响比较好的公司,价格就相对高一些;如果没拿到这个清单里的公司的offer,中介就会退款。”

“可能存在即合理吧。”刘玥表示,中介确实承担了很多本来要自己做的功课,但如今实的这家公司和自己的专业也不是那么对口。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不少中介机构将“付费实”分为“付费内推”“付费课程+就业推荐”“付费刷远程项目”等多种业务类型。这些中介根据实单位、学校专业背景、个人需求等不同,收费标准也不同,价格在几百元至几万元不等。“天价实”在网络上发展成了一条明码标价的“灰色产业链”,某些大厂员工甚至依靠“内推”获得灰色收入。而这些从业者,有的是名企员工通过卖“内推”名额赚钱;有的是中介机构一边高价收取“内推”费用、一边寻找名企中的“带教”导师;还有的是留学机构“兼职”做实中介,为出国留学“刷简历”的人提供实

然而,漂亮的实经历真的可以买来吗?

如今,越来越多购买过“天价实”的大学生发现,自己“买”来的实经历“挺水的”,实际情况与中介承诺不相符的情况也比比皆是,更不要说花了钱仍然没找到实的情况。与此同时,腾讯、美团、普华永道、中信证券等多家名企都曾发布声明称,从未与任何第三方机构合作,整个招聘和求职过程不会收取任何费用,这更为大学生们敲响了警钟。

长期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湖南大学辅导员于涵宇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寻找实岗位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收集、筛选的过程,是学生能够对自身就业胜任力进行提前考核的很好途经,如果只是依靠中介去找个实,反而失去了实本身的意义。

付费实≠保险箱,大学生应理看待

伴随着每年攀升的应届毕业生数量,大学生们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付费实市场也越来越火爆。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和相应的监管措施,付费实的灰色产业链有待取缔,大学生也应警惕其存在的风险和危害。

到底能为求职带来多少加分?

在于涵宇看来,学生通过实,熟悉工作内容和企业组织框架,积累工作和项目经验,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自身技能需要补充的地方,督促自己进一步精进在学校的学;另一方面,通过实的学生可以更快地进行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不管是从心态上还是工作方式方法上,都能更快地适应接下来的工作需求。

然而,于涵宇表示:“在和大量单位HR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普遍的反馈是,实是很重要,但很多单位并不看重一个所谓的‘大厂’实经历,实际上,在面试过程中,通过问题很容易就能辨别出学生究竟是真正在实还是只是花钱买了个名头。即使没有实,同学们通过总结和复盘在学校的实践经历和学生工作经验,一样可以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潜力。”

如今,在不少网络台搜索“付费实”时,呼吁大家小心套路陷阱的声音越来越多。

正在北京某传媒机构实的张璐表示,自己的这份实是免费的,但之前做了很多付费实的功课,她建议大学生们应当仔细鉴别。“很多中介的承诺都无法保证,很多‘内推’甚至无法接触相关工作,学到的知识很少,而且往往是无薪的,甚至不愿给实生开具实证明。”

于涵宇也观察到,网上有很多学生反馈天价实其实很多都是外包工作甚至是假实,希望同学们能够进一步辨析相关信息,多去寻找和争取资源,可以在学校的就业网和企业官网发布的官方渠道投递实简历,对所谓“包录取”的中介不要轻易相信。

“高校的实和就业信息资源都是十分丰富的,也是值得信赖的。”于涵宇表示,以自己所在的湖南大学为例,学校启动了大量优质企业和单位实信息发布的对接渠道,每天都发布大量优质实的招聘信息,并邀请资深HR进入校园,从用人单位角度来给学生传授应聘经验,让学生能够赢在起跑线。

“在鉴别不清的时候,可以求助老师。因为辅导员等校内资源是免费的、高质量的、个化的,学生应该优先考虑校内的就业指导和实、就业信息推介力量,谨慎付费,尤其是高额中介。”于涵宇说。(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学生均为化名)(记者 叶雨婷)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