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丹阳市作为江苏省首批“幼小衔接实验区”,为突破理念差异、互动不足、课程割裂等幼小衔接一系列问题,丹阳市在推进机制、课程建设、环境交融、评价发展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双向衔接举措,让幼小衔接从“单向”变“双向”、从“陡坡”变“缓坡”、从“短途”变“长程”,帮助幼儿做好入学身心适应准备,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推进机制精准发力。丹阳市积极构建多种形式共同体,联合学校、家庭和社区形成共建共育推进机制。一是建立幼小衔接共建机制。丹阳市成立“幼小衔接管理中心”,形成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机构、园校多部门合力推进幼小衔接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园校联合共研机制。同一社区或乡镇的园校结对,建立“幼小衔接研究共同体”,打破校际壁垒,加强教师流动,实现学段互通融合。三是建立园校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建立“资源管理中心”,园校联合开展“走园”“走校”“走社区”等体验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课程建设重点着力。丹阳市积极构建“儿童为本、立体融合、科学衔接”的幼小衔接内容体系。一是基于儿童设置多元化课程套餐,围绕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方面,幼儿园建立“我要上小学啦”“我们爱学习”等准备课程;家园校共建“我的学校故事”“早睡早起我能行”等协同课程;从环境、用餐、集会等方面,小学建构“我的新校园”“你好新同学”等适应课程。二是家园校联手同步共育。园校发放共育清单,指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引领家长认同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并做好《儿童成长档案》个性化记录。
实施方式高效得力。幼小科学有效衔接要注重形式灵活多样、双向互动,关注儿童从“学习的萌芽”向“自觉地学习”转变,幼儿园以游戏化、生活化创新“明确主题→探究发现→交流展示→经验提升”实施路径,让儿童在与真实环境的互动中明确目标,主动尝试解决问题,乐于与同伴合作获得新经验;教师通过“观察陪伴、鼓励挑战、动态评价、阶段渐进”等方式,根据儿童兴趣和学习需要进行个性化实施,让活动方式满足儿童兴趣、符合儿童需求,提高指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环境融合衔接有力。关注儿童成长,园校共建融合开放的衔接空间。一是班级空间突出互相渗透。幼儿园与小学“预约”,每周进行一次“小学体验课堂”;小学教室桌椅布局打破“排排坐”,按小组编排,并开辟学习区角摆放学科资源包。二是户外、大厅等公共空间有效对接。幼儿园布置小学环境生活场景,提供红领巾、书包、课本等材料,游戏区增加任务清单、记录表等;小学户外创设九宫格、跳格子等游戏区,开辟种植园、饲养角等体验场,廊道亭台等围绕学科设置多媒体学习区、艺术创作区、阅读区等主题区域,将课程目标融入环境创设中。
评价体系关注效力。丹阳市从儿童发展、教师发展、课程实施三个维度建立了立体评价体系。儿童发展协同评价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制定科学评价指标,园校共同制定学校篇、家庭篇《科学衔接成长档案》,全面实施多元评价;教师发展动态评价确立教师评价体系、标准、方法,构建包括专家、师生、家长参与的评价小组,从实施理念、教研质量、学生(幼儿)素养提升等方面进行科学动态的发展性评价;课程实施综合评价通过环境、活动等维度,由专家、教研员、园校教师等共同参与开展综合性评价,让课程真正发挥育人功能。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丹阳市普善幼儿教育集团)
《中国教师报》2022年07月13日第15版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30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9
头条 22-10-28
头条 22-10-28
头条 22-10-28
头条 22-10-28
头条 22-10-28
头条 22-10-28
头条 22-10-28
头条 22-10-28
头条 22-10-28
头条 22-10-28
头条 22-10-28
头条 22-10-28
头条 22-10-28
头条 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