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速读!一节“为深度学习而教”的地理课

时间:2023-02-08 11:25:39 来源: 中国教师报



(资料图片)

坚持育人为本,聚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挑战自己,走向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是通过深度学习教学来实现的。陕西省中学地理贺辉名师工作室成员邢莹莹老师通过一堂精彩纷呈的地理课《水循环》,让我对深度学习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开展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度探究。在“小组合作、深度探究”环节,邢莹莹老师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从“水绕长安”“水困长安”到“水润长安”,每个环节通过设问层层深入,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在探究一“水绕长安”里,引导学生利用案例中的素材,学会判断水循环的环节、类型及水循环的意义。在探究二“水困长安”里,设置了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预进而引发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及城市内涝,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在探究三“水润长安”里,从小到学生设计路面,大到建设海绵城市、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面积、保护秦岭植被、跨流域调水,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人层面到国家层面来解决城市水资源紧张和城市内涝问题。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谋求人地关系和谐相处,三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深度探究的能力。

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深度体验。真实情境的创设是邢莹莹老师课堂教学的一大特色,从开篇大雁塔、大唐不夜城绚丽的夜景,到“五千年风雨、八百里秦川,巍巍秦岭山、八水绕长安”的豪迈,一开场就给学生既熟悉又亲切的感觉,直接将学生引入了“八水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的教学主题,新课导入简短而又引人入胜,非常精彩。

在讲授新课阶段,邢莹莹老师用了形式多样的地图、景观图、示意图和大量的文字材料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了多个情境,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城市内涝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接着通过提出“发生内涝时如何自救”,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让学生感受到地理课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

整合单元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水循环》是第二章《自然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中第四节的内容,是学生学完大气环境知识之后设置的。邢莹莹老师引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庞忠和“气候变化真正影响人类生活和人类福祉是通过影响水循环而起真正作用的,所以我们必须研究水循环”来强调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是相互影响的,不能只从自然界水的运动和能量交换角度看待水循环的重要性,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引导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的深度思考,加深对水循环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巩固新知,引导学生深度反思。教学过程中,邢莹莹老师不断通过各种方法给学生巩固水循环知识。整堂课中,邢莹莹老师用了7幅添加了不同地理要素、不同形式的水循环示意图来强化巩固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通过不断变化地理要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水循环,从简单的识记、理解到复杂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不断加深对《水循环》这一节内容的认识,由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不断引导学生从全新的角度看待水循环,引发学生的深度反思,最终达成本节课的核心课程目标,即“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一个是整堂课内容设置有点满。课堂教学不是内容设置越多越好,而是要适当“留白”,要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另一个是小组合作探究相对较少。

整堂课下来,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作为地理教师,要树立深度学习理念,用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深度学习教学的方式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要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积极参与,培养高阶思维。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2月08日第7版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