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文学阅读是一种文学教育,经典阅读是最好的文学教育,《红楼梦》只是古今中外经典文学的代表。在以刷题为要务的高中校园生态中,文学阅读如果缺席,必然导致文学教育的缺失。经典名著的阅读并不是闲适随意的课外兴趣活动。阅读进程中,经典作品的人生体验、文化品质和精神内涵,定会在潜移默化中发挥重塑青少年价值观、促进其人格与心灵健康成长的教育功能。从这个层面上说,《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与目的,既是文学本位的文学感知与审美接受,又是教育学本位的知识获得与思政渗透。
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标”的刚性要求,是国家意志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但在实践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理论认知不清晰,导致文学抑或教育学的学科归属不明确,影响理论研究的准确定位;课程目标不明确,文学研究与文学教育彼此疏离,影响高校的名著教学改革;大中衔接不紧密,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沟通不畅,语文教学缺少学术支持;阅读方案不适用,相关阅读指导任务书冗杂琐碎,容易陷入新的碎片化阅读。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专业化教师队伍是一个必要的基石。如能打破学科壁垒,融合文学与教育学两个学科的研究路径,将教育学的思维与方法介入红学的理论研究,可以为促进文学研究向文学教育转化提供样本;同时改革高师教学,设置《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重构研讨式、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流程,可以为师范生职后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教学范本。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本《漫卷红楼——整本书阅读视野下的〈红楼梦〉研究》(人民出版社)就显示出它的特定价值来。
首先,该书确立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核心理念、价值内涵及其教育功能。作者俞晓红借助“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思想,以经典名著《红楼梦》为主体,以基础教育应用为目标,研究整本书阅读的系统建构与阅读策略,确定了它的核心理念。该书对过往的碎片化、浅表性阅读作了彻底否定,积极倡导文学名著的完整性、整体性解读;尤其是将文学研究与文学教育融为一体,对名著给出全新审视与观照,借此来彰显经典名著的文学教育价值。该书的整体思维与阅读体系,为经典阅读照亮文学教育之路奠定了基石。
其次,该书的理论阐述拓宽了红学领域,打通了文学与教育学两个学科的研究路径。作者改变了以往红学研究重理论探讨而轻现实需求、多静态思考而少动态观照的现状,以红学的理论高度和学术深度,衔接基础教育的宽度和社会需求的广度,将《红楼梦》研究的学术思维与高中语文阅读教育的应用思维相结合,将单一的文学研究引向文学教育的轨道,以跨学科的视野及方法观照并解决当下基础教育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强化文学教育的价值,推进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紧密衔接,创建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格局。
再其次,该书的文学教育观有利于促进经典文学的当代传承,坚守中国教育的传统自信。作者身为高师院校古代文学教师,主动参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一方面是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和服务,以满足中学一线语文教师的需求,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文化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在指导并激励中学生以整体观阅读《红楼梦》,养成阅读经典名著的正确方法与良好习惯,提升对母语的审美鉴赏、创造与建构水平,发展思维能力,生发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力。
(作者单位系安徽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报》2023年03月08日第10版
头条 23-03-08
头条 23-03-08
头条 23-03-08
头条 23-03-08
头条 23-03-08
头条 23-03-08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7
头条 23-03-06
头条 23-03-06
头条 23-03-06
头条 23-03-06
头条 23-03-06
头条 23-03-06
头条 23-03-06
头条 23-03-06
头条 23-03-06
头条 23-03-06
头条 23-03-06
头条 2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