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备战“三模”迎接高考·学科指导
经过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学生系统地温习了每一章节知识点,初步构建了知识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有待提高,重点、薄弱知识有待强化,提取陌生情境下的有效信息并关联所学知识能力不足,细节和规范的落实不够,等等。这些问题大部分不是需要具体评讲的知识点,但都需要教师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继续给予有效指导。而此时部分教师认为,要讲的、要注意的地方早在一轮复习中强调过了,现在没有什么新鲜内容可再复习了,学生多做题就可以了。课堂上师生难以产生共鸣,必将导致复习的盲目性,达不到理想效果。
如何在最后3个月左右的时间更加合理地统筹规划复习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下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备考策略与大家交流分享。
深研课标和高考真题,提高日常命题讲题做题质量
高三中后期的复习,一般会通过模拟考试及大量做题检验复习效果。教师只有深入、反复研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深刻理解高考命题思想和考查目的,在日常教学的组织和习题讲评时,才能站在命题者的角度探寻命题意图,发挥出模拟考试试题的学科价值和育人价值,从而在练习中扩展学生对学科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中,师生应反复品味高考试题和评分细则,认真研究历年高考真题,发现命题轨迹,从而把握试题的方向和难度。笔者所在学校的做法是:
教师反复做。在襄阳四中,除了教师个人的学习,备课组前后组织做过三遍高考题。每次备课会都请两位教师,就高考题中的某一个板块或者方向作发言分享,尽量做到“全”“细”,包括地方卷和全国卷的整体风格,同一考查点不同省份考法的总结,具体题型内题量、考查点的分析,高中教师命题和大学教授命题模式的对比,等等。
学生反复做。一轮复习时分散到各章节做,二轮复习时微专题再做,部分学生还进行了限时高考套题训练,同时印发评分标准以方便学生对比反思。很明显,学生做一遍和做三遍的感受完全不同。有些题目学生明明知道做过,可再做时还是会犯相同的错误,这给学生的心理震撼很大,查找问题不足的动力也更强。
因材施教,精耕细作,深入挖掘每名学生的潜力
要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确保不同水平学生各有所得。不同学生对相同知识的理解认识水平是不一样的。襄阳四中根据高二期末的实际教学情况,对高三下学期的备考实施分层教学。一是复习资料分层,提高备考效率。二轮复习时间紧张,训练的侧重点不同。基础较好的学生薄弱点较少,采用微专题形式自编训练题进行强化,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其他班级则依据资料侧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训练,大胆舍弃过难点、生僻点。二是错题回炉分层。以解析填空的方式复盘错题原题,全年级认真落实,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选做,同时对错题进行变式改编,编入信息卷,基础较好的学生再测试强化,其他班级学生选做。
提前谋划,统筹安排,明确每一阶段的复习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乱。整个高三下学期备考,学校始终坚持提前谋划:日常教学提前发布不同层次班级周计划,便于教师做好各自班级教学的日计划;详细划分每位教师5月备考任务,落实到人到天,清晰明确;每个班级都依据“统一格式”,展示“最后35天班级安排”;临考前10天,提升特优生备考自主空间,“规定动作”外留有弹性时间。
锤炼思维,提升能力,规范表达,力争颗粒归仓
中学阶段化学知识是由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化学语言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它们承载化学知识系统,构成中学生化学思维的内容。化学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比较与归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等。化学思维品质特征包含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
高考命题聚焦关键能力考查,加强试题情境化设计,加大学以致用和活学活用的结合力度,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中广泛选材,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中更加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增强试题的开放程度和创新性,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引导改变追求唯一标准答案、总结答题套路等固化的备考模式。根据高考命题改革的这些方向,高三中后期,教师在有限的课堂评讲中,仅仅就题讲题肯定是不行的,还需要思考试题命制所考查的思维能力要求,深入挖掘学生错误的原因,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通过分析近几年全国及新课标高考化学卷的试题发现,实验步骤的补充、实验结果及结论的评价、实验设计思路的叙述、有关问题的原因或理由表述,这些方面的题目所占的比重有逐年加大的趋势,其导向是让学生“会说化学话”。这同样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及备考复习中,既重视规范表达需要的“固定模式+遣词造句”,又要关注学生准确表达的“潜功夫”,即清晰记忆下的化学思维品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总之,高三中后期备考的高效复习,应该针对学生薄弱知识体系制定复习策略,尽量分层次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将必备知识内化为关键能力,从而在高考中游刃有余。
(作者系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化学组骨干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3年03月10日第7版
头条 23-03-10
头条 23-03-10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9
头条 23-03-08
头条 23-03-08
头条 23-03-08
头条 23-03-08
头条 23-03-08
头条 23-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