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土 有“榕”乃大

时间:2023-04-14 09:34:3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资料图)

榕树被评为福建省的省树,象征着蓬勃向上的精神。学校分析榕树的生态特征,挖掘榕树的品质内涵,寻找榕树的精神启迪,构建起支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榕”理念,培养“向下扎根有家国情怀,向上生长有国际视野,向外拓展有移动能力”的时代少年。

学校以“榕树之形美”浸润学生的生命与成长,将“榕树之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学校课程“像榕树一样不断拓展”,从而促进课程体系的创新、课堂教学的改革、学生学习的评价以及家校协同机制的建构,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福建省石狮市第三中学附属小学始建于1988年3月,由爱国华侨郑声党先生独资创办。作为一所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学校,学校依托闽南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聚焦学校发展历史和价值内涵,汲取“榕树”的形、神、韵,构建具有乡村特色的主题式跨学科课程体系,让学生“像榕树一样生长”。

榕树被评为福建省的省树,象征着蓬勃向上的精神。学校分析榕树的生态特征,挖掘榕树的品质内涵,寻找榕树的精神启迪,撷取榕树“落地生根”的生命力、“独木成林”的生长力、“枝干交织”的协作力、“垂阴满地”的分享力、“自成生态”的系统力,构建起支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榕”理念,培养“向下扎根有家国情怀,向上生长有国际视野,向外拓展有移动能力”的时代少年。

因地制宜,形成多元开放的教育“榕”生态

建校之初,郑声党夫妇在校园内亲手种下两株“夫妻榕”。如今,这两株榕树已根深蒂固、枝干交织、树冠如盖,俨然成为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它见证了35年间学校不断发展的风雨历程,已成为学校文化的精神象征,体现在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和行为习惯上。

榕树落地生根、独木成林,自成生态体系。学校立足本校独特的资源和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生态环境,同时利用数字技术的支持,为学生学习和生活建构开放、多元的教育环境。

以榕为品,打造书香校园。近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丰厚的人文底蕴,对校园环境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将空间环境建设与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让“榕树精神”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学校以“夫妻榕”为中心,在两旁建成两个清新亮丽的小花园,形成“榕韵书廊”,成为学校“榕品文化”的集中展示地和师生喜爱的活动场所。学校整体设计“墙面文化”,让每一堵墙都“会说话、能育人”,让榕树的形象、榕树的精神延伸到校园各个角落,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感受到像榕树一般自然舒展的气息和生命成长的力量。学校还倡导师生在自己的班级开展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布置,展现对“榕树精神”的独特理解和创意表达。

因地制宜,融合地方文化。石狮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是著名的滨海城市、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拥有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石狮民营经济活跃,拥有齐全的服装产业体系,是闽派服装板块的中心城市。海丝文化、服饰文化、狮文化、闽南文化、农耕文化在石狮交汇融合,为学校提供了丰厚的教育资源。2018年以来,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组成课改团队,对石狮乃至泉州地区的博物馆、主题公园、旅游景点、农耕生态实践基地、工业园区、公司企业、大学机构等进行梳理,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形成研学旅行的课程资源库,支持学生开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主题式学习、实践性探究。

应用网络,拓展教育资源。学校与时俱进,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和优势,着重打造网络资源教室,根据课程需要,建设课程数字资源库。为了推进网络资源应用,学校通过筹措资金,为所有教学班级配套希沃教学一体机,建设32TB存储空间的网络资源库,为全体师生服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加大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等建设力度。

融合创新,建构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

建设“榕品”主题课程,推动学科实践学习方式落地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学校在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榕品”为主题的跨学科主题课程,嵌入项目式特色作业,要求学生到真实的社会场景中观察和探究,推动多元评价体系的建构,开展基于学生学习作品和学习表现的评价改革,让学生在探索“榕树知识”和“榕文化”的过程中提升真实性学习体验,并以“榕树精神”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学校组建课程团队,设计、开发和实施了“我与榕树”这一跨年级、跨学科主题课程。在课程实践过程中,课程团队创新性地将项目式特色作业设计与年段有机融合,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设计难度不同的作业。低年级学生“童眼观榕树”,看榕树的外形特征,摸榕树的气根,了解榕树,观察榕树,体会“榕树精神”。中年级学生分小组观察榕树,并且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感官以及借助工具观察榕树叶,认识榕树叶的叶脉、叶片、叶柄后进行拓展活动,利用榕树叶和其他叶子制作特色贴画。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出课堂观察大榕树,通过小组讨论、习作表达、制作叶脉或藤球的形式传承感受“榕树精神”。学生们文思泉涌、有感而发,写下一篇篇赞美榕树的习作,开展“榕树小讲堂”演讲,为大家介绍各种榕树的特征与用途,抒写自己对榕树的热爱、对母校的不舍和对未来人生的追求。

在此基础上,学校设计了“榕品”跨学科课程体系,每个年级开展一个主题课程。

比如一年级主题为花“榕”月貌,内容是让学生观察、描绘和表现榕树的基本结构、外部特征,体悟其生命力、合作精神;了解学校榕树的故事,了解世界上著名榕树的故事;观察、描绘和表现石狮当地著名景点、建筑、美食、风物等。二年级主题为水乳交“榕”,内容是让学生观察榕树的四季变化;通过科学小实验,理解榕树的内部结构;观察、描绘和表现榕树下的生态系统;初步了解榕树的基本种植方法、生长历程、生命要素。三年级主题为“榕”归故里,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表现榕树的基本分类、分布区域、地理特征等;了解东南沿海的气候特征,初步感知石狮的海洋文化、狮文化;了解学生自己家乡的树,与榕树进行对比,了解树的生长与地理、气候的关系。四年级主题为欣欣向“榕”,内容是让学生探究榕树的价值,包括榕树的自然生态价值、社会经济价值、地域文化价值、文学历史价值、精神象征价值等;探究其他树种的价值,了解树之于地球、人类的价值;了解树木、森林的现状,关注环保问题。五年级主题为有“榕”乃大,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石狮乃至泉州地区的地理位置、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人口等基本情况,了解海上丝绸之路,感受闽南文化、海洋文化自古以来的包容、开放和创新的精神;了解特色建筑、美食、景点等与历史文化的内在联系。六年级主题为“榕”贯中西,内容是让学生深入了解海上丝绸之路,探究侨乡文化,初步了解中国与世界开展文化交融的历史;了解以郑声党先生为代表的更多著名华侨事迹;了解和感受中国人在世界范围的活动、努力和贡献。这些主题课程涉及语文、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及相关地方课程。

六个主题课程由浅入深、由外及内、由自然生态到人文精神、由乡土探究到国际视野,引领学生“做中学”“做中研”“做中悟”,在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开展跨学科学习,真正形成榕树的精神品质,润泽学生的终身成长。

开展“榕品”校园活动,提供丰富多元的展示平台

学校在建构“榕品”校园环境的基础上,开展丰富的“榕品”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平台和展示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成长的多元需求。

学校围绕“以榕为品”的精神价值追求,整体规划和推进“榕读书”“榕运动”“榕科技”“榕艺术”等大型校园活动,开展“我是小榕树、棵棵生光辉”等主题班队活动,渗透“榕树精神”,引领学生“以榕悟德,以德修身”,把“榕树精神”融入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教育中。

在“榕韵读书节”系列活动中,学校吉祥物“榕宝”“榕贝”引领全校师生参加“跳蚤书市”以及“经典诵读比赛汇演”等活动,学生通过阅读和朗诵,加深对榕树品质的理解,进一步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传承文化经典,弘扬民族文化。

在“尚榕”体育节暨田径运动会上,学生运动员们“‘榕’光焕发展风采,激情飞扬强体魄”,在集体运动项目中、班集体竞争过程中,充分体悟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和优良品质,并内化于行动中,促进了良好校风、学风、班风的形成。

学校还开展以“展示榕韵魅力,谱写时代旋律”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暨“六一”活动,让学生展现个性特长,发展艺术兴趣和爱好。结合抗疫,学校设计了“榕”苑探秘、“榕科技”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伟大的抗疫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和活学活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守望相助,建构支撑教师成长的发展“榕”模式

为提升乡村学校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学校积极探索教师研修的新路径,努力改变过去教师“单打独斗”的自我成长模式,引领教师像榕树一样成长,每一根枝干既扎根教育大地,又向往诗和远方,更鼓励教师抱团取暖、守望相助、共创共享、以团队的力量实现教师的共同成长。

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团队、课程创新团队、家校协作团队,以课程创新为目的,以课题研究为推动力,集合骨干团队的力量,引领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学校邀请教育教学专家到校开展主题讲座、教师工作坊等,集中提升教师团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视野,还派遣教师团队前往深圳、福州等地优秀学校开展跟岗学习活动,提升教师团队的课程实践能力。例如,学校与深圳市的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派教师跟岗学习其“统整项目课程”,并且借助互联网,搭建教师研修“榕”平台,建立两校教师之间稳定交流的合作机制。

(作者单位系福建省石狮市第三中学附属小学)

《中国教育报》2023年04月14日第9版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