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巾大法”又见效了?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戳中情感软肋

时间:2019-03-21 15:35:25 来源: 潇湘晨报


虐恋题材再度走红,以情绪营造方面突出的韩版剧本打底,这部《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剧中男女主真挚的感情似乎也戳中了少男少女的心,但情感底牌之下,可够沉淀的东西太少,令人诟病。有影迷说:“该片之所以能火爆主要得益于电影宣发方的营销,事实证明‘纸巾大法’老套但确实百试百灵。打动我的不是剧情,而是爱情。”

微博热搜“泪点集合”、抖音刷屏病毒式“哭泣”营销,《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上映以来,排片率和票房一路逆袭上扬,成为3月影市的黑马。

但是,在不少网友为影片“奔走哭泣”背后,我们也发现了“比悲伤更悲伤的事”:这部主打“虐恋情深”的影片,虽然击中了都市年轻人的内心世界,但过分推崇的情感煽动,无疑让故事在逻辑和思想深度上都落了下风,失去了回味的空间。

它就像影厅里那些被眼泪浸湿的纸巾,即便释放了观众的情绪,终究还是落入清洁阿姨的垃圾桶里。

“纸巾大法”又见效了?

3月的影市,如同这个季节的天气一般变化莫测:谁也不曾想到,在3月14日白色情人节上映的爱情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竟然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一路上逆袭。截至记者发稿时,影片票房已突破5亿大关。

绝症、苦情、千年备胎,这些三流爱情电影的俗套情节,都被《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发挥到了“极致”:微博上,网友们热议电影的各种哭点,抖音上,还有网友拍下电影结束后整排女观众都在哭泣,无法从悲伤情绪抽离出来的情景……在资深影评人暗夜骑士看来,“《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宣传核心点就是‘哭’,影片的宣传海报上打出的唯一观影提示是‘请带足纸巾’……网络上各种关于这部影片引人流泪的观点和内容,都像一种‘情绪营销’的助澜,与此前同样走红网络的《前任3》是一个路线,它们都是击中了都市青年男女在情感世界里的软肋”。他指出,这种“情绪营销”对目标群体形成的仪式感与情感共鸣,永远比电影内容营销来得直接,“所以当观众产生了一种以情绪带动观影的氛围时,也促成了整个市场舆论的引导”。

定制的鸡汤戳中情感软肋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翻拍自2009年韩国元泰渊的同名电影,片名中两度出现关键词悲伤,显而易见是一出极致的“苦情虐恋”。

电影讲述了唱片制作人张哲凯(刘以豪饰)和王牌作词人宋媛媛(陈意涵饰)之间“朋友之上,恋人未满”的情感纠葛,两人看似温馨甜蜜的生活,终于因为绝症的到来而走向另一种结局……

从剧情层面解读,这部爱情电影虽然故事没有太多新意,但深陷感情漩涡的两男一女互相成全的故事,其实是契合当代都市年轻人勇敢追逐、为爱牺牲的爱情观的。比如陈意涵饰演的角色在地下通道里的追逐戏,一边歇斯底里地哭喊,一边还要追逐渐行渐远的男主角背影,“让我一瞬间带入了我与前任的感情回忆里,我们之间也曾发生过这样的追逐桥段……”影迷麦丽素表示,自己跟女伴一起去观影,结果两个人都泪流满面。

不得不说,电影中的“虐恋情深”是准确而犀利地击溃了年轻人的内心世界,使得大家的眼泪奔涌而来。这种情绪的共鸣,除了营销的加码作用外,其实也暗合了当代年轻人的社会生活内容和环境,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于是这部电影似乎就是一碗定制的鸡汤,不啻为他们日常缺失的情感,进行了脑补和填充。

套路营销让口碑和票房分化

影片虽然走红,但细品之下,我们也很容易发觉,《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并不足以支撑起我们对于一部好作品的要求。电影过于注重情绪的渲染和煽动,从而忽视了整个故事在逻辑层面和内涵深度上的构建,同居多年的暧昧情感、“车祸癌症治不好”这样的俗套桥段,甚至还有些反人性的极致爱情观,这些内里都注定这部《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并不能在市场洪流涌来时,被潮流沉淀下来。

一言蔽之,能够释放观众焦虑情绪的爱情故事,固然“感人至深”,但眼泪擦干之后,我们还能从这个故事里回味出什么?如何自问自答,即便是被感动最深的观众,可能一时也只能无语凝噎。

正如影片在各个宣传渠道大肆鼓吹“带好纸巾”的口号一样,这部影片的本质,其实就像影厅里那些被眼泪浸湿的纸巾,即便大量释放了观众的情绪匮乏感,但终究难逃落入清洁阿姨的垃圾桶。(周诗浩)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