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处于增长动能累积上升阶段

时间:2018-05-23 19:30:47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由南京大学和光明日报联合主办的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指数报告”与“中国经济全球化报告”发布会近日在京举行。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仍处于增长动能不断累积上升阶段。报告认为,中国要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有所作为,就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郑江淮教授发布的“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指数报告”将中国经济动能分解为两个系列,一个系列是将经济动能分为两个方面:常规动能和新动能,另一个系列是将经济动能分为三个方面:供给侧动能、需求侧动能和结构转换动能。研究显示:2001至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仍处于增长动能不断累积上升阶段,但是2013年以来动能指数增长率转为下降。

中国经济的“常规动能”指数增长率从2004年之后总体上处于下降的态势。相比之下,“新动能”指数在2002-2008年、2012-2016年期间与“常规动能”指数交替变化。2008年前后,“新动能”指数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两者相比,可以说中国经济增长中“新旧动能”转换在持续进行中。

由人力资本密集度、创新驱动构成的供给侧动能于2008年开始进入上升通道,由此带来了生产率增长的潜在空间。但需求侧动能2004年以来总体上处于低位徘徊,没有呈现出中国人均GDP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预期的内需爆发式增长。

结构转换动能则呈现出不同的走势,资源再配置动能、资本深化动能与全球价值链攀升动能持续上升,代表三次产业结构转变动能2011年起进入下降阶段,出口产品的创新升级动能从2013年起由升转降,开放发展动能由强转弱。说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增长在结构上已经转换到要素、企业、居民等微观主体动能上,这些微观主体动能持续增长,应成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顺利过渡到高质量发展、跨越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战略取向和政策导向。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瑞翔教授根据世界投入产出表等数据,构建了垂直专业化分工等一系列指数,测度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各产业部门在国际分工的参与程度、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分工位置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出口竞争力,并根据所得到的GVC系列指数分析了当前中国面对的外向型经济形势及其应对。研究表明:全球价值链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中大致处于中游地位,2005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但中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从三次产业看,农业出口具有显性的比较优势,但2008年以来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制造业的出口具有显性比较优势,但近年来优势增长并不明显,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倒U型趋势;服务业出口具有显性比较劣势,无论是传统贸易还是中间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分析期间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中国外向型经济对欧美发达地区国家较为敏感,但影响力并没有得到同步提升,说明中国外向型经济对欧美发达国家存在依赖。此外,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国家影响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对于亚洲周边国家影响力反而有所下降。

因此,中国要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有所作为,就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要抓住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机遇,继续加强与发达国家合作,加强对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扩大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能力。要通过技术能力提升和品牌建设等,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位置和地位。

光明日报和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还联合发布了“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2018行动计划,双方将从制造强国、科技创新、经济新业态、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等视角出发,对东部地区的20个市县的50-100家左右的代表性企业进行联合走访和调研。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