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6月4日讯(记者 宗高 见习记者 谭梦桐)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
这是5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上的一席话。
此数据一出,一时引起热议。有一线城市白领表示:“自己月收入上万,才勉强达到平均工资水平,而全国中低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月收入仅1000元,在一线城市连房租都支付不起,实在与我们的认知大相径庭。”
“这6亿人主要是在农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应认清中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尽管已经取得巨大发展成就,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不可低估。”
不过,张立群也表示,通过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努力,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一定可以逐步消除。另一方面,当前要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充分释放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潜能,发挥好诸如“地摊经济、小店经济”等多种创业创新形式的积极作用,为稳增长和实现“六保”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6亿人”“1000元左右”
这些数据从何而来?
“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及“1000元左右的收入”数据从何而来?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居民按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380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5777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5035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9230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1元。
其中,中低收入和低收入群体,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折合每月为1315元和615元,均在千元左右。因为全国居民14亿人口按五等份收入分组,所以中低收入和低收入人口合计占比四成,接近 6亿人左右。
“去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一些人认为中国很快将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认为中国的发展步伐客观上要持续放缓了。”张立群说道。
“而现实情况是振聋发聩的,我们应认清中国作为14亿多人口的大国,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仍然是普遍而深刻的。我们仍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需要持续较快的经济发展来逐步消除这些矛盾和问题,使全体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持续较快提高,最终达到以致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充分显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和前所未有的辉煌。” 张立群表示。
6亿中低及低收入人群分布在哪?
那这6亿“千元”收入人群主要分布在哪里呢?
“主要是在农村。”张立群表示。
张立群介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约8.4亿人,农村人口约5.5亿人。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6万元左右,分配到每月也就是1300元左右。而按全国居民14亿人口按五等份收入分组,中低收入和低收入接近6亿人的人均可支配月收入是在1000元左右及以下的。
“由这些数据我们不难推断收入在1000元左右的人群主要在农村,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农村。” 张立群说道,“在城镇也存在这样的群体,不过主要还是分布在农村。”
对于中低收入人群主要分布在农村的原因,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付一夫近日在撰文中解释,农产品的附加值原本就偏低,而农村又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居民一旦上了年纪,便没有相应的养老金可领,也无法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或进城务工,还有相当规模没有收入来源的未成年人也是农村户口,整体收入也就难免偏低了。
解决农村中低收入问题:
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消除城乡差距
对于如何提高农村低收入人群收入,张立群认为,根本出路在于持续较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通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持续转移,通过城市经济对农村和农业的反哺,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消除城乡差距。要注重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使更多农民能到县城和各类城市安居乐业。同时,随着农村人口减少和人均耕地增加,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模式会逐步完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务农收入将显著提升。城乡一体化格局将得到全面完善,城乡差距将基本消除。
对于农村的发展建设,2018年的一号文件曾指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2020年的一号文件在为乡村振兴基本建立了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于晓华曾撰文时表示。“一号文件分为五个部分,前两个部分对标第一个百年目标,对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最后的扫尾工作和全面期末检查。后三个部分,从保障农产品供应、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以及强化对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等角度,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建立了基本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
此外,仍有部分人口在贫困线以下,而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在3月12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脱贫攻坚以来,每年都进行贫困监测,返贫是逐年下降的。有返贫风险的是200万人左右,有致贫风险的是300万人左右,一共500万人左右,再加上2019年底剩余的500万贫困人口,实际上今年的任务是1000万人左右。
“我们可以看到全国贫困线的标准与我们所述中低收入标准仍有差距,不过随着经济的发现,未来的贫困线也会有所提高,是动态变化的。”张立群补充说到。
解决城镇低收入问题:
创业创新的力量是“六保”的支持力量之一
对于如何解决城镇低收入人群收入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
那这900万人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如何达成?
在5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赵辰昕介绍:“今年优先稳就业保民生,重点聚焦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地区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对今年874万高校毕业生,实行企业扩招、研究生扩招、基层就业扩岗,并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对2亿多农民工和几千万贫困地区劳动力实行公共就业服务城乡常住人口常覆盖、全覆盖,并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尽可能吸纳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
同时,各地对稳就业保民生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为重点企业工会提供补贴、向小微企业提供贴息贷款等形式支持稳定就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熟识的“地摊经济”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同时有序放开了。6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山东烟台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市场、企业、个体工商户活起来,生存下去,再发展起来,国家才能更好!”
其中,成都早在3月份,为“硬核”支持经济发展,发布了《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疫情防控期间对商家和经营者实施审慎包容监管政策。
这一政策实施后效果显著。成都市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2日,全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4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748个,大型商场占道促销点82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891个,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
甘肃、浙江杭州、河北廊坊等城市也接连出台政策,支持“地摊”经济。
“应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注重发挥市场的力量。”张立群在谈到“地摊经济”时表示。“通过广大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活力,促进稳增长和实现“六保”目标。”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09
头条 21-12-08
头条 21-12-07
头条 21-12-06
头条 21-11-30
头条 21-11-26
头条 21-11-25
头条 21-11-24
头条 21-11-23
头条 21-11-23
头条 21-11-23
头条 21-11-19
头条 21-11-19
头条 21-11-18
头条 21-11-18
头条 21-11-17
头条 21-11-16
头条 21-11-16
头条 21-11-15
头条 21-11-15
头条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