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公募基金的“发行热”也不曾停歇,权益类爆款基金更是一只接着一只。6月18日,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混合、华泰柏瑞景气优选混合和招商创新成长混合3只大额募集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宣布成立。年内更是多达28只爆款产品相继成立。在业内人士看来,爆款基金出现的背后,离不开市场、行业、投资者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体现了管理人的品牌和渠道影响力。然而,基金成立后的投研风控和管理更加重要,核心还是要回归“代客理财”的本源。
多方因素助力“爆款”诞生
6月18日,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混合发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公告内容显示,该基金的成立规模高达79.11亿元,按照此前披露的认购申请确认比例结果计算,实际募集金额或接近340亿元。除此之外,华泰柏瑞基金和招商基金也在同日宣布,旗下华泰柏瑞景气优选混合和招商创新成长混合正式成立,首募分别达到58.66亿元和44.32亿元。
事实上,上述3只大额募集成立的基金,仅是年内公募众多爆款产品中的“冰山一角”。今年以来,截至6月18日,公募市场的权益类爆款基金层出不穷,仅以最终成立规模为标准,首募超过50亿元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就多达28只,近一个月更是两度刷新年内首募纪录,最高达到321亿元。不得不说,在“规模”仍是体现基金公司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的当下,爆款产品的诞生无疑为部分机构赚足了眼球。
南方某大型公募内部人士坦言,这种爆款频现的趋势从今年年初就已开始,虽然在3-4月期间略显低迷,但5月以来,爆款现象再度出现,且呈现愈发突出的态势。从市场环境的角度看,国内A股市场整体向好,震荡向上的格局,给了投资者以信心。同时,随着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展现出的专业投资能力以及明显的赚钱效应,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涌入。另外,国内居民的投资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具备较低准入门槛和较大关注度的公募基金由此成为众多投资者的主要选择之一。
沪上一位公募从业人士则表示,爆款基金诞生的背后,同样离不开银行、券商、独立销售机构在内的众多代销渠道的发力,从产品获批到正式发行期间,提前预热、宣讲与客户沟通等无一不是促成“日光基”、“低比例配售爆款基”的重要因素。
多只昔日“爆款”没赚钱
然而,爆款基金的增多,也令部分投资者担忧成立于市场相对高点,导致后期基金净值不涨反跌的“爆款魔咒”会否再现?
北京商报记者在金融终端数据平台,以50亿元为成立规模下限,运作时间超过5年为期,共筛选出成立于2015年,且成立日期早于6月18日的49主动权益类爆款产品(份额分开计算,下同)。
就收益率情况看,自成立首日至2020年6月17日,49只曾经的爆款基金中,实现正收益的共有35只,占到总数的71.43%。其中,东方红中国优势混合、农银汇理主题轮动混合、华安新丝路主题股票等6只基金的净值增长率超过50%,包括上述产品在内,收益率超过20%的也有28只。换句话说,自成立之初参与该28只爆款基金认购的投资者若持有至今,浮盈也已达到20%以上。
不过,亦有多只爆款基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从以往业绩来看,在49款运作时间超过5年的爆款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有14只成立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占比约为28.57%。具体来看,截至6月17日,工银互联网加股票成立以来净值亏损51.6%,易方达新常态灵活配置混合也亏损50%。此外,中邮趋势精选混合、富国改革动力混合等9只基金同样亏损超过10%。
缘何爆款基金却没赚钱?其中一种原因是成立时点正踩在A股高位。例如,首募规模高达197.33亿元工银互联网加股票成立时点为2015年6月,正处于A股的相对顶点,相对应的个股股价也普遍在高点,“生不逢时”导致该基金收益不佳。
另一个原因是基金规模庞大,为选股运作带来难度。有分析人士表示,在成立之后,超过百亿元的基金资产净值会使得基金经理在考虑产品稳健运作的基础上进行大而全的布局。而近年来,市场结构行情明显,多数涨幅明显的个股主要集中在几个主题当中。
“名不副实”魔咒如何破
“其实爆款基金运作背后,影响其业绩最核心的并不是规模,而是基金经理以及基金管理人的投研和风控能力,对于一家具备高质量投研团队的管理人而言,大规模的产品也同样能够取得不错的业绩表现。”一位公募基金资深从业人士直言。
前述南方大型公募内部人士也指出,对标海外资管市场来看,随着未来国内公募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优秀的基金管理人新发产品即成爆款基金有望常态化,绩优基金保持较大规模运作也不会鲜见。而此时也越发考验基金公司投研团队的整体实力。若机构整体投研能力不佳,即使基金经理个人能力再强,能够管理的规模也有限,超负荷工作只会让基金经理分身乏术,给投资者带来的服务体验也不佳。
同时,他还补充表示,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规模更多还是要强调适度,否则不仅要在优质资产有限的市场背景下挑选更多标的,还要预留充足的现金以备赎回和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问题,因此也有部分管理人在新发产品时设置了募集上限。
而除了强调基金公司提升整体的投研能力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爆款基金成立,也代表着基金公司一份责任的开始,应真心实意为投资者创造回报。
一位行业分析人士感慨道,新发产品成为爆款基金,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是彰显实力和提升规模的重要方式,然而,若未能在长期展现出优秀的业绩,甚至出现了明显的亏损,就很容易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掌上明珠”变“烫手山芋”,“美名”变“骂名”也不过是短时间内的事情。部分2015年股市高点成立的部分爆款至今仍在1元面值以下,份额也遭遇大面积净赎回,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爆款基金频现的同时,基金公司也需修炼好“内功”,回归“代客理财”的本源。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09
头条 21-12-08
头条 21-12-07
头条 21-12-06
头条 21-11-30
头条 21-11-26
头条 21-11-25
头条 21-11-24
头条 21-11-23
头条 21-11-23
头条 21-11-23
头条 21-11-19
头条 21-11-19
头条 21-11-18
头条 21-11-18
头条 21-11-17
头条 21-11-16
头条 21-11-16
头条 21-11-15
头条 21-11-15
头条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