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上涨背景下,我国货币管理部门连续发声。其一,央行副行长刘国强以答记者问形式表态;其二,通过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传达政策意图。
两次表述都涉及对我国汇率基本面的判断。核心内容是,“今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同时,再次强调当前的汇率制度安排,即“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都适合的制度。
截至上周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升至6.3858,创3年以来新高,较去年同期大约上涨11.7%。为什么货币管理部门的判断仍是“基本稳定”?
首先是对应不同时点,汇率波动曲线差异很大。对应2019年7.18元的汇率水平,升值曲线比较陡峭;对应2014年初的6.04元,则目前的6.38元意味着人民币汇率还在贬值。如果从2005年汇改开始看,人民币汇率先从8.11元升至2014年初的6.04元,再从2014年的6.04元到最近的6.38元,前一段升值25%,后一段贬值5.8%,有升有贬,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
其次,看4月以来人民币连续升值的主要原因。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美元指数下行,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均贬值,人民币有所升值是正常的。同时,中国防疫做得好,经济复苏更早,特别是外贸表现好于预期,使得人民币资产、世界对人民币的需求都有所增强。这些客观经济走势比较都是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因素。
针对当前人民币升值存在客观因素,以及国际大宗商品涨价,中国有一定输入性通胀压力,一些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可以部分抵消商品涨价压力等说法。货币管理部门通过几个角度传递了管理预期的政策意图。
首先,强调“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都适合的制度。也就是说,“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和“有管理”相互补充。
其次,明确指出,“没有任何人可以准确预测汇率走势。不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不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个人,都要避免被预测结论误导。”实际上是公开批评过度引导升值预期的评论。同时,直接反对通过升值对冲通胀压力的说法,“汇率不能作为工具,既不能用来贬值刺激出口,也不能用来升值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
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还做出了具体部署,要求市场树立“风险中性”理念,“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要求金融机构不仅不能帮助企业“炒汇”,自身也不宜“炒汇”。
显然,货币管理部门不希望看到人民币升值预期继续强化,对宏观经济调控产生扰动。本报评论员 刘伟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09
头条 21-12-08
头条 21-12-07
头条 21-12-06
头条 21-11-30
头条 21-11-26
头条 21-11-25
头条 21-11-24
头条 21-11-23
头条 21-11-23
头条 21-11-23
头条 21-11-19
头条 21-11-19
头条 21-11-18
头条 21-11-18
头条 21-11-17
头条 21-11-16
头条 21-11-16
头条 21-11-15
头条 21-11-15
头条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