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近一次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我市医疗机构报告的糖尿病新发病例达4万余例,男女发病性别比为80:100,包含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该数据比2018年有所增长。全人群糖尿病发病率总体趋势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在80岁以后出现下降;女性由于妊娠原因,在20至35岁这一生育年龄段中出现一个妊娠糖尿病发病高峰。2019年各年龄段占全部糖尿病新发病例的比例依次是,15至44岁青年人占28.54%、45至64岁中年人占40.28%、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30.91%。该数据表明,糖尿病已经成为中青年人的重要健康危害。
空腹血糖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指标,我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李春君主任医师建议健康中青年人每年体检至少要监测空腹血糖,普通人群空腹血糖偏高要进一步筛查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不佳则需找到原因,对症治疗,不能简单盲目加药换药。
空腹血糖检查强调隔夜查
6点至8点是最佳监测时间
李春君解释说,空腹血糖(GLU)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至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血所检测的血糖值,这是糖尿病诊治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反映胰岛 ;细胞功能,一般表示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为3.9至6.1mmol/L;如大于6.1mmol/L而小于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如两次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则诊断为糖尿病。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00至8:00,采血前不服用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可适量喝水。如果空腹抽血时间太晚,晨起由于机体的调节可能使监测结果偏高或偏低,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现状或治疗效果。
“糖友们都会注意到8至10小时不进食这个定语,而忽略了隔夜空腹。下午出门诊,经常有患者要求测空腹血糖,理由是从早餐后什么都没有吃。其实隔夜空腹这个定语非常重要。晨起空腹测血糖有特殊的生理意义。清晨5至7点人体会分泌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激素等,启动一天的生活。正常状态下,升糖激素和降糖激素相互制约使得肝糖释放处于平衡,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糖尿病状态下,由于胰岛素抵抗和数量的降低,不能制衡升糖激素的作用,肝脏糖异生增加故血糖升高,从而成为糖尿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也是糖尿病患者药物疗效的评判标准。”李春君说。
睡眠情绪影响空腹血糖
糖友警惕“苏木杰反应”
李春君说,对于健康人群来说,体检前一段时间要尽量减少影响空腹血糖升高的因素,如睡眠不佳、情绪不良、睡前加餐、晚上运动量过大等情况,否则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分泌肾上腺、皮质醇等应激激素,都会使空腹血糖升高。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空腹血糖偏高的影响因素很多,需要仔细分析用药和饮食情况。首先是晚餐后血糖高影响到空腹血糖。比如晚餐前所使用的降糖药物剂量不足或者晚餐进食过多导致晚餐后血糖高,睡前血糖偏高平移到空腹血糖,这种情况只要调整晚餐的降糖药物,控制好晚餐后血糖也就降低了空腹血糖。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高要特别警惕夜间可能出现了低血糖。因为当人体出现低血糖时机体有反馈性调节的保护机制,分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大量的升糖激素,从而使清晨空腹血糖反跳性升高,这种现象称为“苏木杰反应”。这种情况需要医生来甄别,很多时候可能要及时减少降糖药物的剂量,如胰岛素和磺脲类促秘剂等。
其次要看晚餐饮食结构的搭配是否合理。很多细心的糖友也会发现,当晚餐吃了以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的食物如涮羊肉,晚餐后血糖并不高,而空腹血糖反而高了。这是由不同食物消化吸收时间不同导致的,其中粮食类吸收最快2至3个小时、蛋白质和脂肪吸收较慢需要4至6个小时,糖尿病患者可能会更慢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吃了肉类食物不容易饿、餐后血糖不高,反而餐前和空腹血糖高的原因。因此健康人群在体检前一天的晚餐也要做到饮食合理搭配,尽量不要吃过多的肉食,以免影响空腹血糖值。
空腹血糖高别擅自加药
就医甄别调整晚餐结构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空腹血糖偏高要高度警惕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前期,需要继续监测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以了解近期的血糖状况。而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高,一定要注意各种原因的区分,切勿看到血糖高就增加药物剂量,导致夜间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
人在睡眠状态下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夜间低血糖很难被发现。当怀疑“苏木杰反应”时,应监测凌晨2至3点的血糖,也可以减少控制夜间血糖的药物或者胰岛素,如果患者的空腹血糖不升反而降低,也间接反映夜间可能有不被察觉的低血糖。“苏木杰反应”造成的空腹血糖高,可减少睡前胰岛素用量和口服药物的剂量,酌情在睡前加餐。
如果是睡前和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仅有清晨一段时间内血糖很高的“黎明现象”,可以在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或者晚餐前加用长效磺脲类药物,或者睡前增加二甲双胍等来解决;如果是因为药物不足导致的空腹血糖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提高药物的剂量。
如果是晚餐食物结构的影响,建议晚餐清淡饮食,少吃动物蛋白和油炸食品,多吃一些粗粮和新鲜的蔬菜,不吃刺激性食物;同时保证好睡眠,调整好情绪,睡前两小时不要剧烈运动和用脑活动。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09
头条 21-12-08
头条 21-12-07
头条 21-12-06
头条 21-11-30
头条 21-11-26
头条 21-11-25
头条 21-11-24
头条 21-11-23
头条 21-11-23
头条 21-11-23
头条 21-11-19
头条 21-11-19
头条 21-11-18
头条 21-11-18
头条 21-11-17
头条 21-11-16
头条 21-11-16
头条 21-11-15
头条 21-11-15
头条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