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快播:建筑不达标是土耳其地震“致命伤”,或需借鉴日本建筑抗震经验:震而不倒

时间:2023-02-08 19:05:07 来源: 九派新闻


综合外媒报道,官方数据显示,6日凌晨发生在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的强震,截至8日已致两国9504人遇难。其中,土耳其有6957人遇难,叙利亚有2547人遇难。救援人员仍在搜寻被困的幸存者。


(资料图)

《中国新闻周刊》发文指出,建筑不达标是土耳其本次大地震的“致命伤”。与之相对,在同样地震频发的日本,屹立不倒的建筑物却成为了保护民众最直接有效的“安全伞”,而这与其不断完善建筑相关的法规和技术密不可分。

据统计,除海啸造成的损失以外,日本以往的地震中近90%的人员伤亡都与建筑物倒塌破坏有关,因此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成为了日本防震减灾的主要方向。多年来,每发生一次大地震,日本就对相关的法规技术进行一些修改完善,正是这种“亡羊补牢”的方式让日本一步步打造出防震性能极佳的建筑。

关东大地震后,日本开始在法律中对房屋抗震作出要求

日本第一部关于建筑的法律是1919年颁布的《市街地建筑物法》,但该标准仅适用于木结构建筑。

关东大地震是1923年9月1日在日本关东地区发生的7.9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了巨大灾难,伤亡约10万人 ,200多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65亿日元。

关东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在隔年对《市街地建筑物法》进行了修订,要求建造房屋时必须考虑抗震,采用“静力震度法”进行设计。

“静力震度法”由日本建筑家佐野利器于1916年提出,根据震度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当水平力与结构重量的比例达到1/15时,防震作用更好。

1923年,日本兴业银行大楼根据这一理论建成,并在当年9月的关东大地震中经受住了考验。因此“静力震度法”作为抗震设计的规范,被写进建筑法中。

同时,不抗震的砖结构房屋在这场地震后也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辅以轻型墙面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第一部建筑法因战乱中止,战后为适应建设推出《建筑基准法》

《市街地建筑物法》因战乱被中断实施,直到1948年才重新开始适用,但为了顺应战后社会的建筑管理,日本政府在1950年推出《建筑基准法》,取代了《市街地建筑物法》,并一直沿用至1981年。

根据《建筑基准法》规定,新建建筑必须达到在十年一遇的中等规模地震(约5级以上地震)中不会倒塌的抗震强度,以避免其带来的人员伤亡。

1971年,在发生1968年7.9级的“十胜近海地震”后,日本政府吸取教训,强化了《建筑基准法》中钢筋混凝土柱用抗剪钢筋的规定。

宫城县大地震后,日本推出新耐震标准,再次强化建筑物抗震能力

然而,1978年1月20日宫城县海域发生地震后,达到抗震标准的建筑也受到了严重损坏,由此日本政府决定修改房屋的防震等级。

1980年,日本政府提出“百年住宅”目标,即力图建造能住超过100年的住宅。1981年5月,《建筑基准法》新耐震标准出台,并于6月生效,取代了此前的旧标准。

新耐震标准要求房屋达到在5级地震中几乎不受损、以及在6至7级地震中不倒塌的抗震强度。

此后,日本政府在1987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06年又对《建筑基准法》进行了多次修订,将建筑物的抗震标准不断提高。2006年修订后的法规将住宅、楼房抗震标准提高为:经得住6到7级地震,摇晃而不坍塌,商务楼要求能够8级地震不倒,使用期限够超过100年。

新旧标准抗震能力测试:阪神大地震、3.11大地震、熊本大地震

从新标准实施后历次大地震的受灾情况来看,日本建筑抗震水平确实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1995年1月7日,日本发生7.3级阪神大地震。据国土交通省统计,在1981年前建造的建筑物中,约有65%因地震受到严重损坏或中度损坏,而根据新标准在1982年后建造的建筑物中,这一比例只占大约25%。

不过遇难者当中,仍有八成以上死于木造建筑倒塌。为此政府再次修订《建筑基准法》,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能够抵御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同时,每个建筑工程必须提交抗震报告书,内容包括:根据地震的不同强度,计算不同的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大小,进而确定建筑的梁柱位置、承重以及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规格和配比等。

此后在2011年9.0级的3.11大地震中,旧标准建筑物被严重损坏或中度损坏占比约19%,而新标准建筑物约为12%。这次两者相差并不大,主要是因为阪神大地震是一次直下型地震,引起了强烈的垂直震动,而3.11大地震是一次持续时间很长的水平震动。另外,此时距离新标准实施已过去30年,部分老建筑物也得到了加固,因此受损比例相对降低。

2016年4月4日,日本熊本又发生7.0级以上大地震。据统计,旧耐震标准建筑物严重受损比例高达46%,新标准则只有大约15%,并且完好无损的占比有31%,而旧标准建筑物只有5%没有受损。另一方面,旧耐震标准木结构建筑在此次地震中倒塌率占28.2%,新标准则只有8.7%,也说明了新耐震标准的有效。

从“耐震”到“免震”,从“百年建筑”到“200年住宅”

目前日本的建筑在抗震方面基本上分为耐震结构、制震结构和免震结构3种。耐震构造最主要的原理就是提高柱子和墙壁的强度和韧度,使建筑物总体经得住震动,是日本大多普通建筑所采用的。

制震则是让建筑物在地震晃动中,集中在一个地方造成损害,但其他地方不会发生损毁。其中一种做法是在建筑物中放置各种球体,让其吸收地震能量,确保建筑其他地方不会发生问题。

“免震”也是一种新抗震技术,即地震时“免去”或“避免”房屋震动,以达到在大地震发生时房屋内家具不倒和人不受伤,理论极限甚至可以达到房屋彻底不震的程度。

“免震”原理很简单,就是把地面和房子隔开,保持地动而房不动。具体方法是在房屋与地基之间用橡胶等隔层来隔断地震冲击能量的传递,免除地震动对房屋破坏。如今东京、大阪一些新建的高级公寓,就是采用这样的技术。

此外,继1980年提出百年建筑的目标后,日本自民党在2007年还提出了要建造能住200年的超高龄住宅。

可以说,许多日本民众都是靠着这些过硬的建筑物在一次次地震中幸存下来。当然,抗震建筑只是日本能够将地震灾害降至最小的其中一个原因,完善的防灾体制和民众的防灾意识同等重要。

九派新闻记者 梁霞

【来源:九派新闻】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