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凡在做土工试验。
土工试验即岩土工程勘察试验,是路桥隧等建设工程开工前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这一工作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土工试验员,这群被称作在试验室“玩泥巴”的人,尤显重要。
万里长江第一隧、东湖隧道、武汉园博园、通用汽车武汉项目、中法生态示范城综合管廊、武汉地铁12号线等一批城市重点工程,徐凡作为“先行官”都负责或参与了项目土工试验,经由他的手出具的试验报告,均未出现过偏差,并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
■ 他被称作“人工测定仪”
做梦都在“玩泥巴”做试验
3月15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中冶武勘分析中心的试验室,在与泥土打交道最直接的开土室内,不见泥土杂乱、灰尘扑面的景象,装着泥土的取样盒,在搁架上摆得整整齐齐,超大开样桌上干干净净。
土样试验员杨永晶告诉记者,这与试验室技术负责人——全省荆楚工匠徐凡“爱干净”有关。他的工作要求是“开土不见土”,开样、试验都跟泥土打交道,每道工序完成后首先做好清洁再往下进行。
“环境打理得井井有条,试验过程再复杂也章法不乱,做出来的数据自然精准无误。”徐凡认真地说。
和泥巴打交道21年的徐凡,把“玩泥巴”的技术做到极致,2017年获得全国首届勘察设计行业土工试验技能竞赛一等奖。
自从报名参赛后,徐凡每天跟着试验室的老师傅们取经,“精进”手艺。全国比赛来的都是高手,每个环节节约几十秒,就能在最终的成绩中取得更好的名次。
那段时间,他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就是在试验室里反复磨炼,掐表提速,力争每个环节熟练到像吃饭一样。回家之后,也抱着《土工试验操作规范》的书籍反复阅读,将所有的流程和步骤熟稔于心。有一次,妻子早上起来笑话他:“你晚上做梦都在说试验的流程。”
参赛时的开土环节,要求15分钟时间内完成两个土样的开样,徐凡“手气不好”,第一个抽到的土样是软黏土土样。
相比硬土,软黏土黏糊糊的,开样、取样常常带泥,保持样品的整洁度,清理需要花费时间。当时做完第一个土样就花了13分钟,眼看着其他选手已经开始第二个样品,徐凡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好在第二个抽到硬土,技术熟稔于心,他只花2分钟搞定,顺利地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比赛。
开土取样过程仿似“做蛋糕”,切开土样盒,取出泥土放置工作台,用切刀将泥土表面整平;再分切几个圆土块,分别取出四五个环刀样。记者看到,每个步骤完成后,徐凡都会用手或布擦掉多余的泥土,一丝不苟。
多年的试验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徐凡作为技术中心的土工试验负责人,每个土样经过他的手,仅凭外观和质地,基本就能准确得出物理性和力学指标,并与试验结果“十分接近”,被同事们称作“人工测定仪”。
■ “较劲”认真,首个海外项目顺利完成
21年的工作生涯,让徐凡遭遇初步描述和试验结果“大相径庭”的状况不多,但残积土却是一个。
对土工试验员而言,最担心遇到的是残积土试验,因为试验结果会颠覆你以往的经验,让自己产生怀疑甚至动摇。
2014年,徐凡被派驻厄瓜多尔的米拉多铜矿2000万吨/年采选项目进行土工试验,出发时他信心满满。
结果,第一次试验完成后,就大受打击。“明明看上去就是常见地质的土,可做出来的指标却不合乎常规。”
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拿到试验结果,他第一时间去试验室复核设备,直剪仪、固结仪等一一复查设备和试验流程,全都显示“正常”。
“当时我刚评上工程师,自以为见多识广,没想到在国外做试验出状况。”徐凡一度信心受挫,“如果人在国内,还可以去请教老师傅,远在国外,师傅见不到土样和试验过程,无法给出精准的指导。”
不服输的徐凡跟这批残积土样“较上劲”。既然一次的结果不对,那多做几次总能说明问题。
接下来的一周,徐凡重新做了三次试验,得出结果基本相近,充分说明该土样确定是残积土,并且规模非常大,业内罕见,几乎涵盖项目的全部工地。他自信地写下实际的试验结果,郑重签上名字。
得益于他的“较劲”,多年以后,该项目建设过程中,一直未出现因土工试验结果而产生的施工偏差。
■ 苦练手艺,搓出来的“泥条”令同事惊艳
周末一有空,徐凡就会陪伴女儿。每每出行经过长江隧道,他会给女儿讲当年检测隧道土样时的故事。
比如一些砂土样必须现场测定密度和渗透性指标;每天要在船上待10个小时左右,晚上下船时感觉人还在晃。
2008年前后,当时土工试验的设备没有实现自动化,很多试验靠人工完成,虽然又苦又累,那些年的经验让他受用至今。
以试验室测定土的塑限指标搓条法为例,属于较为普遍的基础性试验,非常考验土工试验员的技术。即将泥土混合水之后,朝一个方向用力,搓成3毫米直径、带有裂纹、能直接断开的条状,才能进行下一步试验。
徐凡的搓条,常常让新进来的同事们“惊艳”,大小规格乃至外观程度,与试验标准完全吻合。“搓条法类似设计师的手工绘图功底,不管绘图软件多么发达,设计师们的手工功底不能丢。”
■ 研发一台设备,为试验室创造几十万元经济效益
经验多了,《土工试验规范》吃透了。徐凡开始将目光转向更高效的土工试验设备研究。
多年的工作经验,他发现有些设备厂家只懂设备技术,对土工试验规范把握不准确,仪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略显“外行”,他和同事与设备厂家积极沟通,共同开发新产品提升检测效率。
他与企业一同研发,第一代岩石多功能直剪仪,相比老式设备,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精度值,当年就给试验室多创造几十万元的经济效益;尝到甜头,他和同事们又研制出室内基床系数试验测试装置,摆脱该试验只能通过现场测试的方法,填补国内室内测试基床系数标准方法的空白;2016年,他主导研制出一种自动扫描抵消含水率盒重的装置,缩短称量含水率试验近三分之二的操作时间,同时将错误率成功降至零……
他和同事们的创新意识,受到企业的关注。今年3月初,中冶武勘徐凡工匠创新工作室成立,徐凡身上又有了新的责任。“我理解的创新,基于土工试验的工艺、人员、设备等,从每个环节找突破点,达到令试验报告更高效更精准的目标,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
【来源:武汉市人民政府网_武汉要闻】
头条 22-03-20
头条 22-03-20
头条 22-03-20
头条 22-03-20
头条 22-03-20
头条 22-03-20
头条 22-03-20
头条 22-03-20
头条 22-03-20
头条 22-03-20
头条 22-03-19
头条 22-03-19
头条 22-03-19
头条 22-03-19
头条 22-03-19
头条 22-03-19
头条 22-03-19
头条 22-03-19
头条 22-03-19
头条 22-03-19
头条 22-03-19
头条 22-03-19
头条 22-03-19
头条 22-03-19
头条 22-03-19
头条 22-03-19
头条 22-03-19
头条 22-03-19
头条 22-03-19
头条 22-03-19
头条 22-03-19
头条 22-03-19
头条 22-03-19
头条 22-03-18
头条 22-03-18
头条 22-03-18
头条 22-03-18
头条 22-03-18
头条 22-03-18
头条 22-03-18
头条 22-03-18
头条 22-03-18
头条 22-03-18
头条 22-03-18
头条 22-03-18
头条 22-03-18
头条 22-03-18
头条 22-03-18
头条 22-03-18
头条 22-03-18
头条 22-03-18
头条 22-03-18
头条 22-03-18
头条 22-03-18
头条 2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