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康宁
大约几年前,我在采访中握过一双很特别的手。严格地说,这双手对于主人而言,大得有些不成比例。主人的身材并不高大,但这双手却宽大、厚实而有力。如果再凑近一些看,掌纹深刻,老茧遍生,右手拇指的指甲磨去了近一半。
然而就在这双粗糙的手之下,冥顽不灵的石头,忽然就有了自己的神采。顺着石头的脉络、纹理和线条,手中的刻刀时而坚硬时而柔软,一点点凿出远山、秋月、荷塘、老僧。在这雕琢之间,讲述着自然与人的灵魂交融。
“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石头,在这双手下变成了艺术。而这粗糙大手,本身也仿佛一件艺术品。
这双手的主人,叫王开全,是临沂费县的一位制砚人。他今年69岁,与砚台打了半辈子交道。自从进入这个行当以来,王开全四处奔走,不断提升着自己的眼界和修养,从一个普通的匠人,最终成为中国轻工业协会认证的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临沂市“金星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这双手,引领他雕刻了石头,又雕琢了自己。即使年事渐高,眼力体能都大不如前;即使新的雕刻技术更加快捷轻省,他依然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选择。他认为,电脑雕刻的作品没有真正的“情感”,常常这样对弟子们说:“我们不是在制作砚台,而是在赋予顽石以灵气和生命。”
像王开全这样的手艺人,最明白“手”的价值。在如今的时代,无限细分的现代制造业,正在消解着“手工”的产能和效率。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手工”附着的文化的价值,以及其承载的匠心、传承,依然是机器无法取代的。正如王开全手制的砚台一样,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力量,并联想起这双独特的手。
当然,这双手能让石头变得精彩独特,却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机器制造产品大量上市,不断拉低着产品的定价。产量压制着质量,让他们这些全部靠手吃饭的匠人们,也有过彷徨和疑惑。——属于手艺人的时代,是否已经过去了?
如今,“山东手造”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推进,给了这些手艺人以更大的信心。日前,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专项会议,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山东手造”工程实施。山东省将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突出创意、特色和品质,创新发展手造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推动手造产业升级,更有效地振兴传统工艺,让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活”起来。
加强体系建设、构建产业链条、培育市场主体、强化数字赋能、搭建产业平台,这些立足市场和时代的举措,也必将不断夯实“山东手造”的品牌,为山东手工艺行业的传统文化“两创”再谱新篇。
对于那些坚持传统的手艺人,有全省各层面、各领域的助力,必将让他们的艺术价值得到坚定的支持;也让他们坚守的匠心,迎来更大的用武之地。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3
头条 22-03-22
头条 22-03-22
头条 22-03-22
头条 22-03-22
头条 22-03-22
头条 22-03-22
头条 22-03-22
头条 22-03-22
头条 22-03-22
头条 22-03-22
头条 22-03-22
头条 2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