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耳机频频引发意外!全国爱耳日,医生@年轻人……-环球今日讯

时间:2023-03-03 13:53:56 来源: 九派新闻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3日讯 “耳朵里塞着小喇叭,躲在被窝里看漫画……”2005年热门歌曲《想唱就唱》唱出了青少年的休闲状态。18年过去,年轻人仍喜欢戴着耳机听音乐,但耳机的设计早已日新月异,装有胶质耳塞的入耳式耳机成为近年来的时尚。然而在武汉市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医生为不少年轻人取出掉落在耳道里的胶质耳塞,“这也算时尚引发的意外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3日是第二十四次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医生提醒:请减少佩戴耳机的时长,保护好听力与耳朵健康。

耳机胶塞意外掉进耳朵

前不久,26岁小伙李尧(化名)捂着右耳走进武汉市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诊室。他告诉接诊的医生漆小丽,前一天晚上戴着耳机睡觉,早起后摘下耳机时,却发现上面的胶质耳塞不见了,耳朵里有异物感,并且听声音有些发闷。他自己看不清耳朵里的情况,也不敢随意处理,连忙赶来医院。

漆小丽戴上耳镜检查,发现李尧耳道较深处有个黑色的硅胶异物,用镊子取出后确认,正是此前安装在耳机上的胶质耳塞。

原来,李尧习惯戴耳机听音乐睡觉,他使用的入耳式耳机标配有3对不同大小的耳塞,平时经常使用中号耳塞,但为追求更好的音质,他会换用不同大小的耳塞。前一晚睡觉时,为减少耳朵里的异物感,他佩戴耳机时塞得比较深,没想到竟然脱落进耳道里。

“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经常拆装耳塞,导致结合部位松动,令耳塞容易脱落;二是耳塞塞得太深,结果被卡住。”漆小丽分析。她叮嘱李尧近期不要佩戴入耳式耳机,保持耳道干燥、不要进水,也不要掏耳朵。如出现耳道疼痛不适或耳道流水,请及时就诊。

患者都是耳机重度使用者

漆小丽介绍,入耳式耳机上安装的耳塞有弹性,能贴合耳部结构,从而提高降噪功能,达到较好的听觉效果。一般说来,耳塞不会掉进耳洞。但近一年来,科室已经遇到10多例;和同行交流时得知,其他医院医生也遇到过类似案例。

这些患者的共同点是: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有长期佩戴入耳式耳机的习惯。有些是耳塞脱落在耳道里,也有人的耳塞断裂后,部分掉入耳道里。有些人耳机使用时间较久,连接部位就容易松动。好在大部分人发现问题时及时就医,没有引发严重后果;但也有部分人因为耳机塞得较深,耳塞掉入耳道后又想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取出,结果越推越远,只得请医生用专业工具确定位置、小心取出。

因此,漆小丽提醒:遇到异物掉入耳道的情况,请大家尽量就医解决。

还会引发这些健康问题

除了胶塞掉入耳道这样的意外,长期佩戴入耳式耳机,还会对耳部健康产生影响。

去年8月,漆小丽接连遇到好几例年轻患者,他们因为耳朵发痒、发闷前来看病,做检查时发现,外耳道内出现真菌感染。追问生活习惯发现,他们平时都喜欢佩戴入耳式耳机。

“外耳道内的皮肤有呼吸功能,佩戴入耳式耳机时,胶质耳塞会在外耳道形成密封环境,影响空气流通。戴久后,可能造成外耳道内环境潮热,给真菌滋长创造‘温床’。”漆小丽说。

同时,由于入耳式耳机降噪效果比较好,部分用户会调高音量、享受音乐。如果音量过大、佩戴时间过长,就会对听力产生损害,导致听力下降。

医生戴哪种耳机?她这样选……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耳机主要分为四类:入耳式耳机、半入耳式耳机、头戴式耳机、骨传导耳机。漆小丽分析,前三种耳机都是通过振膜产生声波的方式传导声音,而骨传导耳机则是通过颅骨来传递声波,不用通过耳道与鼓膜传导,相对而言更有利于耳部健康。但骨传导耳机容易有“漏音”的情况,因此选择另外三种耳机的人会更多一些。

作为耳鼻咽喉专科医生,漆小丽尽量选择外放声音,但有时也会戴耳机听音乐、戴耳机上网进行学术交流。她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自己平时经常使用的是半入耳式耳机。

“我是这样横向对比的:长时间佩戴耳罩式耳机时,耳廓持续受压,容易出现皮肤破损;入耳式耳机又容易令外耳道过于潮热;综合来说,半入耳式耳机是折中的选择。”漆小丽说。

她强调,不论是哪种耳机,长时间佩戴耳机、将音量调得过高,都会影响听力和耳部健康。因此在戴耳机时如要保护耳朵,最好控制耳机音量,不要超过总音量的60%,避免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耳机;减少戴耳机的时长,每次佩戴可控制在30—45分钟之间。

(长江日报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张姝 陈彦西)

【编辑:余丽娜】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