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1500元捞手机”,将流量当生意的做法“有毒”丨九派时评_当前头条

时间:2023-05-05 20:44:25 来源: 九派新闻



【资料图】

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毕舸

连日来在网上热传的“1500元打捞手机”事件,原来纯属造假。5月4日晚,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处通报最新调查结果:网传视频为一起自编自导自演的商业推广。经查,视频中黑衣男子黄易某系杭州宜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临时雇佣人员。该公司法定代表人黄志某为扩展其经营的有偿打捞业务,联系某媒体记者及有关营销平台,经过策划,组织黄易某等4人在西湖西泠桥等地拍摄了替“游客”有偿打捞落水手机的视频。目前,相关执法部门已介入调查,对其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将依法处理。

从有关部门的调查来看,涉事企业法定代表人深谙流量时代的生意经。为了博取更多关注,精心策划了这起造假事件。通过“西湖”“游客手机落水”“一次性打捞费1500元、打捞人员月入过万”等所谓关键词,触及舆论关注热点,迅速形成广泛传播。

如此炒作为了什么?或许是为了营造打捞人员辛苦付出、劳有所得的形象,让“高价打捞”具有更多的正当性,为后续此类营业提供有利的舆论环境。如果能激发网友好奇,搜索相关业务及企业,该公司也就更易浮出水面,以低廉的传播成本获得预期的企业推广效果。如此,从流量到生意的转化路径铺设而成,企业将坐收相应红利。

只不过,此举是以抹黑西湖乃至杭州旅游服务形象为代价,消费了公众的情感,可谓损人利己。此事成也流量、败也流量。由于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杭州有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并查清事实,也将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予以问责。这家企业不仅因事件败露,让之前所付出的营销成本归零,更将面临系列责任的追究,而其品牌形象也将因此荡然无存,生意合作伙伴、消费者和公众,都会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等人员的诚信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该企业行之不远。

近年来,此类造假事件频繁发生。随着短视频、直播等各类新兴互联网业态的兴起,聚拢了海量用户,也有人盯上了背后的收益。策划一次事件,拍摄一个看上去很真的视频,确实能在短时间内获得高流量,其宣传效果相比于传统营销方式更好,付出成本更低。这种以虚构方式制造新闻、获取流量的做法,其负面性不容小觑,不仅助长了相关人员投机心态,更会让劣质内容充斥平台,对其他内容创作者形成反向示范,最终造成劣币驱逐良币、虚假内容盛行的后果,为法律所不容,也会被公众用脚投票。

“1500元捞手机”事件是对有关部门、短视频平台与公众的警示。对于一经曝出造成较大影响的爆料,有关部门应迅速调查,还原真相,对涉嫌造假行为严肃处理。平台则应根据网友举报、有关部门查处情况等,及时对此类视频内容加大监控力度,对查证存在问题的相关账号予以封禁,不给造假者以利用流量变现的空间。公众面对此类标题吸引眼球、内容夸大其词的视频,则要多一份冷静,不要急于转发,而是要获取更多交叉信源后于取证,免得无意间成为助其传播的推手。

流量本身没有原罪,但试图以违法方式获取流量、流量变现的做法或许能盈利一时,却无法维持长久。面对“1500元打捞手机”事件,其他企业及个人都应对公序良俗、法律监管有起码的敬畏之心,不要以为造假之后就能全身而退。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法律是有利齿的,造假者终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应有代价。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