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日报:地震中的“科技救援”:无人机发现幸存者,遥感卫星监测堰塞湖、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时间:2022-09-07 18:47:36 来源: 九派新闻


9月7日9时许,民警利用无人机技术,在四川泸定湾东区域内发现两名幸存者,并通过喊话器与其取得联系,让其在安全区域设置醒目标志,保存体力等待救援。该消息冲上热榜,网友称其为科技的力量,引发对“科技救援”的讨论。

九派新闻从成都纵横大鹏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处获悉,地震发生后,该公司成立救援小组多次使用无人机工作,获取震中泸定县磨西镇数字正射影像、视频实时数据,并将数据实时回传至指挥中心,辅助判断受灾情况及周边次生灾害情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片来源: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图片来源: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该救援小组出动了三支队伍,携带一架纵横大鹏通信基站无人机系统、一架监控无人机系统、一架测绘无人机系统,于9月6日凌晨1点到达泸定,与前线指挥部门讨论救援方案。

上午7点,在指挥部门统一调配下,纵横救援小组使用无人机共拍摄300多张照片,完成指定区域7平方公里1:1000正射影像图采集工作,向现场指挥部提供了指定区域首批地震灾后数字正射影像图。

此后,小组多次使用无人机工作,获取震中泸定县磨西镇数字正射影像、视频实时数据,并将视频数据实时回传至指挥中心,辅助判断受灾情况及周边次生灾害情况。

据报道,9月6日10时,由应急管理部调派的一架翼龙-2无人机,从贵州安顺基地腾空而起,直奔震区,对震区堰塞湖、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高清“侦察”,并保障救援人员应急通信。与此同时,天上多颗遥感卫星对震区次生灾害隐患点进行“扫描”。

记者了解到,除了无人机,还有生命探测仪、机器人等多种科技应用的搜救方式。在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搜救中就使用过生命探测仪。

不过,生命探测仪只能确定废墟中是否有生命迹象,对废墟内部情况则无法探知。工业内窥镜,被称为地震“搜救奇兵”“废墟中的胃镜”,其凭纤细、灵活的形态可以很从废墟缝隙深入到垮塌建筑的内部,伸缩自如,由光纤传输照明光以及显微摄像,能够实现360度全景观察,救援人员通过监视器就能掌握废墟中伤员的准确位置和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营救方案。

此外,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地震搜救中。2013年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救援队首次采用3款国产救援救灾机器人协助开展地震救援工作。

九派新闻记者 徐鸣

【来源:九派新闻】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