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研究中心、中科院东北地理研究所武海涛在论坛上发言。 记者彭年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8日讯(记者郭可滢 实习生熊春蕾)长江日报记者7日从《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武汉会场举办的“中国图强湿地论坛”上获悉,因泥炭地具有卓越的碳汇能力,是重要的储碳库和吸碳器,成为气候变化的缓冲器,而拥有高纬度冻土湿地的中国大兴安岭,以其泥炭厚和固碳量大的特征,可以减缓碳排放,调节气候变化。
【资料图】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祝惠在论坛上发言。 记者彭年 摄
在6日通过的《武汉宣言》中提到,要鼓励对泥炭地等脆弱生态系统适当采取优先保护和管理。
“若把泥炭地中储存的碳排干,全世界将释放5400亿吨二氧化碳。”论坛上,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研究院员陈克林发表的《湿地调节气候》主题讲话指出,泥炭地是植物的落叶、根、茎、叶、果和水组成的长期冰冻在地上形成,且高达30厘米以上,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具有天然的固碳功能。
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研究院陈克林在论坛上发言。 记者彭年 摄
大兴安岭位于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边境地区,地处高纬度地带,高寒气候下大面积冻土分布,是我国大面积藓类沼泽、森林沼泽等泥炭沼泽的集中分布区,也是我国东北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连通地上的森林,肩负着我国重要的生态碳汇重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生态系统固碳压舱石。
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臧淑英作线上分享。 记者彭年 摄
“当前,位于地下一定深度且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冻土,因全球气候变暖,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臧淑英在论坛上提到,受高海拔和高纬度的双重影响,大兴安岭地区冻土资源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响应更加敏感和多样,“随着气温上升,封闭在冻土里的碳汇由此释放流逝,也让寒区环境生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双碳战略推进”。
本次论坛由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主办、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承办,还有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中国农科院、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专家分享湿地与固碳的内容、大兴安岭泥炭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传递北方生态建设的声音。”作为本次论坛的学术支持单位,国家湿地研究中心、中科院东北地理研究所武海涛号召大家共同关注北方湿地保护发展。
【编辑:丁翾】
头条 22-11-09
头条 22-11-09
头条 22-11-09
头条 22-11-09
头条 22-11-09
头条 22-11-09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8
头条 22-11-07
头条 22-11-07
头条 22-11-07
头条 22-11-07
头条 22-11-07
头条 22-11-07
头条 22-11-07
头条 22-11-07
头条 22-11-07
头条 22-11-07
头条 22-11-07
头条 22-11-07
头条 22-11-07
头条 2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