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为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近年来,武汉市大力推动街道(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效能推动全市街道(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今年10月,武汉市已建成街道(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162个,覆盖率达100%。越来越多居民享受到社会工作的精准服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极大提升。 今年,围绕“多元共治”这一主题,武汉从多方面持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街道(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的建立,已经成为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 发挥专业优势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地处武昌古城北部,武昌区粮道街昙华林社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社工站在运营中,坚持党建引领,以专业服务为主线、以服务社区为主业,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社会工作服务。 通过商户联盟,社工站把街区100余家商户连接在一起,又通过“家门口的议事会”及四级议事平台,把辖区居民们团结在一起,扩大社区治理参与面及社区服务覆盖面,促进协同治理的多元参与。 注意到昙华林社区商户多、游客多的独特性,社工站专门聚焦辖区内各类不同群体,紧扣“街区、社区、景区”融合式发展,促进社区公共事务协商治理进程,社工站真正成了“居民之家”。 为了让街区商户更好地融入社区,社工站组织开展商户开放日、街头剧场、街区打卡定向赛等活动,进一步激发街区活力,社工站继而成为“商户之家”。 在向游客提供问路指引等志愿服务的同时,社工站发动志愿者开展“人人都讲昙华林”讲解员成长计划,积极向游客传播推广昙华林景区的红色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邻里文化,让社区社工站成为“游客之家”。 在昙华林社工站的努力下,一站服务、两工协同、多方联动、全心为民的体系构建了起来,推动形成“昙华林共同体”。 昙华林社工站正是全市162个街道(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的缩影。 作为提升基层民政服务能力的服务综合体,武汉市街道(乡镇)社工站实行“1+4+N”服务模式:“1”即强化党建引领社会工作服务,“4”即围绕社会救助、儿童关爱保护、养老服务、社区治理4个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N”即根据辖区群众需求探索拓展多领域的特色社会工作服务,多方面助力基层治理。 街道(乡镇)社工站立足社区平台,发挥专业优势,推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区志愿服务、社会慈善资源有效联动发展,推动实现“五社”优势互补,形成社区治理合力,进一步提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 拓展服务领域 满足民生基本需求 今年11月,新洲区潘塘社工站联合潘塘街教育总支、井边小学开展关爱活动,对30位留守、困境儿童对象进行入户走访,送去了篮球、牛奶、书包等爱心物资。 社工们和老师们来到对象家中,与孩子们谈心,重点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大家向学生、家长宣传防护知识。对于家访活动,家长们纷纷对社工、老师与社区关爱表达感谢,并表示将配合学校,积极完成家校共建任务。 作为基层社会工作综合服务平台,社工站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发挥了重要作用。 江汉二桥街社工站以“党建+志愿”新模式,组建起车友帮帮团组织,通过居民议事、志愿巡逻、车友交流等形式,解决了辖区停车难问题。 后湖街道社工站与汉广社区社工室联合起来,根据辖区居民需求,策划实施“社区公益联盟”计划,协助社区打造了“老年服务中心”“矛盾调解室”“青少年培育中心”等平台,开展为老服务、矛盾调解、青少年帮扶等民生服务。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武汉市积极引导全市社工站专业力量参与防控工作。社工站在协助街道、社区做好防控、开展特殊困难群体关心帮扶、关爱一线工作人员心理健康、链接社会资源等方面,发挥了社会工作专业优势。 目前,全市基本建立了综合政策引领、专项政策配套、地方政策支撑、行业标准规范的社会工作制度框架。街道(乡镇)社工站是实施“五社联动”的着力点,也是提供专业服务的新阵地。 街道(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在解决社会问题、舒缓社会矛盾、完善社会服务、激活社会活力、扩大社会参与和促进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政民生服务越来越有温度。 ■ 创新服务模式 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2016年,留守妇女王雄英参加了黄陂区王家河街道阳光社工站举办的妇女手工坊活动,社工们发现并培养王雄英成为了一名志愿者骨干,在社工站教小朋友做手工,带领老人做健身操。 在开展志愿服务时,社工“助人自助”的理念深深影响着王雄英。2017年,王雄英作为社工助理进入社工站。此后,她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成为一名一线社工,并逐渐成长为社工站项目主管,负责项目统筹实施和管理。 王家河街道阳光社工站成立于2012年,由华中农业大学与王家河街道校地合作共建,开展过妇女家庭服务、老年人关爱服务及儿童青少年活动。 社工站还制定了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打造起社区公益超市,鼓励不同社会主体参与到公益服务中来。同时,培养本土人才梯队参与社区治理,让过去的“等待服务”转变为“生产服务”。 专业社工服务获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认可,在社工站的帮助下,王雄英等居民重新找到个人价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社区治理到疫情防控,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在越来越多领域得以体现,扎根基层沃土,输出优质服务。 武汉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武汉将依托“五社联动”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助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钟锦]
头条 22-11-21
头条 22-11-21
头条 22-11-21
头条 22-11-21
头条 22-11-21
头条 22-11-21
头条 22-11-21
头条 22-11-21
头条 22-11-21
头条 22-11-21
头条 22-11-21
头条 22-11-21
头条 22-11-21
头条 22-11-21
头条 22-11-21
头条 22-11-20
头条 22-11-20
头条 22-11-20
头条 22-11-20
头条 22-11-20
头条 22-11-20
头条 22-11-20
头条 22-11-20
头条 22-11-20
头条 22-11-20
头条 22-11-20
头条 22-11-20
头条 22-11-20
头条 22-11-20
头条 22-11-20
头条 22-11-20
头条 22-11-20
头条 22-11-20
头条 22-11-20
头条 22-11-20
头条 22-11-20
头条 22-11-20
头条 22-11-20
头条 22-11-20
头条 22-11-19
头条 22-11-19
头条 22-11-19
头条 22-11-19
头条 22-11-19
头条 22-11-19
头条 22-11-19
头条 22-11-19
头条 22-11-19
头条 22-11-19
头条 22-11-19
头条 22-11-19
头条 22-11-19
头条 22-11-19
头条 22-11-19
头条 2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