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通讯!95后女子记录东北乡村生活:一斤黄豆换一斤豆腐,果园多年不涨价,只要不懒永远有活干

时间:2022-12-27 13:52:48 来源: 九派新闻



【资料图】

“豆腐,豆腐。”晨曦微露,悠长的吆喝声在辽宁省东南部某个村落响起。60岁的丁大叔穿着迷彩服,推着三轮车沿路叫卖,车上是他凌晨起床花了几个小时做出的一大板白白嫩嫩的豆腐。

丁大叔卖豆腐村民端着自家的碗循声而来。“来五块钱的。”“来二斤豆腐。”“你有好久没来了吧?”丁大叔麻利地给他们切豆腐,女儿鑫鑫跟在一旁,一边用手机记录着这一切,一边和来买豆腐的村民聊天:“是啊,之前忙着秋收。”【1】以物换物的交易方式依旧流行鑫鑫今年26岁,所在的村子属于丹东市宽甸县,群山怀抱,景色优美。和常规的村落相比,这里的村民居住得比较散。

鑫鑫的家乡一角鑫鑫的丈夫第一次来她老家的时候,觉得这里风景很好,大家生活的方式也很不错,当下建议她可以做自媒体把村里拍下来。今年初,想多花点时间陪孩子长大,同时也想把家乡拍给大家看,鑫鑫带着女儿回到了娘家,开始用视频记录村里的生活。她之前不会拍视频,更不要说技术难度很大的运镜、分镜、特效等。“每天家里做什么就拍什么。”鑫鑫在网上学了基础的剪辑和拍摄,将每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她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在乡下,只要你不懒,永远有活干。父亲和母亲每天的生活安排得很满,养猪、喂羊、收拾农作物等等,一刻也不闲着。除了这些,非农忙时候,父亲每天还会做一大板豆腐去卖。谚语说,天下行业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丁大叔至今沿用传统工艺做豆腐,磨豆子、煮豆浆、点卤水、压豆腐,一套流程下来,要花几个小时。他往往凌晨2点多就起来,豆腐做好天也亮了,就推着小车出去卖豆腐。这条叫卖的路,丁大叔走了二十几年,和沿途的村民彼此都认识。在这个村里,大家没有电子支付的习惯,每个人都拿着纸币,一块五块十块的给到丁大叔手里。还有村民提着黄豆来了,一斤黄豆换一斤豆腐,这种以物换物的原始交易方式依旧在这个小乡村里流行。

村民提着黄豆来换豆腐“我没有称。”村民听到卖豆腐的声音,舀了一瓢豆子就出来了。丁大叔称了称豆子,又给他称等量的豆腐。有村民问:“你今年还收黄豆吗?”“现在暂时不收了。”丁大叔说。往年,丁大叔都会找村民收黄豆,一千斤两千斤的备着。但今年他不再屯这么多黄豆,都是一百斤或者两百斤的买,用完了再买。他自己也种黄豆,但是种的面积不大,是种来吃毛豆的,每年也就能收个几十斤。除了种黄豆,他们还种苏子。秋天苏子结果之后,砍下来,扎成一捆捆架在一起。等晾干了之后再把苏子的籽敲下来,一遍敲不透,隔几天要再敲一遍。晒干的苏子籽可以拿来榨油,榨油坊也在村里,离鑫鑫家不远。榨油的时候,老板在上面操作,榨油的村民在下面接应,揉碎榨出来的苏子渣,和新的苏子籽再榨一遍。榨油坊里乱而有序,飘着满满的苏子油香味。今年丁大叔家的苏子榨了十几斤苏子油。父女俩高高兴兴推着油回家,到家想起来忘了给钱,丁大叔又找回去,老板太忙忘了称,说给个20块钱吧。丁大叔说不行,太少了,又给老板添了10块。在金钱方面,丁大叔一直让利于别人,卖豆腐的时候多个块儿八毛的,他都给乡亲们抹零了。【2】自产自销就能满足生活需求在家附近转了一圈,豆腐卖了一半。丁大叔回到家里换上三轮车,载着剩下的豆腐去其他山沟卖。他们这附近一共有6个山沟,丁大叔和鑫鑫要去四队五队卖豆腐。

丁大叔开着三轮车去其他山沟卖豆腐在这个大而散的村落里,除了像丁大叔这样子沿街叫卖产品的,还有很多是自己养殖或者种植,乡亲们去其家里购买的。前段时间鑫鑫的奶奶过生日,鑫鑫和爸爸去亲戚家买鸡,“我们家养的鸡小,他们家的鸡大,肉质也好。”丁大叔说。亲戚在山脚下养了很多黑芦花鸡。看到丁大叔来,亲戚高兴地和他拉家常,一边聊一边抓鸡,最后抓到了一只肥鸡。他们把鸡装到蛇皮袋里,又给蛇皮袋剪了几个口子给鸡透气。鸡重九斤六两,二十元一斤,丁大叔给了200元。来的时候,丁大叔给亲戚带了10斤酒。回去的时候,除了买的那只,亲戚又送了他们一只鸡。还有一次,丁大叔带着鑫鑫去买苹果。就在家附近的果园,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有好几个品种,有甜一点的,有酸一点的,现摘,一元钱一斤。

果园主在摘苹果老板给他们一个摘苹果的夹子,让他们自己进园子里选,还贴心地告诉他们哪里的苹果甜一些,哪里的成熟一些。他们一共摘了一百斤。鑫鑫说这个果园这么多年一直是这个价钱,周围的村民都会来买苹果,每家每户囤个几十斤上百斤过冬吃。在这个小镇上,人们还能买到煤炭、大柴。在这里,从养殖产品到农作物,好像大家需要什么,就会有人提供什么,从大角度来看,他们自产自销,满足了平日里生活的所有需求。有人的地方就有烟火气,村里人世世代代相处,透着满满的人情味。有一天鑫鑫的女儿想吃冰糖葫芦,丁大叔就带着鑫鑫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去找山楂树。找了一圈没找到,只摘得几个山里红。他们开着三轮车,绕到又一个山头,询问乡亲哪里有山楂,有乡亲出主意说可以去他们家要点大的山里红。丁大叔婉谢,又带着鑫鑫继续往前找,后来有一个大爷说自家山上有一棵山楂树,说罢就领着他们去摘。

大爷在树上抖山楂,鑫鑫和丁大叔在树下捡这个时候山楂已经掉落不少,树上只剩下了一点,大爷干脆爬到树上把山楂都给摇下来。最后父父女俩了半了篮子。临走的时候,他们一直在感谢大爷,大爷则一直摆摆手,说没事。丁大叔说:“等我下次来卖豆腐,给你切点豆腐吃。”大爷也被逗笑了。

丁大叔(左)说下次给大爷(右)带豆腐村镇的自产自销,还体现在集市的热闹上。鑫鑫说,他们村每十天有一场集市。赶集的时候,卖水果、蔬菜、面条等,还有爆玉米花的。“我们这冬天也能买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但囤货已经刻在了东北人的基因里。”鑫鑫家囤了很多吃的,红薯、土豆、白菜等。但每当赶集的时候,她也会来买点新鲜的东西。“菠菜不抗冻吧?”鑫鑫问卖菜的阿姨。阿姨说是,“我等会儿多给你套两个袋子。”等鑫鑫买完离开的时候,菠菜真的被包得严严实实的。“如果说我爸只有赶集的时候卖豆腐,间隔时间太长了。”鑫鑫说,故而丁大叔宁愿每天载着豆腐沿村吆喝。【3】在老家生活,睡觉都比以前踏实又卖了一个山沟之后,还剩最后一块豆腐。鑫鑫问还继续去下一个山沟吗。丁大叔看了看远方,说:“不去了,回家放门口卖。”然后两个人就开着三轮车回家去了。回家后他们数了数,这板豆腐卖了160元。还有一些黄豆,自家也留了一些。鑫鑫算过,正常来说一板豆腐能卖200元左右,除去成本,大概能赚120元,都是辛苦钱。从鑫鑫记事起,父亲就开始卖豆腐。每天清晨磨豆腐的声音伴随着她成长。每次做豆腐,家里人都会给她盛一碗新鲜的豆浆,现在,这碗新鲜的豆浆留给了鑫鑫的女儿。鑫鑫的妈妈也会做豆腐,早些年,她也会推着板车去卖豆腐,和丁大叔轮流休息。后来,因为身体不太好,她就不再出去卖豆腐。但她继续操持着家里的一切,喂猪、喂羊、种菜、做酸汤面,把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农忙时候,邻居家雇了十来个人收板栗,鑫鑫的妈妈会去帮忙做饭。每天家里的人都有活干,家里的活儿也看情况匀着。比如说今天鑫鑫的妈妈不在家,鑫鑫的爸爸去收玉米,那鑫鑫就在家负责喂猪放羊,以及给她爸爸送午饭。因为凌晨早起,所以卖完豆腐回来之后丁大叔会补补觉。勤快的人觉少,睡不了多久他就会醒来,接着忙活别的事。卖豆腐时有乡亲没带钱会先赊账,过后会拿着钱或者豆子来结账。还有邻居来他家拿点卤水。村里就这样,多余的东西会自动流向需要的地方。鑫鑫告诉九派新闻,平时一天只做一板豆腐,剩下的豆渣都拿来喂猪了。丁大叔说,如果不是因为有豆渣,他就不养猪了,养猪累。今年他们家养了两头猪,打算一头自家吃,一头卖掉。有时候赶上逢年过节或者有酒席,村里人需要更多的豆腐,就会提前和丁大叔预订。有时候预订几十斤,有时候预订一板,甚至两三板。预订量比较大的时候,丁大叔就会更早起床,夜里十二点半就起来制作第一板豆腐,等忙完第一板去送货的时候,妻子就会在家接着做第二板,然后是第三板。订酒席的人有时候会一板一板给钱,也有的自己出豆子,给丁大叔加工费。不管是哪种,丁大叔都欣然接受。村子不大,往往丁大叔今天给他们送豆腐,明天就随礼吃酒去了。但这也是乡村的特色之一,红白喜事将大家串联,人与人之间的牵绊在日日相处中一点点加深。鑫鑫的视频,记录着村里人平淡的日常,但令无数人共鸣。“是我童年的生活。”“想家了。”“是我向往的生活。”还有人留言说,看鑫鑫的视频“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人们觉得她的视频真实,能从种种细节处打动人心。鑫鑫说自己也很意外能获得这么多人的认可和喜爱。视频火了之后,有不少广告商找来,但鑫鑫都拒绝了,她想保持视频的纯粹。

丁大叔夫妇的日常回到家乡之后,鑫鑫对人生的看法也有了一些变化,“印象最深的是陪我爸爸去山上捡板栗。要爬很高的山,然后一个一个去捡,真的很累很辛苦,觉得我爸很辛苦,而且很有耐心。”虽然在老家这边的收入没有在外面工作多,但鑫鑫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她喜欢老家这边的生活,在这里,人很舒服,连觉都睡得比以前踏实。鑫鑫觉得,乡村其实有很多可以发展的地方,她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回到村里来。故而每当粉丝留言想来体验一下她的生活时,鑫鑫都热情地回复:欢迎过来玩。眼看着年关将至,小山村里已经陆陆续续开始杀年猪了。鑫鑫问他们家什么时候杀年猪,丁大叔说,等元旦前后猪肉能冻上了就可以开始了。旧的一年已经远去,新的一年又即将在这个小山村里开始。(文中图片均为视频截图)九派新闻记者 温艳丽【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来源:九派新闻】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