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客李某,自1991年开始,租赁使用该房产南侧这幢房屋。
1992年10月,林徵明的姐姐林探微与李某订立《房产转让契约》一份,约定李某支付给林探微5万元,李某现住的平房按占地面积划出53.6平方米的房产,归李某所有……该契约经云南省曲靖市公证处公证。
协议签订后,李某向林探微支付了购房款5万元。此后,李某在旧宅房屋一直居住着。
1998年10月至2005年8月,此处房屋的继承人,陆续将各自继承的产权赠予林徵明。其中,2005年8月,林探微及丈夫也将名下的该房屋产权赠予了林徵明。2005年9月,林徵明和配偶取得了玉泉路1号房屋的所有权证。
围绕房屋的纠纷,也因此开始。
2006年1月开始,林徵明和配偶通过诉讼及申请执行的方式要求李某搬离,但李某拒不配合。
2010年7月,林徵明及配偶将玉泉路1号房屋以1000万元的价格转让于张某夫妇,并办理了产权转移登记手续。
2006年至2014年期间,李某同林徵明夫妇、林探微(林徵明的姐姐)及当时的杭州房管部门打了3场官司,最终法院判决张某夫妇与林徵明夫妇房屋买卖合同有效。
2015年11月,张某夫妇起诉至西湖法院,要求李某立即腾退房屋,赔偿经济损失200万元。
西湖法院经过审理,判决李某腾退玉泉路1号房屋,赔偿张某夫妇2010年7月29日至2015年11月10日期间的损失30万元。
2017年12月,张某夫妇向西湖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西湖法院于2018年1月强制执行到30万元支付给张某夫妇,并在2018年7月对其进行了强制腾退。
自此,这座老宅终于安静下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老宅在2008年即已被鉴定为C级危房(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
是历史建筑而非文保单位 允许买卖,审批后也允许修缮
这套房原先的恩怨纠纷,如今俱成过眼烟云。
据仲向平考证,玉泉路1号并不是蔡元培故居,是其女儿女婿的旧居。房子也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而是一幢“历史建筑”。
“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分属两个不同的级别。”仲向平说,保护建筑的级别,自上而下分为全国文保、浙江省文保、杭州市文保、杭州市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属于私人产物,只要有正规的产权证,是可以买卖的,并且其所有者应尽到保护义务。比如,需要修缮或改变使用用途时,要上报房管局、历保办等多个部门审核批准,方可动工。
玉泉路1号作为危房,是不能居住的,那么原拆原建或者今后的改造、装修,需在产权证规定范围内,不扩大面积,并保持原先的层高,风格尽量保持中式或者新中式。
仲向平认为,这套宅子“文化历史价值很高”,充满着故事,关于旧居主人蔡威廉夫妇、蔡元培,还有蔡元培的孙辈,故事一天一夜都说不完,都能写成一本书。“这处旧宅,和几个月前拍卖的西湖边长生路徐青甫故居一样,可以说,其后续的价值还远远没被发掘。”
“蔡元培故居”有多处
“其实,蔡元培在大陆的故居有好几处。”仲向平说。
如何定义名人故居?确定名人居住过一段时间,即可认定。
仲向平介绍,绍兴市区萧山街笔飞弄13号的蔡元培故居,是我国目前唯一专门介绍蔡元培生平事迹的名人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东城区东堂子胡同75号,则是蔡元培1917年至1923年任北大校长期间租住过的,亦被命名为“蔡元培故居”。
上海市华山路303弄16号的三层住宅,蔡元培租住过,现也认定为“蔡元培故居”,是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除此之外,杭州北山街上的春润庐,历史上,蔡元培也居住过。春润庐目前被认定为历史建筑。
仲向平表示,蔡元培的人生经历丰富,涉及地域较多,曾居住过的居所还不止这些。
而玉泉路1号,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洗礼和恩怨纠缠,我们也期待着,它能觅得下一位有缘人,能得到妥善保护,再度绽放光彩。
网友评论
延伸阅读 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7年参与发起“护国救党运动”,认为应当清党但反对杀人。1928年至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蔡元培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考察,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1933年,蔡元培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并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抗战爆发初期,蔡元培与厉麟似等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合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积极组织发动文化界人士及民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葬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头条 22-01-20
头条 22-01-20
头条 22-01-18
头条 22-01-17
头条 22-01-13
头条 22-01-11
头条 22-01-11
头条 22-01-06
头条 22-01-05
头条 22-01-05
头条 21-12-31
头条 21-12-31
头条 21-12-29
头条 21-12-27
头条 21-12-27
头条 21-12-23
头条 21-12-23
头条 21-12-22
头条 21-12-20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09
头条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