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还原新冠肺炎逝者解剖后的肺 刘良教授简历

时间:2020-03-02 17:36:00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我注意到尸检里边提示说,它是病毒侵袭,侵袭之后激发患者机体的一些免疫反应,里面比较突出就是淋巴细胞的浸润。 我在想这个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淋巴细胞浸润是宿主针对病毒的免疫应答,为了清除病毒。 但是如果这种应答处于亢进状态,比如有的尸检报告提示CD8、Th17等是过度活化状态,那就可能在清除病毒的同时造成肺组织局部或者全身失控的炎症反应。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免疫调节药物应该怎么用? 比如说我们现在的治疗方案‘日达仙’或者‘胸腺肽’的应用很常见,那么用的时间点,用的人群,如何来把控? ”丁仁彧说。

但单独一例尸检能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

丁仁彧告诉本刊:“死亡的病人大概是2700多例,尸检只做了十几例。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尸检的意义毋庸置疑。但我不认可的说法是,这一例尸检能产生什么颠覆性结论。而且,尸检一定有个体化差异的问题,年龄大的患者做尸检和二三十岁年轻人的尸检,他们的病理生理改变也许是截然不同的。

对我们来说,你观察每一个尸检报告的时候,你一定要看这个病人的病史。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死亡的?他发病了多长时间死亡?他进没进行过高流量吸氧,进没进行过无创呼吸?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另一位三甲医院的一线临床大夫也提出了比较近似的观点,“这个尸检报告中的病例是一个85岁的老人,有脑梗的病史,但除此之外,报告没有提到他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信息太少了。

包括比较重要的一点,关于这个病例有肺的弥漫性的病变,住院后是怎么治疗的?这些信息对临床医生的判断很重要,只是告诉我们最后形成病理改变,那对我来说,这个形成的病变完全没办法分析。”

《法医秦明》剧照

不过,自2月16日至2月24日,刘良团队完成了9例尸检,上海瑞金医院团队完成了2例。 所有捐赠的遗体年龄段偏大,60岁以上居多,最小的一例52岁。 目前刘良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理系主任王国平一同合作,已有3例病理学上的初步结果,尚待进一步的深入检查,“王国平教授他们在抓紧做切片,染色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等。 尸检病毒的信息也有单位在做,最终的病理诊断需要结合9例一起看才比较全面。”

刘良等人告诉本刊,从系统的病理学研究的角度来说,依然希望更多的遗体捐赠,但实际情况是很难做到的。

关键词: 刘良 解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