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进展工作会在京举行 河南发布四项重要考古成果

时间:2020-11-25 11:44:09 来源: 河南日报客户端


11月25日上午,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进展工作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5项重大考古新成果,河南占4项,分别是偃师二里头遗址、周口淮阳时庄遗址、平顶山叶县余庄遗址、南阳黄山遗址。同时发布的还有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

会议聚焦夏文化及新石器晚期重要考古发现,5项考古工作新成果,从都城布局、宫城建筑、粮仓储备、礼仪制度、手工作坊、墓葬等级等方面,为探寻早期中国文明起源提供有力佐证,有力推动夏文化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等重大学术课题。

偃师二里头遗址

“最早的中国”或已出现家族式分区而居

经过61年考古发掘,二里头遗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位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300万平方米的超大规模,严整有序的布局规划,方正的宫城和大型夯土宫殿建筑为代表的宫城、宫室制度,贵族墓葬显示出的丧葬礼仪制度,祭坛为代表的国家祭祀制度,铜玉礼器群及绿松石龙等国之重器体现的器用制度等,充分体现出二里头文化产生了最早的王权、王国。探索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二里头遗址是最重要的起点和标尺。

新发现的纵横交错道路和墙垣把二里头都城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区域网格,表明二里头都城极可能已出现了家族式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布局。这些新发现将为研究二里头都城整体布局结构、社会分层、规划思想、礼仪制度、统治制度等问题提供重要资料。

淮阳时庄遗址

夏代早期“粮仓城邑”

时庄遗址位于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发掘出土28座夏代早期“粮仓”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粮食集中存储的“仓储城邑”,表明当时已经有了国家级别的公共储备,为研究中原地区早期国家的粮食储备和赋税制度等提供了绝佳的实物材料。

根据碳十四测年数据,时庄遗址粮仓遗存距今3700—4000年左右,相当于中原地区的“新砦期”阶段,即文献记载的“太康失国、后羿代夏”的夏王朝早期。

专家认为,时庄遗址聚落布局清晰,功能单一,集中储备的粮仓城邑对我们在早期夏文化的研究中,重新认识夏王朝时期的社会组织结构、管理水平和早期国家治理能力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叶县余庄遗址

等级规格最高的龙山文化墓葬群

余庄遗址位于平顶山市叶县盐都街道余庄村村南。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该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文化内涵较单纯的龙山文化聚落遗址。编号M10的龙山墓葬,单棺仰身直肢葬,棺外北侧还陪葬一人,也为仰身直肢葬。墓内随葬器物有33件,均为陶器。这组陶器形体较小、制作较好,排列有序,器类成组,呈现出鲜明的礼制色彩。这是在河南境内目前已发现的随葬器物数量最丰富、等级规格最高的龙山文化墓葬。

目前,余庄遗址已清理出墓葬、房基、灰坑及窖穴等各类遗迹50余处。这一发现为研究龙山时期中原地区的礼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也为研究中原地区社会复杂化、文明化进程提供了新的资料。

南阳黄山遗址

再现5000多年前制造玉石器原始场景

黄山遗址距离独山玉产地直线距离仅2.5公里,在此发现了仰韶文化晚期“前坊后居式”大型房址建筑,出土了丰富的玉石器、陶器、骨器等文物,被专家确认为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玉石器制作大型聚落,再现古人制造玉石器的原始场景,堪称考古奇观。其体量之大、结构之复杂、保存之完好,国内罕见,填补了中原和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作坊遗存的空白。

截至目前,该遗址揭露面积1700平方米,清理出仰韶文化早期墓葬3座,与玉石器制作有关的仰韶文化晚期大型长方形“前坊后居木骨泥墙式”建筑3座、工棚式建筑2座,屈家岭文化中小型玉石器作坊址7座、活动面多处、保存较好的大小墓葬82座、祭祀坑2座、瓮棺葬73座,出土了数量丰富的钻、刻刀、磨墩石质制玉石工具、玉石料残次品、陶器、骨器等遗物。

专家认为,黄山遗址是南北文化交流碰撞的关键地区,仰韶文化与屈家岭文化在此交汇留下的丰厚遗存,为研究中华文明形成提供了关键材料。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陈茁 刘洋 温小娟

关键词: 河南 考古成果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