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效用(Utility)是经济学的基本名词之一,以效用角度为导向的分析思路注重人的需求,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聚焦人的实际感受。目前效用理论已在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经济地理等多个领域中得到应用,扩展范围广泛。本文将从效用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出发,思考城市如何以经济效用为出发点,遵循新发展理念,进行高质量发展建设。
(资料图)
一、效用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
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城市经济学自上世纪初期开始萌芽,自20世纪60年代之后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三个生产要素互相作用,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中表现出了不同的组合特征。在过去三十年间,得益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入以及对土地资本的运用,中国城市的“中心—边缘”结构迅速形成,城市地区相互之间的联系变得日益紧密,逐渐形成了都市圈、城市群等经济圈的聚集发展形态。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所列示的19个城市群
这种现象的出现可以用一般化的城市增长模型解释。在初期,土地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客观基础的物质前提,各城市为公众提供的效用差异不大,各个城市都可以获得程度不同的增长,进而扩大城市规模。但随着城市进入供过于求的阶段,城市不再盲目“摊大饼”式向外扩张,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入的速度迅速减缓,劳动力会根据自己对城市各方面的现状及对城市的未来发展预期做出判断,随后在城市之间进行流动。此时从公众获得效用的角度考虑,各个城市开展竞争的决定因素是各种公共服务的性价比,包括交通、教育、医疗、治安、法律等公共服务。从结果上看,目前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在高水平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方面的规模效益显著、具有绝对优势,可以为公众提供较为全面的服务。在“中心—边缘”的结构中处于绝对中心地位的这些城市都可以采用不断扩张规模的方式降低公共服务成本,以此来实现城市增长。
但各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毕竟是极少数,城市很难都以不断扩张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所以提高公众在各类消费及公共服务方面所感知到的效用水平才能为非中心城市开辟新的赛道、找到新的发展动力,尽量减少被中心城市“虹吸”,同时减轻经济圈内中心城市的各项功能负担。随着经济的繁荣与增长,城市发展建设的工作重点应该转移到重效用上,围绕“人”这一核心要素深入理解、深刻把握影响发展的因素,大力提升公众生活需要的城市品质,精确满足公众的个性需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具体来说,想要提高竞争力和性价比的城市最好结合自身的地理位置和特色产业等影响因素在某一个领域突出发展,为公众在城市功能的需求侧提供更多专业化选择,最终提高城市的居住性价比。
二、从效用角度出发开展城市建设的范例
1.海南三亚
三亚依据其地理区位的特点规划发展成为专业旅游城市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建设和运营,三亚目前是我国最出名的旅游城市之一。为支撑城市的旅游业发展,三亚沿着海岸线和湾区将城市结构划分为中心城区、休闲园区、旅游消费拓展区等主要集群,依托旅游产业发展消费经济,打造国际化旅游消费产业集群,注重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服务的国际化水平,努力提升公众感知到的城市效用。根据该市最新发布的相关规划,三亚未来依旧是将旅游业放在首位,主要以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建成世界级的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胜地。
2.云南普洱
普洱在之前作为茶文化深度体验旅游目的地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实则普洱也是我国咖啡产业的重要种植地,咖啡产业面积、产量、产值位居全国第一。随着公众近年来对于咖啡的热情逐步攀升,普洱聚焦提升这部分人群的效用水平,依托自身产业和生态的优势开展差异化竞争,探索创新“咖旅”深度融合模式,不仅使咖啡产业链得到延长,促进了咖啡产业振兴,也加快了农旅融合发展。根据云南省近日印发的《关于推动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提升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未来要以普洱等地为重点,依托精品咖啡庄园加快咖啡保健、咖啡文创、咖啡体验等项目开发,大力推进以咖啡为主题的农文旅融合发展。
三、从效用角度出发的城市建设关键措施
通过上文的例子及整体分析,本文认为如果想从效用角度出发开展城市建设工作需要落实以下三个关键措施:
1.因地制宜促进产业发展
一方面,一个经济区域内的城市一般以“中心城市”到“边缘城市”的等级依次向外扩散,每一级城市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共同发展才能促进整个区域竞争力的提升。由于中心城市无法专精发展所有的产业,所以对于从效用角度出发开展城市建设工作的非中心城市来说,聚焦发展中心城市优势不突出或缺失的产业是提升城市效用水平的关键方式。另一方面,城市要抓住自身具有的特色文化底蕴,注重城市人文精神的弘扬升华,准确定位城市性质,积极吸引投资培育商品市场,把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产业生产、社会活动与休闲、文化等方面融为一体。
2.提高交通的便利性与可达性
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公众认为时间成本要远比价格成本更重要。考虑到交通的正外部性能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和可达性水平就是决定这些城市对公众吸引力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以高铁为例,虽然高铁站的服务区域并没有与人口稠密的大都市区完全重合,但是当下许多经济圈的发展都在迅速向高铁站趋近,城市建设、完善高铁等交通方式有利于消费人群和就业人口的不断流入。提高交通的便利性与可达性,一方面需要加强与中心城市之间的交通接驳能力,利用好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通畅国内循环,另一方面要创新完善城市内部的公共交通网络,探索定制公交等多模式融合的公共交通服务形式,在供给侧为公众提供更多选择。
3.建立公众参与的效用城市建设制度
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宽度远远不足,普遍都流于形式,处于无参与或象征性参与的水平,大多数都是事后参与、被动接受,不利于发挥效用原则“以人为本”的理念。由于最终确定城市效用水平的主体是公众,所以从效用角度进行城市建设需要公众真正参与进来,完善现代城市管理流程,从城市建设的规划到最后实施的全过程中建立有关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一方面可以使城市建设能更好地保证公平、公正与公开性,能切实体现广大公众的利益要求,着眼于最优的公共利益,并确保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属于社会发展问题,多方参与才能增强从效用角度进行城市建设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必须逐步将公众参与纳入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体系,切实提高城市建设全过程中公众的参与度。
结语
为构建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从经济效用的角度开展城市的发展建设工作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动能转换,提高经济循环效率,为城市产业升级、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1]赵燕菁.效用型增长:边缘地区城市化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06):1-9.
[2]赵颖.实施效用导向的城市总体规划制度改革研究思路[J].城市建筑,2019,16(29):19-20.
作者:史 艺 |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交通运输战略发展研究院,河南省枢纽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头条 22-09-24
头条 22-09-24
头条 22-09-24
头条 22-09-24
头条 22-09-24
头条 22-09-24
头条 22-09-24
头条 22-09-24
头条 22-09-24
头条 22-09-24
头条 22-09-24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3
头条 22-09-22
头条 22-09-22
头条 22-09-22
头条 22-09-22
头条 22-09-22
头条 22-09-22
头条 22-09-22
头条 22-09-22
头条 2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