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出口大降,物价回落,全力拼经济

时间:2022-12-10 08:44:23 来源: 泽平宏观


文:任泽平团队

11月出口大幅负增长,外需收缩,意味着扩大内需、拼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提升;物价持续回落,PPI落入负增长区间,存在通缩风险,意味着货币宽松的空间打开,继续降息降准。

11月出口同比-8.7%,比10月降幅扩大8.4个百分点,增速创2020年3月以来新低。主因海外需求回落拖累,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均明显下滑。我们维持做好应对全球经济新一轮衰退周期的判断。


(相关资料图)

11月CPI同比上涨1.6%,比10月回落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落;核心CPI同比0.6%,持续处于低位。PPI同比-1.3%,与10月持平,连续两个月负增长。反映居民和企业需求均疲软。

此前支撑CPI的猪肉价格在保供稳价作用下回落,且5月以来猪产能有所恢复,预计后续通胀温和、甚至有通缩风险,货币政策空间打开,预计未来有继续降息降准操作。稳增长优先于防通胀。

2023全力拼经济,四季度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重大信号,经济工作的重点是“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当北方有的地方还在忙着封控,忙着限制经济活动,忙着限制人和企业的复工,感叹放开太可惜了,南方的广州已经车水马龙了,浙江已经包机去欧洲招商了,苏州已经带队去法国德国抢订单了,全力拼经济了,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落后不能怪社会,南北差距根本上是市场化程度的差距。南北差距拉大,这是市场经济的胜利,证明北方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守护市场经济的基本常识,是经济学者的使命。

凡事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过去压制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四大因素均在边际改善:美联储加息节奏或将放缓、防疫政策持续优化、房地产政策拐点已经出现、新一轮货币宽松和稳增长政策空间打开。只要我们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和第一要务,全力拼经济,中国经济有望重回复苏轨道。

建议:将2023年GDP增速目标设定为5%以上,向各界传递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放开经济活动的明确信号,以稳定预期、提振各方信心;提高2023年赤字率,推出以新基建为核心的新一轮扩大内需活动;可以考虑发放消费券,打通国民经济循环,帮助部分困难群众度过暂时性困难,提振民众信心;推动平台经济完成专项整改,推出“绿灯”投资案例,提振民营经济信心,为创新和就业作出贡献,激发企业家精神。

出口大降,全力拼经济——解读11月进出口数据

海外需求显著下滑,拖累出口大幅负增长

三季度以来,出口呈现回落态势,11月中国出口同比-8.7%,比10月降幅扩大8.4个百分点,增速创2020年3月以来新低。

出口回落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外需回落,美、欧、日、韩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景气收缩。11月美、欧、日、韩的制造业PMI指数分别降至49.0%、47.1%、49.0%和49.0%,全球制造业PMI降至48.8%,连续三个月收缩。受此影响,全球贸易大幅下滑,韩国和越南出口同比分别为-14.0%和-1.3%。

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正在开启新一轮衰退,导火索主要是全球加息潮、以及居高不下的大宗商品价格引发需求收缩。过去两年间,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的大规模货币刺激政策正反噬全球经济发展。2020年美国直升机式撒钱刺激经济复苏,造成美元流动性泛滥和高通胀,2022年3月美联储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激进程度为40年之最。政策大收大放,给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带来压力。

本轮欧洲经济基本面最为薄弱,欧元区与英国通胀居高不下,年内屡创新高。11月欧元区CPI同比10.0%,而英国通胀更是高达11.1%。欧洲需求将继续大幅放缓,欧洲或将率先进入衰退,欧元区PMI连续五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此外,欧洲贸易顺差缩窄、甚至转负,汇率一度贬至40年低位,以及美联储加息尚未结束产生的持续性资本外流压力;这些都会对欧洲的经济增长产生进一步的压力。

美国经济韧性较强,但内需已经开始放缓。个人消费对GDP的拉动从二季度的1.4个百分点降至三季度1.0百分点,个人投资连续两个季度拖累GDP,二、三季度分别拖累2.8和1.6个百分点。随着消费和投资动能继续走弱,美国进入浅衰退概率较大。

全球供应链已基本恢复至2020年2月水平。需求下行、叠加供应链恢复,前期供给不足对于价格的支撑作用减弱。

拆开量价来看,7-10月贸易量明显走低,量的因素主导出口下行,价格较稳定,但11月价格很可能开始下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价格指数从23.9%下滑至7.0%,量的影响从拉动8.3个百分点降至拖累7.2个百分点,价的影响维持在12-15个百分点的拉动水平。11月价格可能出现变化,集成电路出口单价同比从10月增长19.1%变为11月下降10.7%,手机出口单价同比从10月同比20.4%变为11月下降11.2%,均大幅下滑。

高技术产品出口大降,对发达经济体出口下滑明显

多类出口商品出现下滑,高技术产品下滑最为明显。11月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七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比分别-23.9%、-11.4%和-12.8%,比10月降幅扩大16.3、10.7和3.1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

1)集成电路和手机出口金额同比分别-29.8%和-33.3%,比10月下降30.4和40.4个百分点。

2)汽车出口金额同比113.1%,反映供应链持续修复。

3)纺织、服装、玩具、家具出口金额同比分别-14.9%、-14.9%、-22.0%和-15.9%,大幅负增长,反映海外耐用品需求减弱。美国耐用品消费同比自2021年4月开始出现大幅下滑,随后持续在低位徘徊。截至2022年10月,耐用品消费同比2.0%,较9月下滑0.3个百分点。

中国对美、欧、日、韩等发达经济体出口明显下滑,对东盟、印度和俄罗斯的出口仍然具有韧性。11月中国对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出口增速分别为-25.4%、-10.6%、-5.6%和-11.9%,比10月下滑12.9、1.7、9.4和18.9个百分点。对东盟、印度和俄罗斯出口增速分别为5.2%、-0.8%和17.9%,比10月变化-15.1、1.5和-16.7个百分点。

进口大幅回落,内需疲软

11月进口同比-10.6%,比10月降幅扩大9.9个百分点,创2020年6月以来新低。

进口大幅回落,一是受到高基数影响。2021年11月进口环比17.8%,而2018-2020年11月进口环比均值5.3%,2016-2020年11月进口环比均值10.1%。二是反映内需疲软,10月消费和房地产十分低迷,11月PMI大降。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0.5%,9月同比2.5%;10月房地产开发当月投资同比-16.0%,9月同比-12.1%;10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23.2%,9月同比-16.2%。11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分别降至48.0%和46.7%,比9月大降1.2和2.0个百分点。

进口高新技术、机电产品是进口的主要拖累项。11月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同比-27.2%和-23.8%;其中,集成电路和汽车进口额同比-27.6%和-21.2%。

大宗商品进口分化明显,大豆、铁矿石、钢材量价齐跌,原油量价齐升。其中,大豆、铁矿砂、钢材进口金额同比-3.1%、-22.4%和-34.5%,进口量同比-14.2%、-5.8%和-47.0%;原油进口额同比28.1%,进口量同比11.8%。

预计未来出口下行压力加大,人民币汇率有望企稳

2023年海外经济体或将步入衰退,我国出口或将面临持续下行压力。这也意味着扩内需、拼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升。

我们对未来的世界经济有三大判断:第一大判断,欧洲有可能爆发全面经济金融危机,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可能也难逃一劫;第二大判断,全球经济正在开启新一轮深度衰退,美国经济也难以幸免独善其身;第三大判断,如果作出科学应对,中国经济有望重新引领全球,未来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本轮人民币汇率贬值主要表现为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但人民币相对于一篮子货币始终保持稳定。受美元周期影响,全球非美货币均出现不同程度贬值。

自2021年6月16日美联储释放紧缩信号后,美元开启强势周期。美元指数在2022年9月27日到达高点114.2后开始高位震荡。随着11月FOMC会议释放加息放缓信号,叠加10月CPI超预期下降,11月起美元指数开始持续下滑。截至2022年12月8日,美元指数为104.8,较高点下滑约8%。本轮美元周期中,美元指数最大涨幅约为26%,人民币兑美元最高贬至7.26。

但随着11月美元指数下滑,人民币兑美元开始升值。截至2022年12月9日,人民币兑美元6.96,较高点下降4%。且人民币汇率指数CFETS在本轮美元周期中始终相对稳定,反映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充满期待。

未来,随着美联储加息节奏的放缓、中国释放重启经济的积极信号,中国基本面将持续恢复,人民币汇率有望企稳。

物价回落且有通缩压力,货币政策空间打开

——解读11月物价数据

物价回落,货币政策空间打开

11月CPI同比上涨1.6%,比10月回落0.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比10月下滑0.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3.7%,涨幅较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68个百分点;菜果、猪肉等涨幅均有回落。教育文化娱乐和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环比负增长。

11月猪肉价格同比涨幅回落、环比下降。一是保供稳价政策影响,二是猪周期自身规律变化。11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34.4%,比10月下降17.4个百分点;环比由涨转降,下降0.7%。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在5月达到低点-8.1%后转向,最新10月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存栏同比0.7%,产能有所恢复。本轮猪周期:2021年11月,猪价进入“W”筑底阶段,2022年4月为第二次筑底,随后进入上行期。当前猪周期处于上行期但涨势有放缓迹象,2022年5月产能出现拐点,后续需持续跟踪产能变化。

11月PPI同比持续为负;环比涨幅回落。去年高基数效应叠加保供稳价见成效。11月PPI同比下降1.3%,与上月持平;环比0.1%,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11月1.3%的PPI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

PPI回落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但企业需求有待提振;CPI回落、核心CPI低迷反映内需疲弱。前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飙升推涨上游原材料价格,而PPI向CPI传导不畅,企业利润受到损害。当前PPI和CPI剪刀差收窄有利于企业利润改善;但考虑到经济恢复基础不牢,外需下行,企业和居民端仍需政策支持。

内需疲软,叠加外需下行,扩大内需、拼经济的重要性上升。通胀对政策掣肘减弱,政策空间打开。当前稳增长优先于防通胀。应做好新一轮稳增长、扩大内需的政策准备。

CPI:同比涨幅回落,环比由涨转降

CPI同比与环比涨幅均回落。11月CPI同比上涨1.6%,涨幅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涨幅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在11月份1.6%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9个百分点。11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与上月持平。

非食品项价格同比涨幅与上月持平。

非食品同比涨1.1%,涨幅与上月持平,影响CPI上涨约0.88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到国际原油价格下滑、通胀在消费部门传导影响:

一是国内外需求压制能源价格,国内油价边际回落。11月FOMC会议纪要表明明年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市场担忧加剧。11月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11.4%、12.3%和4.6%,同比涨幅回落。

二是通胀在消费部门传导,但终端需求较弱。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同比分别0.5%、1.5%、2.9%、1.3%和0.5%;居住同比-0.2%。但从环比来看,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分别环比-0.3%和-0.4%。

三是短期扰动因素导致出行价格下滑。飞机票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下降7.5%、2.9%。

食品项价格同比涨幅回落,猪价同比涨幅回落。

食品项同比上涨3.7%,涨幅较上月下滑3.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68个百分点。本月食品项价格变动结构主要是受以下两方面影响:

一是猪价为CPI支撑项之一,但同比涨幅回落。11月猪肉价格同比上升34.4%,较上月涨幅回落17.4个百分点。虽然步入生猪的消费旺季,但生猪供给受中央调控力度增强、前期压栏惜售以及二次育肥的供给的增加,猪价涨幅回落。

二是受肉价及季节性因素影响,其他主要日常食品价格上升,但涨幅收窄。从同比看,蛋类、禽肉类、鲜果分别上涨10.4%、8.5%和9.6%,较上月分别回落1.9%、6%和3%,蛋类、禽肉受猪价上涨影响,鲜果受季节性影响;从环比看,鲜菜价格下降8.3%,主因天气好供给充足。蛋类、鲜果和水产品价格环比分别变动1.3%、1.5%、-1.1%。

 PPI:同比持续为负,环比涨幅回落

PPI同比依旧为负,环比涨幅收窄,体现部分中下游企业需求边际改善。11月PPI同比-1.3%,与上月持平;环比0.1%,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6%,环比与上月持平。

购进价格看,原料价格涨跌互现。11月燃料、有色金属、建筑及非金属类、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环比分别为0.6%、0.8%、0.7%;黑色金属和化工原料价格下降,环比分别为-1.4%、-0.8%。

出厂价格看,保供稳价见成效,实体经济活力不足,但政策落地传导到市场还需时间。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同比增速分化,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2.3%,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2.0%。生产资料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下降,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行业价格环比上涨。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1.9%,降幅较上月扩大1.5个百分点,国内防疫政策不断优化以及稳楼市“三箭齐发”等利好政策,提振市场信心,但政策传递到房地产市场还需时间;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环比上涨0.9%,较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主因煤炭保供力度加强,供给改善。3)食品价格上涨。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上涨7.9%,环比上涨0.7%。

责编:王时丹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