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热议:宣昌能:中国金融资产的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会更加凸显

时间:2023-03-19 11:49:22 来源: 金融时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全球开放发展做出新贡献,也为全球变局下的财富管理提供了多元化选择。”在3月18日举行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宣昌能就“以高水平开放应对全球变局”发表主题演讲谈及以下几点:

一是经济保守主义和逆全球化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金融运行的格局和环境。宣昌能表示,近年来,经济保守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等有所抬头,对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形成了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和交易效率,抬升了成本,并通过供应链、产业链调整加剧通货膨胀压力,“主要发达经济体为抑制通胀采取的快速加息措施,也使各方面担心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并引发新的金融风险。”宣昌能表示,2022年包括股市、债市、大宗商品、黄金在内的全球各类资产价格均出现比较明显的波动。近期美国硅谷银行倒闭及其引起的连锁反应仍在发展演化,已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

二是全球经济金融环境的复杂变化给财富管理带来新的挑战。“近期,美欧个别少数银行业机构暴露出的风险表明,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快速调整在产生外溢效应的同时,也存在内溢影响。”宣昌能表示,过去长期低利率环境使部分金融机构习惯于在利率低波动性环境下摆布资产负债,缺乏对利率短期、大幅波动的预期和敏感性。“硅谷银行的资产负债特征使其对利率变化更为敏感并最终引发风险。”宣昌能表示,从目前情况看,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短期内能否明显回落还存在不确定性,继续保持较高利率水平也可能对银行业等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造成不利影响,这些都增大了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的“两难”甚至“多难”。

三是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资产的多元化配置提供了新的机遇和选择。宣昌能表示,一是坚定实施稳健、正常的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增长稳中向好,并形成了难得的低通胀经济环境。面对近年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利率水平大幅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国在货币政策操作上“以我为主”,从本国宏观经济状况出发自主决策,保持利率水平与潜在经济增长的要求相匹配,不使货币政策偏紧,也不搞“大水漫灌”和过度刺激。近年来,中国的利率水平总体比较平稳,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并且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增强。在过去5年里,中国的CPI总体稳定,平均涨幅为2%,去年的CPI涨幅就是2%。“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他谈到。二是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日益深化,为投资者做好财富管理和资金配置提供了新的机遇。近年来,中国先后推出40多项对内、对外金融开放措施,大幅放宽了金融服务的市场准入。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也反映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金融市场持续扩大开放的信心。

宣昌能表示,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这是在商品和要素流动性开放基础上更为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也表明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维护多元稳定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的决心。“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动能逐步恢复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我们相信,中国金融资产的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也会更加凸显。”宣昌能说。

此外,他提到,环境、社会及治理领域,也就是常说的ESG领域具备较好的投资前景。“气候风险是全球化问题,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绿色发展是一个团结性的因素,环境、社会及治理、可持续发展领域,能够汇聚全球普遍共识。”他表示,自2020年向国际社会做出“30/60”目标承诺以来,中国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绿色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国际合作空间比较广阔。我国绿色资产规模位居全球前列。绿色金融发展也为全球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提供了新的领域和新的空间。

责编:刘安琪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