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监管!医美再迎政策利好,为何二级市场反应冷淡?

时间:2023-05-06 13:43:43 来源: 大河财立方


【大河财立方 见习记者 王宁宁】医美再迎政策利好,为何这一次二级市场反应冷淡?

5月4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行业监管意见。截至5月5日收盘,二级市场医美板块表现低迷,尤其是医美“三剑客”之一的昊海生科,股价暴跌11.37%至96.48元/股。

“政府对于医美的强监管早就开始了,不过由于这次的指导意见缺少原则性或突破性的改变,市场反应不大,属于正常。”业内人士付嘉鹏告诉记者。行业“暴利”吸引了众多资本入局,加上监管不力,近几年假货横行、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医美机构腰斩亏损等乱象频出,或是真正制约行业发展的症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二级市场反应“冷淡”

因获批时间早、市场份额大,爱美客、华熙生物和昊海生科被称为医美“三剑客”。近期,三剑客均披露了2022年年报及一季报。

年报数据显示,爱美客实现营收19.39亿元,同比增长33.91%,净利润12.64亿元,同比增长31.90%;华熙生物实现营收63.59亿元,同比增长28.53%,净利润9.71亿元,同比增长24.11%;昊海生科实现营收21.30亿元,同比增长20.56%,净利润1.81亿元,同比下滑48.76%。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爱美客的净利润占总营收的比例最高,占比65.20%,且公司毛利率最高。2022年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毛利率分别为94.94%、76.99%、68.95%。

高毛利的行业,吸引众多企业入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注册的医美企业从2012年的1274家增长至2021年的11327家,不过其间混杂了许多无证经营的黑机构。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2020年)》显示,平均每年因黑医美致伤致残人数约为10万人。此外,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玻尿酸和肉毒素等产品,约70%是假货和水货,行业黑医美乱象严重。

从2017年开始,国家逐渐加强医美市场监管。5月4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打击黑牌照、黑器械等。

不过二级市场对本次监管的反应较为“冷淡”。5月5日,昊海生科股价暴跌11.37%至96.48元/股、爱美客股价下跌1.71%至522.20元/股、华熙生物股价微跌0.17%至95.53元/股。

针对政策监管趋严对公司的影响,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爱美客,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行业监管趋严将利好合规企业,但是否利于企业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并不清楚。

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毛利率高,素有“医美茅”美誉的爱美客,2022年公司净利增幅创7年新低,王牌单品“嗨体”也呈现出增长乏力的势头。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爱美客以嗨体为代表的溶液类注射产品营收同比增长23.57%至12.93亿元,营收占比66.68%;以濡白天使为代表的凝胶类注射产品营收同比增长65.61%至6.38亿元,营收占比32.91%。

2020年、2021年,以嗨体为主的溶液类注射产品分别实现营收4.47亿元和10.46亿元,同比增长83.95%、134%。可以看出,尽管嗨体至今在市场上没有竞品,但上市7年还是进入了疲态期。

医美行业的高毛利,离不开其本质上的“牌照生意”。一款玻尿酸从研发到上市至少需要3—8年,因为很多医美产品属于三类医疗器械或生物医药,市场准入监管严格。一旦获批上市,企业便能享有至少3—8年的产品红利期。

所以产业上游盈利最好,产品同质化竞争也最激烈。如爱美客正研发的童颜针,其竞品有四环医药的一代童颜针、二代少女针和高德美的初代童颜针等。

而作为产业链变现入口的下游医美机构,近些年也陷入投入高、转化低、成交慢的困境。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医美机构平均获客成本已攀升至3000—5000元。

国内医美连锁龙头企业朗姿股份年报显示,2022年净利润同比下滑90.73%至1.61亿元。其中,公司旗下陕西高一生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去年营收同比下滑11.02%。

2018年新氧创始人金星曾公开表示,医美机构正在大规模亏损,只有30%的机构是盈利的。

轻医美有望成为医美主力

医美产业,起源于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了大量组织缺损和畸形病例,当时部分外科医生投身到“医疗美容”,这便是早期的手术类医美项目。

我国医美产业属于后起之秀,依托庞大的人口优势和消费实力,2021年国内市场规模达到2179亿元,跃居世界第二大医美市场。

行业高景气,加上产品暴利,引得各行各业、各类资本都想入场分一杯羹,但暴利的另一个共生词是乱象。

2021年央视市场研究发布《互联网医美行业研究》表示,在医美行业中,黑市市场规模约占六成,目前国内正规医美机构市场规模约为878亿元,而黑市规模约为1367亿元。

劣币驱逐良币,泛滥的医美黑市严重挤压了优质合规市场的发展空间。

5月4日,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做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强化医疗美容机构资质审核,加强“证”“照”信息共享,未依法取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放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者“诊所备案凭证”,不得开展医疗美容服务。

事实上,这不是第一个医美监管政策。“政府对于医美的强监管早就开始了,不过由于这次的指导意见缺少原则性或突破性的改变,市场反应不大。”付嘉鹏表示。由于医美整形行业的消费属性被过度凸显,加上监管缺失,间接放任了行业的野蛮发展。不过近几年医美上游厂商的核心研发能力,逐渐赋能整个行业,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产品及体验,未来也是医美行业主要的发展方向。

4月17日,艾瑞咨询发布《2022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研究报告》表示,随着经济复苏及轻医美的发展,医美市场逐步回暖,轻医美有望成为医美主力。其中,用户审美趋于个性化,医美机构的口碑、资质和安全性是用户的首要考虑因素。

责编:陈玉尧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制:万军伟

关键词: 二级市场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