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小镇:杨柳青古镇

时间:2018-09-28 15:46:09 来源: 新浪旅游


最开始注意到杨柳青古镇,是因为强烈的火车旅行情结让我对这个建于1912年的火车站产生了浓烈的兴趣。火车站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也见证着城市的变迁。老车站成为时代的标本的同时也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和地理标志。杨柳青老火车站于京浦铁路竣工时建造。占地面积575平方米,红砖红瓦让人很难不注意到这座火车站的存在,建筑是标准的德式建筑风格,正中间手写的杨柳青三个大字十分醒目,平面成“口”字形,陡坡开天窗,正面四间木制月台,两侧拱券式边门,保存基本完好。老站一直使用至20世纪80年代初,后新建了新的候车室及站台,老站成为杨柳青的城镇标记,被评为天津十大不可移动文物之一。

谚语说:“三月三,杨柳青,放风筝。”虽说这杨柳青并不是指的杨柳青镇,但杨柳青的风筝却是驰名中外的。杨柳青风筝历史悠久,从清代杨柳青年画《十美画放风筝》就可以看到唐僧取经、盘鹰、蝴蝶等十多种风筝在天空各放异彩,在那个时代许多风筝精品都是由风筝艺人扎制骨架加上年画艺人精心的彩绘共同完成。在年画艺人的笔下精美绝伦的风筝与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春景交相呼应碰撞出一幅充满情趣的生活画面,这是那个时代人们对风筝的喜爱。杨柳青风筝大小各异,一尺大的风筝可以折叠起来收进信封中保存,这是得益于风筝艺人们精巧的扎骨技巧。天津风筝的骨架很多地方使用了“楔”“卯”结合,不用线绑,这也更加考验手艺人的精致程度。

杨柳青风筝是天津人的儿时记忆,从小小的口袋里取出风筝把它组装好是每个孩子小时候的必备技能,广场上早已有孩子们拿着风筝直直的往前冲,还不时回过头扯扯线让风筝飞得更高。五彩缤纷的风筝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更加亮眼,各式各样的主题和图案也是孩子们默默较量的“战场”。这时若有一个大风筝飞来必是会惹得孩子们叫喊起来,许多小鸟的软翅排列在一起围绕着一个凤凰,有一根线穿起成一个大风筝十分惹眼,形态各异的风筝们在天空竞相飞舞是孩子们对未来美好的向往。这门手艺不仅仅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寄托,也是天津与世界各国民间文化交流的信使和纽带。

杨柳青风筝得以流传与其精细的图案也密不可分,而这就不能不提杨柳青最家喻户晓的手工艺——木板年画,木板年画是地域性的文化,南有桃花坞,北有杨柳青。杨柳青特有的风格成就了年画的独特魅力,杨柳青木板年画讲究从上到下都要力求尽善尽美,色彩讲究透亮,它糅杂了各种画艺之精髓于一身,复杂的工序和讲究的工艺让每一幅画都成为精品。杨柳青木版年画继承了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传统,采用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形象生动、绘制细腻。制作杨柳青木版年画分为勾、刻、印、绘、裱五大工序。勾是年画中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画工们需要将制作年画的图案起稿勾勒到纸上,线条需要自然圆润一气呵成,十分考验画工的经验与心态。有幸在逛年画店的时候遇上正在作画的老师傅,如今面临机器印刷乃至3D打印浪潮的冲击,他仍然守候着“木板年画”这一片沃土,这是他从小到大的手艺所在,艺术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

逛杨柳青古镇,要慢慢地走仔细的看,就连道路边的砖雕都充满学问。杨柳青砖雕已经有300多年历史,明朝时期交通的便利促使杨柳青走向初步繁华的时代,豪门大户纷纷在此安家落户,由此杨柳青砖雕艺术开始兴起。砖雕题材广泛,生活场景、人物刻画、秀美风景都栩栩如生的呈现在匠人的巧手之下,仔细观察砖雕,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其浓郁的地方特色。无论是作品的立意亦或者是制作工艺的完美追求都深受木板年画的影响。

看大院区的砖雕,“莲年有余”是杨柳青年画的代表作用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肉嘟嘟的胖娃娃手持莲花,怀里抱着金鱼,莲花盛开莲蓬若隐若现,连金鱼身上细碎的鳞片都被精细的勾画出来。整个砖雕构图饱满,有莲有鱼寓意着连年有余,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再看看乔家疙瘩胡同的砖雕,“十不闲”展现出一副欢乐愉快的场景,中间有一娃娃坐于架子边,手上执小棒,肉嘟嘟的小腿踩着踏板,活灵活现。旁边几个娃娃也拿着不同的乐器在进行表演,吹拉弹唱样样俱全,小小的脸上表情清晰可见,杨柳青砖雕反映了繁盛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风民俗,线条中都体现出艺术者对那个时代的看法与见解。

这是一座不会老的小镇,京杭大运河带来了繁华,手工艺人留下了情怀,历史被妥善的留存下来,每个艺术互相交织着创新着,即使在高速发展的现代也不显落后。

关键词: 杨柳青 古镇 小镇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