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报道:有一首歌的歌词写得很好,说“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但是,从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儿童校外生活状况》看来,对于很多现在的孩子来说,歌词里描绘的那种童年,恐怕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报告显示,上课外班已经成了中国孩子校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这份报告的统计,有六成儿童都要上课外班,每名儿童平均每年课外班的花费高达9211元。而即便不上课外班,但说处理学校里的常规课业,对孩子们来说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报告统计,在上学日,平均每个儿童的校外生活时间分配中,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做作业,平均每天要花87.85分钟,也就是近一个半小时。
校外生活被学习占据,对孩子来说到底是不是好事?家长为什么不敢放心地把校外时间完全还给孩子?如何让校外时间从校内生活的延续,变成全面发展的契机?
“影子教育”成普遍现象,这个暑假你给孩子报班了吗?
一整个暑假,7月上午上钢琴课,下午游泳,晚上还有一节英语课,8月上信息编程、奥数,这是浙江10岁小朋友瑞瑞这个暑假的安排:
“这个时间就是个比较难选的东西,8月10号是他钢琴考级的日子,所以整个7月份的每个上午8点到12点基本上他是在琴房练琴,7月份下午的话,我就给他安排得轻松一点,就游泳,晚上英语,整个8月份就是上午一节信息,下午一节奥数。”
对于同龄孩子来说,瑞瑞的课外生活并不特殊。《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儿童校外生活状况》显示,儿童课外班参与的比例为60.4%。安徽的曹女士今年暑假给六岁的儿子报了这些兴趣班:
“在幼儿园报了萌数、阅读、足球,在外面报了英语。我家儿子这个班还算少的,还有小朋友报了画画、跳街舞、乐高,还有手工制作。”
报告对北京、长春、广州、南昌等10个城市和农村的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阶段的3~15岁儿童或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梳理14874份有效问卷,发现在课外班时间分配上,上学期间,5天参与课外班的累计时间为3.4小时,周末两天参与课外班的累计时间为3.2小时。暑假选择报班的比例为58%,国庆节为34.2%。参与组织编写这一报告的中国儿童中心科研部部长,副研究员王秀江介绍:
“应该说参加课外班的辅导的这种情况呢,在整个东亚的情况都很普遍,很多的研究者把这个成为“影子教育”,是学校教育在外的一个投影,一个影子。我们的调查结果是从3岁到15岁的小朋友,平均看来,60%以上的孩子都会参加课外辅导班。”
头条 22-01-21
头条 22-01-20
头条 22-01-20
头条 22-01-18
头条 22-01-17
头条 22-01-13
头条 22-01-11
头条 22-01-11
头条 22-01-06
头条 22-01-05
头条 22-01-05
头条 21-12-31
头条 21-12-31
头条 21-12-29
头条 21-12-27
头条 21-12-27
头条 21-12-23
头条 21-12-23
头条 21-12-22
头条 21-12-20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