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研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教研体系 加快提升“三区三州”教研工作质量

时间:2021-01-15 14:12:32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2019年,为全面调查“三区三州”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状况,了解“三区三州”基础教育教研取得的成绩,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笔者所在的项目组对“三区三州”教研机构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并深入西藏、新疆、四川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对部分教研机构负责人和教研员进行了现场访谈。

调研显示,近年来“三区三州”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研员工作职责更加明确,教研员素质有所提升。然而,教研员缺乏、教研活动内容与形式仍需进一步清晰、教研员的进修培训有待加强等问题仍不容忽视。

和大家分享一些值得关注的调查数据:“三区三州”半数以上的教研员没有主持过课题,只有4.5%的教研员主持过地区级课题,5%的教研员主持过省部级课题,1.3%的教研员主持过国家级课题;近半数教研员从未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超七成教研员平均一年以上才能接受一次培训,而参加培训次数的多少对教研员素质有显著影响,教研员参加培训次数越多,专业素质越高。

教育教学指导和组织教研活动是教研员最重要的工作职责,教研员的研究和指导能力对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上述数据,我们认为,当前教研工作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教研员队伍建设的步伐只能加强不能松懈。我们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加强教研机构建设,完善教研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教研体系。国家教研部门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专业引领全国教研工作,确保“三区三州”教研工作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对省、市、县级教研部门职责做出明确规定,构建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协调配合、相互支持的工作体系。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更加重视和加强县级教研部门建设,确保县域教研工作的基本质量。中小学是课程实施的主体,要加强相应的学科教研组和综合教研组建设。

重视专业机构引领作用。充分依托研究能力较强、教研成果显著的教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机构,建立一批中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集聚专业力量,围绕深化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集中攻关,加强研究,发挥专业机构引领课程改革方向、破解课程改革难题的专业引领作用。鼓励基础教育教研发达地区的高校、教科研机构等通过对口支援、结对帮扶、组建教研共同体、优质资源共享等措施,加强对“三区三州”教研机构的帮扶。

深化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校本教研的主体力量,建立平等互助的教学研究共同体;要组织教师围绕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实践性研究和探索,逐步提高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意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健全教研工作常规管理机制。各地要将服务教研作为教育行政管理的日常工作,明确教研指导责任区负责人,健全责任区工作制度,建立责任区考评机制。鼓励区域教研指导责任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倡导分片联合的教研活动,分享经验,共同发展。

配齐配足教研人员,不断壮大教研力量。补足配齐专兼职教研员。国家支持“三区三州”通过设置特岗教研员、退休名校长或名教师担任教研员等措施壮大教研力量。各级政府要设置教育教研专门机构,根据学校幼儿园数量配备专职教研员,承担辖区内教育教学指导。鼓励各地聘请当地学科带头人、优秀校长园长、骨干教师、高校或科研部门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教研员,壮大教研队伍。

制定教研员专业标准。通过科学研究与论证,国家制定出适宜、规范的教研员专业标准,明确合格的教研员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和任职资格要求,为教研员专业发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引和导航。完善教研员准入制度,严把教研员入口关,建立教研员交流、退出机制。

健全教研员管理制度。研究制订教研员选拔、聘用、考核和管理的标准和办法,确保勤于思考、善于实践、乐于钻研的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进入教研队伍,提升教研队伍工作水平与整体活力。

强化人员进修培训,逐步提升队伍素质。将教研员纳入全员培训。设立专项经费,将教研员培训纳入继续教育与培训计划,灵活采取顶岗置换、脱产研修、远程培训等多种方式,逐步提高教研员参加培训的时间和次数。设立教研员培训专项经费,鼓励和支持教研员参加专业培训。

提高教研员培训质量。培训单位要在了解教研员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科学设置与实际需求相符的课程内容、形式、策略等,以参与式培训为主,灵活采用专家讲座、学员交流研讨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样化的培训形式,提高教研员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升培训的管理水平。培训单位要制定好培训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培训过程管理;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研员培训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及时收集、反馈其意见和建议;要注重了解培训后仍然存在的问题与疑惑,切实解决后续教研员培训持续跟进等问题。

注重教研转型发展,全面提高教研质量。聚焦教研工作重点内容。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作为教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统领课程建设的研究,提高研究的引领作用。要指导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方案,结合学校特点及“三区三州”发展状况制订适宜的课程实施规划,不断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要聚焦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要素,为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难点与热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要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构建教研指导责任区。各地要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学校类型、数量、布局等,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教研指导网络,科学合理划分教研指导责任区,组建覆盖辖区内所有学校的教研责任区网络体系。

改进完善教研工作方式。要根据“三区三州”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以及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采用主题教研、综合教研、网络教研、校本教研、连片教研等模式,积极探索结对帮扶、蹲点指导、课题带动、问题诊断等形式,深入探讨不同教研方式的流程、途径、策略、适用范围等,不断提高教研工作的效果。

注重工作实践锻炼。教研员不仅要通过跟岗学习、实地观摩等深入了解实践工作,通过参加培训、自学、自我反思等积累实践经验,同时还要通过多参加教育教学调研、听评课、组织教研活动等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经验,逐步提高自身的实践指导能力。

完善待遇保障机制,持续改善保障条件。提高教研员待遇。依法保证教研员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保证教研员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并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加强教研的经费保障。政府要不断加大对教研经费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地设立专项教研经费,为教研机构开展教研活动、教师培训、学术交流等业务提供必要的教研经费支持。同时吸引社会资金和力量,共同参与教学研究工作,为提升教研工作质量和水平助力赋能。

完善教研员表彰奖励制度。要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研员考核评价标准,在开展教师表彰奖励工作时,要制定教研员表彰奖励标准,并且教研员评优评奖要占一定的比例。

(作者线亚威,系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教研指导处处长)

关键词: 队伍建设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