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施行1年取得积极成效 正研究制定文明行为记录制度

时间:2021-07-05 13:20:20 来源: 北京日报


《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自去年6月1日公布施行以来,首都公共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首都文明办日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访谈、收集材料、座谈研讨等方式开展了专题调研。

结果显示,广大市民参与文明促进活动热情高涨,8成市民知悉条例相关内容。市民期盼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整治,超半数希望明确规定不文明行为惩处范围和惩处力度。为此,本市正研究制定文明行为记录等相关配套制度。

市民积极劝阻不文明行为

关于《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知晓度,75.76%表示“知道”,对于条例相关内容有所了解者占比高达78.71%。

许多市民表示会积极参与文明促进活动,并主动劝阻不文明行为。调查显示,如果遇到不文明行为,回答“主动劝阻”“热线电话投诉举报”的占比分别为50.17%、44.06%。市民还积极主动建言献策,为更好促进公共文明行为、建设首善之区,提出120余项积极建议。

29名游客被列入“黑名单”

文明行为知晓率和参与率的提高,离不开全市各主责单位的宣传引导和专项治理。首都文明办组织全市9000余名公共文明引导员开展有序出行、文明旅游、光盘行动、文明祭扫、垃圾分类等各类专项引导工作;市公安交管局针对早晚高峰时段存在的机动车乱插队、乱鸣笛、乱停靠等不文明行为,开展“点穴式”精准执法;市城管执法局先后开展停车管理等8波次专项执法行动,整体问题率从2020年5月的15.4%下降至2.21%。

市文旅局将29名涉及文物刻字、攀折花木、野泳野钓等不文明行为游客列入“北京市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市园林绿化局开展文明游园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公园累计劝阻采挖野菜果实、践踏草坪等54.3万余次;市委网信办有效清理包括各类不文明行为在内的不良信息,净化网络空间。在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下,市民对着力推进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垃圾分类等城市治理和文明建设满意度提高。

非机动车逆行等有待整治

调查结果显示,加强对交通、卫生、社区、网络生活方面的不文明行为整治,成为广大市民的殷切期盼。

在交通秩序方面,不文明行为主要集中在非机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逆行;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车辆随意变道;共享单车破坏与乱停乱放;乘坐交通工具时上车抢座、大声喧哗、随意吃东西、手机等电子设备大音量外放等现象。公共卫生方面,存在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吸等现象。社区生活方面,市民对遛狗不拴绳、动物粪便不清理,公共设施上乱张贴小广告,楼道里装修垃圾清理不及时等现象比较“反感”。此外,较多市民反映网络诈骗和骚扰电话频繁,旅游过程中出现景点不排队和乱涂乱画的现象偏多。

系列配套机制研究制定中

《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在催生一系列配套制度机制。首都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多来,全市不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积极推进公共文明引导员管理、文明行为记录、互联网文明行为规范、道德典型礼遇、文明行为白皮书发布等相关配套制度机制研究制定工作。

目前,首都道德典型礼遇机制已经基本形成;首都文明行为促进白皮书处于研究制定进行中,公共文明引导员管理办法将修改完善;北京市文明行为记录制度正在征集各方意见;互联网文明行为规范正在开展前期调研;社会服务的具体实施办法已完成前期调研,将在有关职能部门制定社会服务折抵处罚细则并试行的基础上,形成社会服务具体实施办法的规范文件。(本报记者 任珊)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