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出台《关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时间:2021-07-19 15:11:53 来源: 山西晚报


推动中国汾酒文化园、中国煤炭博物馆等工业旅游产品开发工业遗产创意游;启动我省沿黄河、沿长城、沿吕梁山省级森林自然步道建设;构建以山西智慧旅游云台、智慧指挥台为主的山西智慧旅游信息服务体系……省政府日出台《关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我省将从改革创新、供给体系、公共服务、秩序与安全、资源与环境、品牌影响等方面取得实质突破,加快创建全省域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到2025年,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20%—25%,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8%以上,文化和旅游综合收入跨越万亿规模,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贡献水和牵引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省70%以上县(市、区)完成省级初审验收,初步达到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示范经验。

推进一批符合条件县(市、区)纳入省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序列

我省将继续深化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跨界资本和管理服务品牌,通过直接投资、参资控股、兼并重组等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开展涉旅文保单位“两权分离”评估,总结经验,探寻涉旅文保单位“两权分离”体制机制改革规律,推动重点文物活化利用,支持社会力量依法利用文物资源,通过“文物+景区”“文物+研学基地”“文物+博物馆”“文物+数字化”等方式,提升重点文物活化利用水

发挥洪洞、阳城、遥、泽州、永济、壶关、武乡等7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动晋中、忻州两市以及顺、右玉、阳曲、灵丘、大同、云州区、浑源、黎城、吉县、隰县、芮城、岚县、交城、左权等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的县(区)完成创建验收工作,加快右玉、左权、太原西山、方山、顺、陵川、乡宁等省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推进大同古城、浑源、代县等一批符合条件的县(市、区)纳入省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序列。

打造广灵剪纸、晋绣坊、大同铜器、浑源凉粉、泽州铁器、潞绸、阳泉紫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展销基地,塑造以遥推光漆、宇达青铜、红海玻璃、定砂器、长治堆锦、珐华器、澄泥砚为代表的工艺美术品牌,持续推进非遗产品、工艺美术产品、文创产品进景区。建设忻州古城、大阳古镇、大同古城等非遗、民间艺术街区和汾阳贾家庄、长治振兴村、灵丘下车河村、阳泉桃林沟村、遥横坡村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推动中国汾酒文化园、中国煤炭博物馆、大同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遥牛肉文化产业园等工业旅游产品开发工业遗产创意游。

五台山等国家5A级旅游景区要建成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

提升五台山、云冈石窟、遥古城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地及皇城相府、绵山、雁门关、洪洞大槐树、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云丘山等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综合服务功能,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建成功能完善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

实施A级景区倍增计划,结合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建设,大力推进各类自然文化景区、城市公园、矿山公园、地质公园、主题乐园、博物馆、纪念馆、旅游综合体等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递次推进壶口瀑布、晋祠—天龙山、宁武芦芽山、关帝庙、恒山—悬空寺、娘子关、王莽岭、广武城、晋中灵石静升古镇、黄崖洞等基础较好的景区晋升更高等级旅游景区,加快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进程。依托气候、山地、温泉、森林、湿地等优势资源,推动云中河、云竹湖、圣天湖湿地公园、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等生态条件优、服务设施全、发展基础好的休闲旅游度假综合体,率先创建高等级旅游度假区及生态旅游示范区。

着力发展研学旅游、康养旅游、森林旅游、低空旅游、冰雪旅游、湿地生态观鸟游、商务会展旅游、徒步穿越旅游、自驾房车旅游等新业态。推进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在我省落地,启动我省沿黄河、沿长城、沿吕梁山省级森林自然步道建设,发展长距离徒步穿越旅游。推动忻州奇顿合温泉、大同汤头温泉、阳泉梁家寨温泉等温泉集中区建设温泉综合康养中心。建设大同桑干河、忻州云中河清凉湾、晋中小西沟、遥天鹭湖、孟母生态园、晋城泽州大阳古镇等一批康养小镇。

根据资源禀赋、文化风貌、民俗民风等乡村特色,打造一批宜居宜游、宜业宜养的特色文化古村落、乡村民宿度假区。依托省文旅集团加快发展“黄河人家”“长城人家”“太行人家”品牌管理公司,塑造“三个人家”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富有山西地方特色的乡村民宿产品。依托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等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以武乡—黎城—左权为主体的太行山红色文化和旅游带,以兴县—临县—柳林为主体的吕梁山红色文化和旅游带。

形成“站景通、城景通、景景通”全省立体旅游交通网

加快推进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建设,提升旅游公路整体服务品质,构建结构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旅游公路体系。发挥大运高速和大西、太郑、大张高铁等陆路交通设施对旅游的支撑作用,优化配置重点旅游城市列车班次,有条件的城市增开旅游专列。建设以沿黄河、长城、太行低空游览、飞行体验、航空体育运动等为支撑的低空旅游航线网络。开发省内重点旅游城市观光、旅游专线公交、旅游客运班车等形式多样的旅游交通,提升可进入,形成“站景通、城景通、景景通”全省立体旅游交通网。

围绕城市节点、重点旅游区域、景区及旅游线路,规划建设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旅游集散中心、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公路驿站、自驾营地、生态停车场、旅游引导标识系统、旅游厕所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社会旅馆、客栈、星级饭店、连锁经济酒店等住宿业态比例,重点发展商务酒店、度假酒店、文化主题酒店、露营地、汽车旅馆、智慧酒店等多种住宿业态。

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文旅融合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5G+智慧旅游。加快建设智慧景区和智慧城市,建设能提供游客疏导、流量统计、紧急安全救援的智慧指挥台。完善“山西省智慧旅游云台”服务功能,推动路线导航、旅游攻略、产品推荐、智能导游、电子讲解、门票预约、在线预订、信息推送,以及移动在线支付等智慧旅游全服务。推动全省A级旅游景区、所有城市文旅场所实现免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

严厉打击“黑社”“黑店”“黑导”“黑车”

建立旅游市场主体“红黑名单制度”,建立旅游企业“联合惩戒备忘录+黑名单”的信用联合惩戒机制,提升文化旅游市场现代治理能力。

建立规范高效的旅游投诉快速处置机制、旅游购物退换货机制、旅游市场常态化“体检式”暗访机制等。针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问题开展集中整治,严厉打击“黑社”“黑店”“黑导”“黑车”,整治利用网络、微信群等进行非法经营和不合理低价游、欺客宰客、强迫及变相强迫或诱导游客消费,以及“一日游”乱象等市场顽疾和突出问题。完善山西省旅游志愿者工作制度,规范旅游志愿者招募、注册和培训等工作,推行旅游志愿者评价和激励制度。

实行预约、错峰出行,落实重点部位消杀制度。实施旅游场所和旅游活动安全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预测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道路交通、气象等各类信息,督促企业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消防、治安、交通安全等涉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重点领域、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指导企业运营者全面落实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以及涉水、高空、速降、玻璃滑道、玻璃栈道等高风险旅游项目的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以“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为总品牌,设计推出“黄河之魂在山西”“长城博览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标识和形象徽标。各市县提炼地方特色的品牌形象,推出主题突出、层次分明的区域文旅品牌,形成以全省主题旅游品牌为龙头、区域旅游品牌为支撑,多层次、全产业的一体化旅游品牌体系,打造“多元品牌、全域体验”的山西文旅新形象。

(山西晚报记者 薛建英 实生 翟敏 刘晶羽)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