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发布 浑河防洪标准提升到50年至300年一遇

时间:2021-08-26 15:03:01 来源: 沈阳晚报


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特勤消防站、普通消防站和微型消防站,5分钟内到达辖区边缘。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在城管区域内双向六车道及以上道路按规定设置中心护栏。浑河防洪标准提升到50年至300年一遇。新增100个地震预警设备终端,开展地震预警服务,实现全市地震预警重点区域全覆盖。

为全面加强“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日,《沈阳市“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外发布。

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时间缩短至10小时以内

按照《规划》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市将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系,实现“六个全面”,即应急综合管理能力全面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全面规范,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升,应急保障体系全面完备,应急科技支撑水全面提高,社会协同应对能力全面增强。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约束);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15%(约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0%(约束);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1%(预期);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1(预期);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15000人(预期)。

区县(市)级以上应急部门装备配备达标率达到100%。完成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城市老旧管网改造率达到100%,灾害事故信息上报及时准确,灾害事故信息发布公众覆盖率达到90%。专职消防人员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达到0.4‰,航空应急力量实现2小时内到达重大灾害事故风险地域,灾害事故发生后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时间缩短至10小时以内。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新增10个以上,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新增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率达到100%。

双向六车道及以上道路按规定设置中心护栏

在强化风险管控与源头治理方面,全市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及安全设施建设、加快城区产业安全改造升级、严格建设项目安全准入。加强城市交通、供水、排水、供电、供热、供气、通讯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监管,建立地下管网信息共享机制。强化与市政设施配套的安全设施建设,加强消防站点、水源等消防安全设施建设和维护,各类消防站消防装备与器材配备达标率达到100%,消防通讯设施完好率95%以上。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特勤消防站、普通消防站和微型消防站,布局符合要求,5分钟内到达辖区边缘。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在城管区域内双向六车道及以上道路按规定设置中心护栏,桥梁限高、限重标识全覆盖,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150米范围内的交通安全设施确保完好。

依法治理整顿安全生产条件落后的生产经营单位,经整改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实施关闭。完善高危行业企业退出、搬迁改造或转产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不符合安全距离要求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就地改造达标、搬迁进入规范化工园区或依法关闭退出。

加强风险监测预警预报,实施精准监测预警

“十四五”期间,沈阳将加强风险监测预警预报。持续推进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实施精准监测预警。综合运用视频感知、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技术手段,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防汛和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升城市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在提升洪涝灾害抵御能力方面,全市将建设与流域防洪体系相适应,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协调的城市防洪体系,按标准建设防洪堤。浑河防洪以堤防为主要防洪措施,并与上游大伙房水库调蓄相结合,共同构筑防洪体系;浑河右岸金家屯至浑河闸堤防按照30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浑河闸至王纲堡桥堤防按照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浑河左岸东陵桥至浑河闸堤防按照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浑河闸至孟达村堤防按照5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

通过采取渗透、调蓄、设置雨洪行泄通道和内河整治等综合控制措施,能够有效应对50年一遇降雨,保证城市在发生防涝标准的降雨时运行基本正常。在浑河沿线规划强排泵站并与城市防洪标准相匹配。在符合辽河流域洪水调度方案的前提下,浑河防洪标准提升到50年至300年一遇;蒲河中心城区段河道行洪能力为50年一遇;蒲河辽中区城市段防洪标准提升到50年一遇;柳河新民市城市段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全市将实现地震预警重点区域全覆盖

此外,全市还将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工作。在重点防治区内,对稳定差、易发程度高、有明显迹象直接威胁居民点且工程治理投资远大于搬迁避让投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计划地实施搬迁避让,短期不能搬迁的进行房屋加固。加强采煤沉陷区控制,加强对地面沉陷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逐步建成覆盖全市的大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网络体系。

在提升地震灾害和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方面,全市将地震活动断层探察、灾害风险区划等结果应用到各类工程中,依法加强对城乡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完善地震烈度台网功能,建设通讯网络系统和预警服务中心,在全市新增100个地震预警设备终端,开展地震预警服务,实现全市地震预警重点区域全覆盖。

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健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强化普查结果的应用。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和作业效益。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方月宁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摄影记者张文魁)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