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经青海省海东市境内的黄河与两岸美景交相辉映。
薛 俊摄(影像中国)
在三门峡市境内黄河湿地越冬的白天鹅。
程专艺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十四五”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水利部门将继续深度节水控水,推动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力争尽快见到新气象。
截至今年,黄河实现连续22年不断流。目前,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年均增加1.25万平方千米,设立河湖长22.76万名,推动黄河保护立法实现实质性突破。
黄河浩荡蜿蜒,结成九曲连环,一路东行入海。截至今年,黄河已实现连续22年不断流。
“这几年,入海口的湿地面积明显增加了,东方白鹳、黑嘴鸥等珍稀鸟类都来安了家。”山东黄河河务局黄河河口管理局防汛办公室副主任许考云说。据统计,近两年,利津水文站的年均入海水量达336亿立方米,比近10年平均值多123亿立方米,累计向黄河三角洲湿地补水4.21亿立方米。据统计,在黄河三角洲,鸟类已由保护区建立之初的187种增至现在的371种。
变化不仅仅发生在入海口。两年来,水利部门大力促进节水,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完善治理体系,全力守护黄河流域的青山碧水、蓝天净土。
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水资源矛盾突出。水利部门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成效初显。
黄河“几”字弯处,纵横交错的渠系灌溉着河套平原。
“今年收成不错!”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全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郝存林算起账:“玉米亩产增加到了2200多斤,新品种既能当口粮,又能当青贮饲料,行情看涨。”
增产账连着节水账。“过去靠着黄河不发愁,大水漫灌,水去盐留,土地变得白花花,500多立方米水只能换500斤粮。”郝存林说。如今用上节水新技术,一条条深埋地下的黑色软管,把黄河水精准地滴到庄稼根部。“老把式”郝存林由衷感叹:“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这些设备,让浇地变成了浇作物,每亩玉米省水300多立方米。”浇地方式一变,郝存林的地每亩效益多出近百元。
节水,更是从地头到源头。郝存林说:“土渠变成了光面渠,防止跑冒滴漏。用水时点一点手机,水闸自动提起,需要多少放多少。”河套灌区每年引黄约48亿立方米。截至去年底,河套灌区连续22年开展渠道衬砌防渗、信息化建设等节水改造。
“农业是用水大户,更是节水重点。”水利部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二级巡视员张玉山介绍,多年来,水利部门推进黄河流域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9年的0.554提升到2020年的0.566,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黄河一路东流入海,支撑了一个个工业带的发展,黄河流域工业用水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密密麻麻的管网连起一道道工序。废水回收、中水处理……水循环起来,山东博汇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用水量少了。该公司财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地下水用水量从2018年的84万立方米降到了2020年的20万立方米,水资源税相应少缴36万多元。
用好财税杠杆,发挥价格机制作用,倒逼节水效果提升。国家税务总局推进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截至今年年初,黄河流域水资源税试点省份超过7000户纳税人不再抽采地下水,关停自备井1.25万多眼。水利部基本建立了覆盖主要工业产品的用水定额体系,对沿黄九省份的2700个工业用水单位实施重点监控。
“治黄先要节水。我们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让水资源用在最该用的地方,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强化用水总量控制,严格取用水过程监管,确保黄河水得到高效利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局副局长程艳红介绍。
抓好上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防治,推进流域综合治理
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上中游地区久久为功,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大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甘肃省庆阳市,山峁相连,沟壑交错,黄河流域入黄泥沙的1/10来自这里。
“盼雨又怕雨。”说起过去的日子,庆阳市环县刘阳洼村原村党支部书记孙建成道出无奈:“雨不来,缺水;雨来了,泥沙遍地,田里跑土、跑水又跑肥。”
“种一坡收一筐,土越种越薄,到处都是‘鸡爪坡’,一亩地只能产一百来斤粮。”孙建成介绍。上世纪90年代,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开始治理水土流失,大伙儿手提肩扛,修建梯田、造林种草。
“如今坡耕地变成了梯田,坡度变缓,筑堰挡水,‘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日子越过越好。”孙建成感慨,春夏季节,村里的两道弯、三架山和五面坡,层层梯田环绕,遍地披绿。
“庆阳地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28条较大河流与黄河相连,年入黄泥沙1.684亿吨,保持水土,刻不容缓。”庆阳市水土保持管理局副局长卢东平介绍。当地开展系统治理,实施固沟保塬、坡耕地综合治理等项目,山变绿了、水变清了、老百姓变富了。截至今年8月底,庆阳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33万平方公里,据初步测算每年可减少入黄泥沙6900万吨。
保持水土,才能兴业富民。
曾经,“一碗水半碗沙”困扰着陕西省志丹县。“保不住土,存不住水,种啥也挣不了钱。”志丹县水土保持工作队队长马世壮说,“多年来,我们建设淤地坝,淤地造田,荒沟沟变成了‘聚宝盆’。”截至目前,志丹县累计建设316座淤地坝,每年可新增保水能力1569万立方米,保土599万吨。
志丹县保安街道办事处杨畔村党支部书记刘德平深有感触:“4座淤地坝,让村里多出了560亩平地。坡上种苹果,坝田里种粮食,仅苹果一项户均年增收就有5000多元。”
“黄河上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副局长刘正杰介绍,黄河中游7.86万平方公里的多沙粗沙区,是黄河下游河道泥沙主要来源。黄河水利委员会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系统治理,新建改建淤地坝、拦沙坝等工程,推进坡耕地改建梯田。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从2018年的26.96万平方公里下降到2020年的26.27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实现“双下降”。目前,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年均增加1.25万平方千米,全流域共有8278个违法违规项目完成整改,初步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
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黄河水利委员会统筹全流域治理,上中游保持水土,减少入黄泥沙量;中下游调水调沙,加快泥沙外排入海。目前下游河道最小过流能力由2018年的4200立方米每秒提升到现在的5000立方米每秒。
跨部门联动、上下游联手,黄河流域河湖管护责任体系基本形成
有人在黄河滩区建养殖场,臭味熏天……不久前,一条线索引起了山东黄河河务局历城黄河水政监察大队的注意。河务局迅速联系当地公安,双方集结队伍,现场收集证据,提出整改意见。
“过去大家各管一段,执法力量相对分散,难以形成有效监管。”历城黄河水政监察大队专职副大队长倪志伟介绍,河务与公安部门建立联勤联动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巡查。
部门形成合力,啃下一个个“硬骨头”。“去年,我们发现黄河护堤内有人违规栽种树木,监察大队先期走访、提示、规劝,对不听从的,与公安部门联合执法。”倪志伟说,通过多次专项行动,护堤内的3万多棵违规栽种树木被清除。
“此外,我们还与当地人民检察院签订了行政执法合作协议;与历城区人民政府建立了黄河滩区长效联合管理等机制,多部门联手确保监管全覆盖。”倪志伟说。
近年来,跨区域、跨部门的管理体制不断探索。黄河水利委员会与沿黄9省份联合实施“携手清四乱 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创建了全国首个流域性河湖管理与司法保护衔接平台。目前,河湖“清四乱”整治范围由黄河干流和重要支流向全流域延伸,累计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3204个。
黄河保护治理“四梁八柱”已经搭建。黄河水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充分发挥河湖长制的作用,建立了黄河流域(片)省级河长办联席会议制度;另一方面,构建流域省份水利、公安、司法等联动机制。多层次、立体化的“大保护、大治理”格局加快形成,目前流域省份全面建立五级河湖长体系,设立河湖长22.76万名,27个环境资源审判巡回法庭和20个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落户黄河流域。
版式设计:蔡华伟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09
头条 21-12-08
头条 21-12-07
头条 21-12-06
头条 21-11-30
头条 21-11-26
头条 21-11-25
头条 21-11-24
头条 21-11-23
头条 21-11-23
头条 21-11-23
头条 21-11-19
头条 21-11-19
头条 21-11-18
头条 21-11-18
头条 21-11-17
头条 21-11-16
头条 21-11-16
头条 21-11-15
头条 21-11-15
头条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