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下旬,旅顺口区双岛湾街道张家村。
早晨七点半,随着张义伦口中的哨子“呜呜”响起,约90只东方白鹳从天空中飞来,翩翩降落在盐场湿地,兴奋地抢食张义伦投放的凤尾鱼。
看!开饭啦!
争先恐后
一“筷子”叨能走几十条
从2010年开始
一进入开年最寒冷的日子
张义伦每天7点半和12点半
都会准时来到这里
给这些张家村村民眼中的“吉祥鸟”
进行补饲
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有“鸟界国宝”之称
夏季繁殖地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至中国黑龙江省、吉林省的湖区湿地,越冬地集中在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湿地湖泊。
这场“双向奔赴”的约会
缘自12年前的一次救助
12年前的冬天,正在张家村盐场湿地越冬的5只东方白鹳,由于突然遭遇大面积降温觅食困难,随时都有被饿死的危险。张家村村委会主任冷万军组织村民买来鱼食救助它们,这群东方白鹳得以幸存。
自此以后,每年冬季总有百十只东方白鹳“回来团圆”,而张家村也组建了专门的护鸟队进行看护。
张义伦是护鸟队成员
12年来
不管天气多么寒冷
他都会一天两次赶来补饲
“感觉就像期盼老友重逢,每年10月份,我就天天盼着它们归来。次年1月,盐场和海滩结冰,白鹳觅食困难,我就会按村里要求前来补饲,一般得持续到3月,即使是除夕和大年初一,也没耽误过。”张义伦说,“现在白鹳都认识我了,它们吃食的时候,我过去它们都不飞,换别人肯定不行。”
冷万军说,从去年10月下旬开始,先后约有500只东方白鹳在张家村歇脚,其中400只陆续南迁,最后来的这批九十来只留了下来。专家观测表明,今年留在张家村越冬的超过60%都是小鸟,以及少量年岁较大的鸟,正处壮年的东方白鹳特别少。它们在大降温时段特别需要补饲。只要天气转暖,它们可以自主觅食,即使人工投喂,它们也不会来食。到3月20日前后,它们就会北迁。
环志证明
它们是“远方的客人”
1月21日
“大布”拍摄到一只
戴有环志脚环“E72”的东方白鹳
专家咨询全国鸟类环志中心证实,“E72”由俄罗斯鸟类学者环志。东方白鹳习惯组成群体活动,由此可以证明,正在张家村越冬的这群东方白鹳是“远方来客”。
大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
常务副会长谷国强介绍
过去在双岛湾街道就有东方白鹳留下来越冬,2002年时任大连日报记者的他在距张家村仅4公里的大口井村采访时,曾意外与东方白鹳邂逅。
图片由冷万军提供
摄影爱好者曾在这里拍下戴有环志脚环和GPS跟踪器的东方白鹳,它们在鄱阳湖湿地、三江平原洪河湿地等地也出现过,这些已经证明,张家村是东方白鹳迁徙路上重要的中转站和越冬地。
GPS记录下的东方白鹳迁徙线路图。图片由大连鸟类科研工作者王小平提供
美丽的东方白鹳
与美丽的张家村结缘
年年来此驻停或越冬
成为大连自然生态的
一张亮丽名片
多年来,张家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宜居奖”“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宜居奖”以及辽宁省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荣誉。
张家村适时注册了“美鹳”商标,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生产标准,村里大樱桃、苹果、梨、葡萄、草莓等农产品的销路和价格也因“美鹳”品牌而身价高涨,“美鹳”品牌先后被评为大连市著名商标和辽宁省著名商标,“美鹳”苹果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的优质产品。张家村人与自热和谐相处,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落地实践的典范。
头条 22-01-21
头条 22-01-20
头条 22-01-20
头条 22-01-18
头条 22-01-17
头条 22-01-13
头条 22-01-11
头条 22-01-11
头条 22-01-06
头条 22-01-05
头条 22-01-05
头条 21-12-31
头条 21-12-31
头条 21-12-29
头条 21-12-27
头条 21-12-27
头条 21-12-23
头条 21-12-23
头条 21-12-22
头条 21-12-20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7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5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14
头条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