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请育儿假,公司以暂未执行为由不准假;想要休假,被告知需提前4周申请,还得证明家里无人带娃;单位出台请育儿假流程,怕丢饭碗无人敢休假……近期,多地网友反映,育儿假政策出台后申请休假困难重重。如何解决育儿假休假难问题,成为众多网友关注的话题。
为解决公众对生育的后顾之忧,各地已经陆续出台多项生育激励措施,努力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育儿假。据了解,目前,全国至少有25个省份已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不少地方在条例中进一步完善了生育休假制度。例如,北京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按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在子女满3周岁之前,每人每年享受5个工作日的育儿假。
然而,从不少网友反馈的现实情况来看,育儿假看起来好,休起来难,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其原因在于,第一,各地的育儿假大多倡导性更强,强制性不足,在执行中,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用人单位自愿。而很多企业出于减少人力成本的考虑,通常会选择暗中设置门槛、拒绝员工的请假申请;第二,尽管一些公司设置了育儿假,但由于职场中的种种隐性规则,一些员工担心强行休假将影响绩效和升迁,有假不敢请,被动放弃这一权益。诸多因素导致了育儿假时常沦为“纸面假”。
政策的生命在于执行,如何既使用人单位更加积极主动地支持落实育儿假,又保证员工毫无顾虑敢于休假,考验着相关职能部门的智慧。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政府、企业、员工三方能否在放假成本方面形成合理有效的分担机制。有网友指出,如果只限于“政策请客,用人单位和职工买单”,将极大影响单位和职工落实育儿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陷入“有假难休”的尴尬。这一观点值得有关方面重视。
破题之道,在于直面和解决“育儿假”难休的真问题,例如通过理清员工休假期间的薪酬支付、企业承担比重等问题,有效减轻企业人力成本,激发其执行动力;通过完善措施,压实责任,加强督查,确保政策落地过程中单位、企业不增设门槛,最大限度降低员工的休假顾虑。
只有结合地区和企业的现实情况,因地制宜优化配套的支持政策,让制度既有“硬度”,又有“温度”,才能顺利推动育儿假落地,解除公众的生育后顾之忧。(张晓雨)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4
头条 22-02-23
头条 22-02-23
头条 22-02-23
头条 22-02-23
头条 22-02-23
头条 22-02-23
头条 22-02-23
头条 22-02-23
头条 22-02-23
头条 22-02-23
头条 22-02-23
头条 22-02-23
头条 22-02-23
头条 22-02-23
头条 22-02-23
头条 22-02-23
头条 22-02-23
头条 22-02-23
头条 22-02-23
头条 22-02-23
头条 22-02-23
头条 22-02-23
头条 22-02-23
头条 22-02-23
头条 2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