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22
《感动中国》
陪你走过了20年
感人的故事历久弥新
感动的力量经久不息
请记住这些
平凡却闪亮的名字
这位84岁的老人,脚步略显迟缓,却目光坚毅,他脚下的高原印记着他半个多世纪以来奋斗的足迹。抗美援朝期间,年仅13岁的吴天一申请入伍,之后被分派到中国医科大学学习。1958年,经历了朝鲜战场洗礼的吴天一跟随部队调防到青海,在这里他见到了大量因支援高原建设而患上高原病的患者,其中一位志愿军的战友尤其让他印象深刻。
吴天一:痰多得从鼻子里、口腔里、嘴里面都涌出来,缺氧特别严重。他说飞机大炮都没把我打倒,我到了这个地方,得了这个怪病。最后,他就去世了。这个话也刺痛了我,这也是激发我要从事这一项研究的一个起因,一个动力。
从此,吴天一开始了他六十多年的高原病学研究,而在当时的中国,这是一项空白。为了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吴天一人生的黄金时代,多数是在青藏高原的调研中度过的。山路崎岖,需要骑马行进。在骑兵支队当过兵的吴天一,常常笑称自己是塔吉克族的好骑手。
赶着驮仪器和行李的牦牛,饿了吃冻成冰坨的羊肉,渴了喝牧民的奶茶。为了拿到一份珍贵的样本,吴天一常常要一天骑行六、七十华里。
在调研途中,吴天一遭遇过六次车祸,留下14处骨折。最严重的一次一根肋骨差一点就戳入心脏。100天后,他又出现在了马背上。在高低压综合舱的人体实验中,吴天一耳膜穿孔;阿尼玛卿山科考,双眼白内障;长期高原奔波,导致慢性高原心脏病。
吴天一:应该说全身很多地方的机器都有损坏。但是你做高原,你没有这样的献出你不可能会有这样的获得。
身体屡遭重创,而理想的火焰却愈然愈旺,吴天一对于高原病学的研究也愈发深入、透彻。2001年,青藏铁路修建,吴天一担任医学专家组组长,他主持修建了45个高压氧舱、38个低压舱,建立了三级救援体系,以确保每一位筑路工人都能得到最有效的高原救治。
吴天一:因为要保证工人的安全,生命是第一位的,青藏铁路建设的时候,这些工人很多都要写血书的,一定要参加。
吴天一和医疗团队的目标是“不死一个人”,他们按照最高标准,制定了缜密周全的医疗救助体系,而最终5年14万筑路大军无一因高原病死亡,这被国际医学界称为高原医学的奇迹。
守护高原人民和建设者的生命健康,是吴天一的初心,而六十多年来,他把自己的生命和激情都融进了广袤的青藏高原。
《感动中国》颁奖辞
喝一口烧不开的水,咽一口化不开的糌粑,
封存舍不下的亲情,是因为心里有放不下的梦。
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
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
——《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吴天一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3
头条 22-03-02
头条 22-03-02
头条 22-03-02
头条 22-03-02
头条 22-03-02
头条 22-03-02
头条 22-03-02
头条 22-03-02
头条 22-03-02
头条 22-03-02
头条 22-03-02
头条 22-03-02
头条 22-03-02
头条 22-03-02
头条 22-03-02
头条 22-03-02
头条 22-03-02
头条 2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