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资讯:圣杯屿元代海船水下考古已锁定精确位置 文物即将提取

时间:2022-09-06 16:21:43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据总台前方记者消息,福建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已经正式启动了。通过近几天的水下持续探测,加上此前的分析、记录,考古队已再次锁定这艘元代海船的精确位置,目前正在进行水下考古前期准备,对遗迹进行重新揭露和清理。

已锁定遗址精确位置 文物即将提取

总台央视记者 田云华:这里是福建漳州圣杯屿海域,在我脚下31米深的海底,泥沙之下,掩埋了一艘700多年前满载船货瓷器的元代古船。此时此刻,它正静静地等待着水下考古队的探索和发掘。


(相关资料图)

31米深的水下遗址,需要丰富的潜水经验和熟练的水下考古技巧,为了延长水底工作时间,队员们都使用了双瓶进行下潜,压缩气体氧气含量一般为28%到32%,也就是高氧潜水。队员们在海底工作时,使用高氧可以减少身体内氮气的淤积,在结束工作上浮过程中,只需要在距离海面4米左右的位置,进行5分钟停留,就可安全上升至海面。

这两天,临近天文大潮,海域风浪逐步增大,支持水下考古发掘的大型作业平台,暂时驶入圣杯屿海域附近的锚地避风,但水下考古的准备工作仍在进行。

总台央视记者 田云华:2022年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的福建漳州圣杯屿水下考古已经正式启动了。今年的发掘面积是280平方米,为期100天。由于圣杯屿海域的海况复杂,天气多变,水下队员们经常也会乘坐轻便的交通船到此处进行水下探摸,为今年大量提取船载文物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考古队员肩负80斤重的气瓶,从船边以跨越或背滚两种方式入水。一次考古作业通常分三组接续下潜,每组两人结伴。从入水到出水,根据自身体力和工作内容,每次大概在35分钟左右,入水2分钟,出水一般需要8分钟,这就意味着,在海底的实际有效工作时间,仅有25分钟左右。队员们就是利用这宝贵的25分钟,展开水下考古作业。

外露一方砖红胎 龙泉窑外销青瓷时代印记

据考古队介绍,经过2014、2016、2021年三次调查,目前已明确圣杯屿元代海船装载的主要为龙泉窑外销瓷,是我国元代晚期海上贸易的典型代表。去年调查后,为保护水下文物不被海流泥沙侵蚀,考古队用沙袋进行了回填保护。这两天,这些沙袋被重新挪开,即将迎来今年首次水下文物的发掘和提取。

圣杯屿元代海船水下考古发掘领队 梁国庆:遗址还是全被海生物附着住了,我们找到了去年回填的沙袋,沙袋上也长满了附着物,海洋生物。

圣杯屿元代海船水下考古发掘队员 陈浩:有一米多的能见度,跟去年相比的变化,遗址变化还是蛮大的,都被泥沙覆盖了。

圣杯屿元代海船水下考古发掘队员 黎飞艳:我们后来在定位沉块旁边找到那些沙袋了,转了一下以后找到的,找到以后我们就把沙袋往那边移,移了大概有十几袋二十袋吧。

外露一方砖红胎 龙泉窑外销青瓷时代印记

本次圣杯屿元代海船水下考古,目前尚未进行文物发掘提取。不过去年进行的水下调查,考古队已采集到近700件瓷器,其中一件双鱼洗,备受考古队员喜爱,而同款的另一件,内底的双鱼花纹,被一块砖红色胎体取代,这处小小的差异,成了龙泉窑外销青瓷的时代印记。

这件是故宫藏“龙泉窑青釉塑贴双鱼纹洗”,高6厘米,口径23.5厘米。敞口,折沿,弧壁,圈足,内底塑贴两条游鱼,是南宋龙泉窑的典型作品。

这件“龙泉窑青釉双鱼洗”,同样是敞口,折沿,弧壁,圈足,但只有成年人手掌大,内底模印两条游鱼,是圣杯屿元代海船遗址出水的精品器物之一。

与它造型同款的另一件“洗”,内底的游鱼消失不见,被胎体所取代,这处砖红色斑点,在专家看来,正是700年前圣杯屿海船遗址的时代印记。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 沈岳明:内底是一个色圈,把那个釉刮掉的。这种东西也是追求产量的要求。一个匣钵里面烧一件,产量肯定低。叠起来烧可以烧好多件。烧的时候,釉熔化以后,到冷却的时候,要不然釉没刮掉就粘牢了。所以需要把这个釉刮掉,因为圈足也刮掉,这样的话胎跟胎接触,当然中间还处理一下的,不容易粘上,就可以分离。都是为了适合大量销售的需要,一种工艺要求。所以它这种东西都是具有时代特征的。

专家介绍,元代是中国陶瓷外销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海上贸易的品种具有极其鲜明的特点,突出表现为龙泉窑瓷器广受欢迎。相关考古研究表明,在东非肯尼亚沿海30多处古代遗址遗迹出土的中国瓷器,以元代出土量最大,器物的品种主要是龙泉青瓷。以埃及福斯塔特遗址为代表的中东地区,出土的元代中国瓷器,也主要是龙泉窑产品,数量占比高达80%以上;而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元代外销的龙泉瓷,一般占比为50%到70%。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秦大树:从南宋末到整个元代,一直到明初的宣德年间,你会在海外的各个遗址,凡是从事海上贸易的这些地方都会发现大量的中国瓷器,而在中国瓷器中最主要的就是龙泉窑瓷器。

圣杯屿元代海船水下遗址,最近一次进行的调查试掘,考古队还采集到几件龙泉窑青釉三足炉,其中一件,内底粘连着叠烧时上层器物留下的残片,在专家看来,这同刮掉釉料露出砖红色胎体一样,也成了圣杯屿元代海船,在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上,留下的一处时代印记。

专家解读元代海船载货特点

凭海而立,因海而兴,宋元时代一批又一批商船远涉重洋、探索未知。通过水下考古,圣杯屿海船上的一木一瓷也再现了当时的海运盛况。

山东大学海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 姜波:海上航行是讲究利润的,装船货的时候,一般是利用了每一寸的空间,我们像《萍洲可谈》这样的当时文献里面讲,每一个船,船上的每一个角落都装载满满的文物(货物),晚上人就睡在上面。

专家介绍,为了不浪费每一寸空间,船员会把小件器物放进大件器物中,或是在大件的坛、罐里装上食物、淡水、酒等出口货物。分量重的船货会放在底舱,保证船舶航行的稳定。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